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三月里的幸福饼》读后感_1600字

《三月里的幸福饼》读后感1600字

  • 作者:张小娴
  • 1967年11月3日出生于香港,阿里文学签约作者。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1993年为《明报》撰写“娴言娴语”专栏文章。1994年于《明报》连载《面包树上的女人》而出名。1997年5月出版的《荷包里的单人床》进入香港畅销书排行榜首。1998年创办香港第一本本土女性杂志《AMY》,任总编辑至2008年。2005年她的《Channel A》系列中的《那年的梦想》改编成22集时尚都市情感剧《如果月亮有眼睛》,成为第一部被搬上荧屏的作品。 2013年8月,推出爱情主题书《你终将爱我》;张小娴位列2013年第八届作家富豪榜第六名。2014年4月,张小娴推出散文集《那些为你无眠的夜晚》。2015年推出长篇小说《致遗忘了我的你》,散文集《你会想念你自己吗》。
  • 读后感
生活很难,但绝不悲哀

这是一篇写爱情的文章。有人说,张小娴笔下的爱情才是爱情真正的模样。我不这么认为。作者笔下的爱情太苦了。文中出现的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最终都没有得到爱情。女主爱而不得,赶走了爱自己的人,也留不下自己爱的人;女二爱而不知,到别离时才发现自己的情感,却是生死两隔;男三抱得美人归,却是责任而不是爱情。作者所言,“爱情,就是美在无法拥有”。

而在我心里,人世间总有美好的东西。生活很难,但绝不缺少希望。以眼看世界,选择从有光的地方看过去,总能看到些可爱。没有走到最后的人,就不是对的人。哪有什么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这一说?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生在世最美好的东西了。爱情不苦。

再一点便是关于文章中体现出来的爱情观。无论文章中的这么多人如何生活,如何理解爱情,都会遇见一个问题——在爱情和理想之间,你该如何选择?文章中有这么一段:

“我在想那位太太说的话,她说‘别离是为了重聚’,别离真的是为了重聚吗?”
“以前的人,为了一段感情不离别,付上很多代价,譬如放弃自己的理想,放弃机会。现在的人,却可以为这些而放弃一段感情。离别,只是为了追寻更好的东西。”

我却不这么认为。爱情是美丽的东西,为何要用这样悲伤的验光去看待?以前为了感情放弃理想就是高尚吗?现在为了理想放弃感情就是自私吗?所谓两个人的联合,难道不是互相扶持,互相成长,让彼此变得更加完美优秀吗?感情和理想是一个二选一的题目吗?在我看来,无法谅解选择理想的另一半亦是自私罢了。爱情之中没有受害者,人人都有主动权,爱而独立。爱不卑微。

最后是关于相处。文中的若干人都将爱埋于心底,都尽数认为对方可以理解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大多人矛盾的由来。语言的意义重大的,是用沟通联系彼此,爱不是埋在心底就可以传达给对方的。在心里说一万遍我爱你,也比不上相拥的两人说几句情话。

生活很难,但绝不悲哀。我还是喜欢甜甜的东西,太苦了,会让人失去希望的。

  • 部分摘抄和评论

一个人,只要不害怕失去,譬如不害怕失去尊严,那就什么事都能做出来。

我们努力追求不平凡,到头来,却会失去许多平凡女人的幸福。

(有舍亦有得。现在的人或盲目追求独特,标新立异。平凡或不平凡,看你是如何想的罢了。)

时光就像浮尘,总是来去匆匆。
如果我很爱一个男人,我才舍不得离开他。蜻蜓,你说她是不是自私?

(因为自己舍不得离开就强迫爱人放弃理想,这才叫自私叭。)

别离,本来就是人类共通的无奈。
只有爱和悲伤可以令一个人去到那个境界。最好的作品总是用血和爱写成的。
因为没有要求,我们很快乐。原来所有的烦恼都是来自要求,有要求,就有埋怨,有埋怨,就有痛苦。
一个是无法触摸的男人,一个脚踏实地。一个被你伤害,为你受苦,另一个让你伤心。一个只适宜做情人,另一个却可以长相厮守。一个是火,燃烧生命,一个是水,滋养生命。女人可以没有火,却不能没有水。

(本能反应是“做”,想了又想,自己也是如此。只不过时间可以带走很多,4年时间给彼此空间和自由。别那么滥情,人这一生只够竭尽全力爱一个人。

我们放下尊严、放下个性、放下固执,都只因为放不下一个人。
有一个人放不下,活着才有意思。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