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读后感_1800字

《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读后感1800字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从后序看,这本书大致是从先生的不同书中选取不同篇幅组合而成,文中先生谈趣味,谈自然,谈各种理论…最后一言以概之——你所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的美~那么,话说回来,如何发现呢?是不是就像文中作者所言:人生的第一要义就是生活,人的最聪明的办法是与自然合拍,如草木在和风丽日中开着花叶,在严霜中枯谢,如流水行云自在运行无碍,如“鱼相与忘于江湖…听来神似苏子的:于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之中,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何等气派,何等洒脱…

静思古之乐观达人,给世人留下的仿佛永远是无限美好的一面,以五柳先生为例,三十年河东: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三十年河西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每每思及此,时常会以“小人之心”对达人们的洒脱持怀疑的心态~觉得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是骗人的!看看渊明先生向世人展示的生活——栽点柳,种点豆,扛着锄,踏着露,没事采点路边菊,悠然间便见到了南山…如此自得的生活,简直像现实版的桃花源~可不禁转念又想:辞官无俸禄,先生还性嗜酒,面对草盛豆苗稀的庄稼,难道不会为一家老小的生计而愁吗?回到本书中,朱光潜先生也奉劝我们要以半亩方塘之心去看那徘徊的天光云影…可是芸芸众生毕竟难免人生中的七情六欲,绝大数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花还是花~难悟出菩提,也看不出世界…所以,能做到无己,无功,无名的那是至人,神人和圣人;能看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那是诗人;能做到——一箪食,一瓢饮,陋室之内曲肱而枕的那是旷达之人……而作为世俗中的人——尘缘难断,与其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修身养性,倒不如遵从人性之真——“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在尘世间修行~

先生在书中有言:趣味可以修行!“有趣”一词不知何时变成当红词语,甚至成为评判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标准之一。记得一网友调侃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互相抄袭~诚然,每个人都想听到别人夸自己有趣。于是乎,很多人便暗暗下定决心:我决定活得有趣,唯有如此,才能遇见相似的灵魂~可是,你刻意有趣的样子,真的好无趣啊!你从“我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开始的那一刹那,也许就已经趋向于无趣了。我想先生的所说的——趣味的修成,那定是一种真正的有趣——是一种无任何功利心的闲情雅致,是你从未想过自己在别人的标准里是否有趣~你要做的就是你喜欢做的,不迎合任何人,你也不会因为对方觉得你无趣,而否定自己,因为真正有趣的人从来都不是走进对方的世界对方的标准里,而是他有他自己的世界,对方要是喜欢,就欢迎他进来参观参观,要是不认可,那也不代表你就不是无趣之人,以适合自己的步伐,尽管慢慢走,欣赏啊,相信终会遇见相似的灵魂~宛若宫崎骏爷爷动漫中的一句台词:别担心,最好的也许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想起以前初高中时代写作文,没事总会拽上几句很诗意盎然的句子来固装淡定~什么“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上云卷云舒”,什么“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类的……如今看来,那真是为赋新词强说闲啊…时常遇到麻烦之事,也会天真的安慰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结果可想而知,这样说连自己都骗不了╯^╰,想想还是算了吧,毕竟从属于芸芸众生一员,虽时常会以物喜也会以己悲,但若无琐事挂心头,于浮生半日闲时:听几曲美乐,悦会心;抄几首小诗,练练字,再读本好书静静心…便会没出息的心满意足;倘若遇到好天气,出门散散步,抬头~看看蓝天白云,俯首~赏赏花草树木,蹲下~逗逗阿猫阿狗…便觉最是人间好时节~当下有那么一刻,虎穴之外,看到蔷薇丛生,恍惚间好像意识到了佛家所言~刹那便是永恒……也似乎明白了古今达人们何以常会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旷达胸襟…原来那些如画的诗酒田园并不是仅仅因为眼睛所看,而是一种心境,是当下身心俱佳那一刻的悠然心会,那是奇妙的当下的力量!

“你所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的美”,如此听来,发现生活之美实在是轻而易举。可“美”之于“道”同是玄而又玄~怎么办呢?记得周国平先生有言大致如是说:每人都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美,开放出自己的奇花异卉,每人也都欣赏其他一切人的美,人人都是美的创造者和欣赏者,这样的世界才是赏心悦目的人类家园…如是看来,那不妨就先从自己做起,让“猛虎”跳出洞穴,低头温柔去细嗅那丛生的蔷薇……你会发现~呀,虎穴之外,生活真美……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