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正义:影响中国司法的十大冤案》读后感1300字
这本书里的情节啊都差不多。出现命案,舆论压力,现实取证调查困难,发现所谓的蛛丝马迹,抓住所谓的救命稻草,由供到证,严刑逼供,草草判案
其实啊谁都不容易,能找到凶手和确实证据的谁都不愿意背上错判的重担。我想的是,不好好办案的人怎么都在仕途里一马平川呢?在冤案得到昭雪之后哪个不是身居高位惹不得?另外,冤案平反以后对于当初错判相关人员是不是判决过轻了?犯错成本太低也是增加犯错频率的因素吧。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滕兴善,除了张氏叔侄警干夫妇以外,其他人都是之前或多或少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正如佘祥林案里的张爱青所说 人生是道德伦理和责任的总和,他违背了这一准则,这是他欠我的。我知道或许我们不应该把这种思想用在白白受到牢狱之灾的人身上,但是因果报应也不能不提啊。再说,我很佩服张爱青这个女人,她回来以后对于不记得她的小女儿,反倒很是坦然,你不记得我了,那我也就不再惦记你了。多洒脱,可能你们会觉得孩子可怜,母亲绝情。但是在我看来,比起失孤电影里因为儿子的丢失苦苦寻找一生的父亲和现在寻亲节目里嘶声裂肺的哭喊和被泪水浸泡多年的眼睛以及被思念和愧疚捆绑的余生,我更佩服这位母亲的洒脱。你不记得我了,我也不惦记你了,是啊,你成长里没有我参与的空白没有办法填补了,那就算了吧。张爱青说,她会对儿子好,做一个合格的母亲。你看,她并不绝情,她只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在无法弥补的事情上浪费精力,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洒脱又睿智。
那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并未做出任何伤天害理之事也含冤入狱的人吧。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滕兴善了,啧,真是可惜啊可惜。正义不会缺席,只会迟到。这句话还是算了吧,尤其是在这种冤案平反以后还是算了吧,这句不痛不痒的话又有什么作用呢?给人聊以慰藉?不了吧,注重时效性吧,迟到的正义不叫正义,别给错误找借口了,人就是这样,太容易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了,太容易心安理得了。错了就是错了,认了也没什么。
书里没写的冤案肯定也不在少数吧,还有很多人含冤入狱之后走在漫漫申诉路上,写到这儿想到刚才看到的,冤案平反的两大途径是亡者复活和失者归来,我不禁为他们难过。希望司法系统能不断完善吧
最后想和大家交流交流错判和错放。我个人认为错判比错放更严重。一错判导致两个家庭的悲剧,一个家庭成员不明不白含冤入狱,漫漫申诉路。一个家庭以为已经严惩了凶手实际则不然。真凶逍遥法外。司法秩序混乱。!啊不能用其它的标点符号我真的好难受!然而,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我们好像无法轻松的宣判错放比错判更轻。错放带来的社会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我想中国司法史上也有错放的案例吧,不知道那些算是逃过一劫!此处想用引号!的凶手是改过自新的多还是继续作恶的多呢。
最后,错判以后除了给受害人赔偿以外,更重要的是反思和预防。这些人的血泪换来的教训不应该被漠视或者轻视,纳税人愿意给国家纳税,但是纳税人不愿意把钱都用来给错误埋单。
期待着一个司法更完善的中国法治社会,各位同胞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