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秦朝穿越指南》读后感_1300字

《秦朝穿越指南》读后感1300字

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有种明朝穿越游的感觉,而这本书,直接就带人“穿越”了。据说作者是受森林鹿的《唐朝穿越指南》的启发,也有了个秦朝穿越指南,所以我得空了也要去唐朝串串门,嘿嘿。
这种书算比较有意思,阅读门槛低,读来也毫不费力,图文并茂,很鲜明。且好在它不用宏观的历史述事,只有生活场景的还原,能使描绘中的秦朝更有血肉。作者对本书的定位也很清晰,“他不生产观点,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对于我这样一个外行,有了作者的辛苦搬运,实在是方便得很。感谢!
再则,看完这本书无须刻意记住什么,在事实被作者一点点呈现出来时,那个空洞的名词“秦朝”便自然地在脑海里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真实的古代社会。
我首先惊诧的是秦国强大的组织能力,两千年多前,政府就有了如此强力的手腕把人们纳于体制之中。而在现代社会,我对于“国家”的存在太过习以为常,只有隔了历史去看待“国家”时才减轻一点“身在此山中”的盲视。秦代严苛的法治也许合乎时宜,这种高度的秩序在战国的混乱无序中积聚着强大的能量。看到作者例举的种种制度条款让我对这些制度的勘定者肃然起敬,嗯,怎么评价呢?专业太强太用心,不论执行起来是怎么回事,这些制度本身已称得上精妙。我以为,这些制度不能持久,且秦朝早早地断送,也部分在于这个原因,秦法或许适于乱世中求胜,却不利于太平之世人们的生产繁衍。就像是寒门子弟极端地利用条件可以逆袭,而好好的一个富二代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只能让他透支。联系起汉初的“与民休息”政策,正是恰好的论证。
我觉得书里的图文虽好,但处理还不算得当。如果能有更多的文物图样,更详尽的编配,我真的会感动到哭出来。
而本书对大的体制描写不多,对底层人民的生产生活的描写最吸引我。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老百姓,田地的开垦,谷物的播种,桑蚕的养殖,都是为了生存。或是各种古老的手艺人一点点谋饭吃,底层官吏也做着踏实的工作。书中说,也许有夜市,到了晚上大伙儿终于有些放松了吧,夯土墙下的灯火,市集上的吆喝,穿杂着管制秩序的“亭长”?一群人平常各务其事,晚上却热闹起来,这也许是苦难的生活里不多的欢愉吧。我喜欢细节,那让我看到生活在秦朝的人和现在的我,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吃喝拉撒再过点夜生活,我们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文化里,有着同样的欲求,是这些东西让我觉得历史真实无比。
但生在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生命安全与人身自由都更有保障。若说还有什么是一样的,便是人们日夜的辛劳,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回报,人们富余的劳动力或不富余的劳动力都被收集了起来,被当做历史前进的原料,如果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基于此,我无可辩驳。《楚辞》一句“哀民生之多艰”,是太悠长的叹息,我们是草芥吗?《诗经》里的《七月流火》太苦,而当今社会的朝九晚五,人们成为生产线上的螺丝钉也算是相差无几。所谓的共产主义理想我始终怀疑,但物质丰沛有可能带来的“相忘于江湖”正在被这两千年的历史一点点实践,这算是不是一种希望?而身为草芥的我们小老百姓们,又有多少成为历史的垫脚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