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袍先生》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是继《白鹿原》之后我拜读的陈忠实先生的第二本书,由猪的喜剧、李十三推磨两篇短篇和康家小院、梆子老太、蓝袍先生三篇中长小说构成。其中我想提出两篇写一些读后感。
首先是梆子老太,这一章在开头就吸引了我,梆子井村是个小小的村庄,大小事村里质朴勤劳的人们都是互相帮助的,然而梆子老太死后三天,下土埋葬时竟然没有一个人来抬灵,在这个村里,唯一一次出现死后无人抬灵的是之前村里出的一个作恶多端的土匪,这不禁使人产生疑问?一个老太太,女人家,到底是做了什么事能让大家死后都不能释怀呢?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悬念下被娓娓道来。梆子老太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因为不能生养的缘故,她常常在邻里之间嚼舌根,最后落了个盼人穷的名声,后来的四清运动中,梆子老太成为中下阶层的代表,被选为梆子井村的领导者,梆子老太觉得自己拥有了无上的权利,村中的大事小事她总要插上一脚,事情总在她的插一脚后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仿佛是报复,也仿佛是发泄,因此老伤害了那些淳朴的村民们,同时也断了自己和村民们之间的情意。我们可以说她是自作自受,自食其果,但归根结底这个老太不过是时代变革和运动发展的牺牲品罢了。 1949年来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潜移默化,突然迸发,这些改变使历史原本的前进路线发生了质的变化,也改变了多数人的人生轨迹和价值体系,太多的人仿佛突然置身于陌生的世界中,迷惑了需坚持的方向、丧失了要捍卫的价值。蓝袍先生是书香门第之后,社会的变革使他不得不踏出新的一步,接受新的文化和思想。书给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对社会变革本身的描写,而是把笔墨放在了一个普通人在巨大的变革中所产生的迷茫和折服,由一个平凡人的悲剧来引申制度的残酷无情。这本书总的来说是值得一看的,很多道理即使到了今天依然行得通。徐老先生对他儿子说的最多,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字就是:慎独。这不仅仅是要我们在人前做到慎言慎行,更是需要我们在独处时也能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做到吾日三省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