《演讲的本质:让思想更有影响力》读后感2000字
演讲的本质
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约有7%取决于谈话的语言和内容,音量、音质、语速、节奏等声音要素占38%,眼神、表情、动作等形象因素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
—————————————————
控制第一印象的步骤:
1.确认差距。
2.明确自己想要呈现出的状态。
3.努力调整,接近理想状态。
—————————————————
缩小差距的方法:
1.给自己做测评,诊断出自己的理想状态。
2.明确自己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并再次确定自己想要呈现的状态。
3.通过观察录影,不断接近理想状态。
—————————————————
怎么让别人眼中的你符合自己的理想状态?
第一步:诊断—确认差距。
第二步:确定要表达的情绪。
第三步:再次确认差距,录视频,反复调整和练习。
—————————————————
朋友和同事对中国企业家的印象,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他们都好像戴着面具,你根本不会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也不会知道他们的真实感受。
2.他们总是滔滔不绝,但我还是不太明白他们想表达什么。
3.工作拼命,严肃,正襟危坐,不是很有趣。
4.他们看起来有一点儿让人畏惧。
5.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够相信他们。
—————————————————
真实是信任的基础
· 中国人强调克制情绪,但不要矫枉过正,在演讲或者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展现出自己真实的情绪。
· 即便是正式的商务场合,也可以适当展现出放松、有趣的一面,以此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 用3V理论强化传播效果,言行一致才能让对方相信你。
—————————————————
交流有效率
面对国际友人,说话切勿“绕圈子”;说话前想清楚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用最直接、简单的方式表达。
—————————————————
对于演讲的认知误区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能言善辩的基因。之所以认为自己不擅长演讲,多是因为不重视演讲的价值,认知有偏差。
· 演讲不是一场秀,演讲可以实现与商业目标的高度融合。
· 演讲不是给人开会,重点不在于你想说什么,而是观众想听什么。
· 有“干货”的演讲不一定就是成功的演讲。如果“干货”太干,观众未必能咽下去。要考虑观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
· 演讲不是念稿子,需要全情投入演绎,给观众传递情绪。
· 英语不好不用道歉,毕竟观众不是来听你秀英语的。
—————————————————
对于演讲的认知误区
· 舞台上总觉得肢体不自然,是因为你缺乏对身体的控制。
· 对身体细节的控制需要极强的专注力,一开始你会感觉别扭,习惯后就会觉得自在。
· 肢体语言并不会有损庄重,反而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帮助你塑造理想的形象。
· 肢体语言能够强化人们对信息的思考与判断。
—————————————————
用手传情
手掌朝下给人封闭的感觉
手掌朝上给人开放的感觉
用手绘画
表示具体的信息时可以将拇指和食指并拢
表示抽象的信息时可以将双手打开
表示以前的某个大体时间时可以将左手伸展开
表示以后的某个大体时间时可以将右手伸展开
表示无限大时双手敞开伸直
表示大而有限时双手敞开指尖内抠
和特定的观众互动时可以指向对方
—————————————————
舞台上的眼神控制
· 和台下所有的观众进行眼神接触并不等于能很好地控制眼神。
· 像蜜蜂采蜜一样控制眼神,演讲的时候先和几位观众进行眼神接触,然后再慢慢转向其他观众。
· 如果你演讲的时候需要提词器,提词器的位置要仔细摆放,保持和观众进行眼神交流。
—————————————————
双腿并拢站立时身体容易摇晃
双腿张开站立时身体稳健
不要将身体松散地靠在椅背上
坐的时候要让核心肌群充满力量
—————————————————
站和坐都是大事
· 双腿适当张开,脚底板紧紧贴合在地面上,这样能站得更稳当。
· 站立的时候想象自己是一棵大树,脚掌也生出了树根,和大地紧密相连。
· 演讲的时候,想象自己踩在沙滩上,找到安然的感觉。把讲台看作自己的活动基地,在说重要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回到基地。
· 坐的时候要深坐,并且让身体尽量往后靠,让核心肌群充满力量。
· 姿态会影响声音,从而影响所传递的情绪。即便没有人看到,说话的时候也要保持姿态端正。
—————————————————
讲某些重要信息时可将眉毛皱起,眼神集中到一点
—————————————————
放弃面不改色的“好习惯”
· 面部表情能让我们的话语更有感染力,更有利于情绪的表达。
· 笑是人类的本能,能传递友好、热情的情绪。
·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微笑是沟通中最有效的方式。
· 多微笑,但不可假笑,因为只有发自内心的笑才会打动人心。
· 可以通过录制视频确认自己的笑容是否真诚,是否有感染力。
—————————————————
含笔发音练习法
—————————————————
声音是情绪的流露
· 我们对初次见面的人进行性格判断时,会很自然地把声音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 声音不等于音色,音色只是声音的一个要素。节奏、音调(抑扬顿挫)共同决定了声音的特性,以及声音带给对方的感受。
用声音的变化吸引观众
· 突然放慢或者加快语速。
· 恰当地变换语调,控制气息变换轻重。
· 适当地加入停顿,维持较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