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人生的学徒》读后感2100字
再走一步,再走一步
“再烂的人,也请给他一朵红花”。
幼稚园中老师最最简单奖励孩子的办法,在此,意向中奖励给一个不论谁人眼里都认为是“烂人”的人,是该有多豁达、宽厚与怜悯,即便烂,仍旧宽容,并给其一个闪亮点,成为其一生的亮点。每一条生命都是灿烂夺目的烟花,无论他是怎样的人,都值得我们去怜惜去呵护。因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有可恨之处,也有其可爱之处。
——《弟弟》
艺术源于生活,戏剧性的电影情节很少出现在生活中,日常生活中有的只是平平淡淡,一餐一食的满足与快乐,微小、重复的生活,却拍出居住在连租屋的一对母子的达观顺命来,没有底层的“悲苦凄凉”,也没有辛苦资助弟弟后的“世态炎凉”,不卑不亢,认真对待每一个个体,通透豁达,“不会去做无谓的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尤为可贵。
——《天水围的日与夜》
“只要活着,怎么都行,”是一种莫大的勇气,不管经历什么,都不曾放弃自己的生命,好好活着。一生中总会遇到些当下我们难以接受、令我们绝望的事情,即便深陷泥泞中,也不肯轻易放弃,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却还是坚持着。
在绝望中活着真的真的是一种莫大的勇气,死亡只是一瞬间的事儿,简单至极,虽然有人常说“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没错,不怕死的人有时候确实是有魄力的人,但很多时候死亡是他们逃避的借口。
一直深觉轻生的人很自私,虽然人不该为他人而活,可是轻生简直就是践踏他人对自己的关心、爱,不管如何,人就该努力地活着,不管好活歹活,想要的,想实现终究还是得活着才能完成,那么,就好好活着,即便没有希望,只剩绝望。
——《怎么都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现实的、最坚持的又最急迫的理由,去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生活。”
每个人想法不同,对于自己来说着重点也就不同,放弃了什么选择了什么都无可厚非,他们都没错,生活中的两难,阶层中的高墙,注定会缺憾,不能尽善尽美,然而,生活再怎么艰难,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本心,不退缩,不被诱惑。
——《一次分离》
“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不完美而我也是,人无完人,包括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我年轻时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自己。”
我原谅你,因为我也曾随地丢过垃圾,我改变,并不是因为我想做完人,只是这样子的自己,会令我满心欢喜。最想要做自己,顺应内心的声音,情感的波动。
——《玛丽与马克斯》
“人生的噩梦莫过于此——就是你爱的人也变成了其他人!其他说着同样的话的人!”
爱的时候是真的爱我们所看到的那一面,不爱的时候却是因为爱而亲密而更加了解对方,了解了,不是想象中的,便开始不爱了,厌烦了,离开了。
每一个曾经的爱人都逐渐变成自己眼里的普通人,不再金光闪闪,不再引人注目。
曾经的爱人变成了其他人,爱流逝。
——《失常》
“我拒绝社会,但我接受世界”。
社会是复杂的,人性是丑陋的,我不喜欢这个社会,但我热爱这个世界。这并不冲突,社会是指人类中各种交际往来,而世界是万物中的每一条生命组成,热爱万物。
每一次莫名难过抑郁的时候便会独自一人出去溜溜,去亲近绿色,亲近大自然,心情便会好起来,然后继续去按部就班地活着。
——《青春的三段回忆》
“缺陷和短视的人类相信自己必须在此生作出抉择,并为承担的风险而战栗。”但事实上,“我们的选择并不重要。”因为他发现,当初他或她所选择的以及他和她当初所拒绝的,都以奇异的方式,回到他们身边。
——《芭比的盛宴》
“如果记忆是一个罐头的话,我希望这一罐罐头不会过期;如果一定要加一个日子的话,我希望它是一万年。”
人都是会变的,不管时间的长短。
向来很不喜欢听到别人许诺未来的事,因为有极大地可能根本做不到,许诺了,便注定失诺。或许是恋人间的山盟海誓,也或许只是所谓的交谊之道。
不懂,也不能够理解这种“空头诺言”的魅力,执着于说到做到,固执地达成自己所许诺的,不轻易承诺,许诺了,便去努力去做。其实,这样子,是很不适合当今社会的交际的,过于较真,不是被嫌弃,就是疲于自己的许诺。
可惜,却改变不了。
因为,会心不安。
——《重庆森林》
“人生就是一场短暂相逢,即便是丈夫与妻子,即便是父母与子女,没办法过分要求谁”。
真真是理智到极点,一生即一辈子,都可以说是“短暂的”,十几年更甚至几十年,也不过是“相逢”罢了。好喜欢导演如此大彻大悟的感想,想想在世,基本所有人一辈子都是被他人所要求所牵扯,用所谓的血缘关系或不可分割的男女关系绑架对方,以供对方按自己的意愿所行所动。
人真的是很自私的吧!用各种理由劝说着对方,为对方好或者为自己好。可是,人生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他们所以为的就是幸福就是圆满呢?
——《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