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_1400字

《西西弗神话》读后感1400字

人从一出生,便被灌输各种“法则”:遵纪守法、惩恶扬善、胸怀大志......“法则”引导我们行动,告知我们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从更高的角度,法则,指引着人类的行进方向。
大部分人,对被灌输的法则默认了一辈子,这正是加缪提及的“无意识”。因为无意识,他们便不会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荒诞。
奴隶世世代代都被囚禁于庄园,并不荒诞。只有当他发现,除了囚禁之外,还有别的可能或选择时,才感受到荒诞,也感受到有意识带来的痛苦。
有些人,在忍受法则约束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这类人逐渐有了意识,他们对法则提出质疑和反抗。
对于法则的反抗只有两种形式:用另一种(他可以接受)的法则取代现行法则;无视任何法则。
“反抗者先把上帝否定,旨在之后取而代之。”
“既然世人得救不靠上帝来实现,那就应当到世上去完成。既然世界没有方向,世人一旦接受这个世界,就应当给世界一个方向,以便达到高级的人类社会。”
上述的“救”,对应着“苦难”;上述的“没有方向”,对应着“黑暗”。
在黑暗中,法则,成为指引我们前行的光源,同时也成为约束我们路径的光源。解除光源,我虽可以向任何方向行进,但在一片黑暗之中,这样的自由行进,有何意义?
“假如命运没受到崇高价值的指引,假如偶然成为主宰,那便是在黑暗中行进,即是令盲人恐惧的自由。”
黑暗中的自由,根本不值得推崇和追寻!
“尼采的发现之要义在于说,如果永恒法则并非自由,那缺失法则就更非自由。法则的绝对统治不是自由,但绝对不受约束也不是自由。”
法则,是必需的。
“为了禁止一个行为,确实必须有一种价值和一个目的。不过与此同时,任何授权都得不到;为了选择另一个行为,也必须具备价值和目的。”
法则的关键点,落脚到“价值”和“目的”。
但,这又引发出另一层荒诞——人生毫无价值与目的可言。追根究底,无法找到完美的,毫无漏洞的“法则”。
一群极度有意识的人,钻进了死胡同,被自己探寻到的自由困得动弹不得。要么死,要么疯(行动完全违背自己的理性)。
“怎么无法无天地自由生活呢?世人必须解开这个谜,否则就会丧命。”
荒诞!
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是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这,似乎被大家一致认同。因为,人终将一死。死亡的事实,足以代表生命的黑暗。
可是,我害怕永生,正因为死,生,才变得光明。
黑暗,意味着有了光源,我才知道该如何行动。光明,意味着无需任何辅助,我便知道该如何行动。
动物的生活中,不存在(本文所指的)法则,而它们,似乎总能正确的行动,且不会进行无谓的行动。它们,为何能够清清楚楚的看见道路?
或许,我们本就置身于一片光明之中。
如果我置于光明,为何看不见道路?为何离开光源(法则),我便无法行动?
以前,我总是会有这样的愤慨:为什么我到哪条道,那条道就堵?这也是荒诞的体现形式之一吗?
经我观察后发现,当我行进顺畅时,很少留意一旁的拥堵。我们本能的忽视光明(顺利),关注黑暗(不顺)。因此,我也只能看见荒诞。
饿了进食,困了睡觉,这样的行动是怎样产生的?是法则的指引,还是我与生俱来的知道?
置身于光明,我们却视而不见,必须由人造的微弱光源指引和束缚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同时,主动紧闭双眼的我们,对光明的造物主,要么畏惧、要么憎恨。
这才是人类最匪夷所思的荒诞!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