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读后感_1400字

《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读后感1400字

『给这本书五星好评,因为它值得。家庭创伤理论对心理疗愈的重要性不亚于弗洛伊德、荣格等大师的心理学说。』

都是我的错——《这不是你的错》读后感

在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开头部分,风流才子唐伯虎面对“贤良淑德”的八个老婆外加一个老妈感叹“都是我的错”时,是那样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应该你也有过这样的情形:(垂头丧气的)都是我的错,是我没本事,是我不够好,是我无能。这样才使事情得以暂时的平息,那时你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这都是我的错成了暂时掩盖问题的手段,仿佛真的就是因为自己的过错造成了不理想的局面。而对方也会从你的错里边得到“那是他的错”的宽慰,我没有错,所以我是有价值甚至是高人一等的。

我们当然不至于提倡不要去承认错误。就错误本身而言,永远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读了马克沃林恩这本《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又多了一个新路径,不是我的错也不是你的错,是TA的错。这个TA就是与我们最亲密的三代家庭成员。

按照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理论的说法,家庭创伤是代际遗传延续,也就是说任何人的任何伤害行为都得有人买单,买单的人经常并不是制造创伤的人,而是近三代家庭系统中的某一个或多个人。

这种创伤代际遗传往往被人所无意识的忽略,责任生硬的往自己身上扛,又始终找不到症结,因此无法自我疗愈。

优秀的治疗师并不与患者讨论治疗的技术性问题,而是通过核心语言和核心语言地图(核心怨言、叙词、语句和创伤)去帮助患者重新走入上一两辈人业已存在并延续到自己身上的创伤得以完全的呈现,使得自己能够接纳觉察,将痛苦归还给创伤制造人,并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

家庭创伤疗愈的难点在于找出创伤的起源所在,也就是家庭系统中的谁制造了创伤。运用核心语言疗法,我治疗的初期主要是通过对核心语言的判断抓住问题点所在,破除阻碍生命流动的四项无意义主题(1.我们与父母中的一方界限不清。2.我们排斥父母中的某一方。3.我们早年经历了与母亲的分离。4.我们对家庭中某一成员产生了认同,而那个人并不是我们的父母。),从而重塑自身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相谅解、互相接纳、互相支持,使得自愈得以实现。

书中很少提到诸如“治愈”这一类的字眼,处处呈现自愈的光辉。意象疗愈法里,通过与亲人之间的关系重塑及训练,使得病体能够在情绪中疗愈情绪。

这套家庭创伤疗愈理论有些佛教前世今生的逻辑,而且更近一步说明,责任还可能是前世的别人造成的,父债子偿是有可能的。

家谱图是心理及亲密关系的基础,过去的创伤和童年的分离(被忽视)是家庭创伤疗愈的两个主要切入点。家庭是主要的孕育成长环境,家庭成员作为这个环境的能量和动力的提供者和消耗者,共同供给分别消耗,人人都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不同个体之间会进行互补。

另外,造成创伤代际传递主要的原因是无意识的忠诚,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入道德因素去考量,基本的补偿心理驱动着“父债子偿”。

在工作和生活中,逆来顺受、大包大揽的人正是这种特性,“都是我的错”会自我贬低,否认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不配幸福。这样不是担当,是逃避。

是谁的炸药包,就该谁去扛!将不属于你创伤还给创伤制造者,而不是拽着“都是我的错”这根掩饰逃避的救命稻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