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摄影与艺术:什么才是好照片(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110)》读后感_1000字

《摄影与艺术:什么才是好照片(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110)》读后感1000字

个人兴趣,谈的是摄影最实际的问题,侧重于风景摄影,带来很多思考点,开始引入基础: 光与影和时间,谈到摄影的本质: 存在性。这让我体会到了记录性的意义。

然后是脑洞与想象的风景的存在性,摄影是由主客体的互动关系产生,这一点我很赞同,摄影本就是一种交流,人和存在之间。另外,这一说法实际让“风景”的范围扩大,实际存在的风景可能是有效的或者是需要高成本才能获取的,而主观的意识对于现在“风景”的存在性影响很大,风景是主观介入或者设计的产物,照片越来越成为对风景真实性的挑战,一种集真实性与虚假性于一体的存在。

后来讲到了糖水片,让我加深了对“拍照不是拍美”的理解,摄影作为一种表达工具,承载的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的意义,所以我很坚信“静态影像具有改变人心的社会力量”,相对于纪实类作品而言,作者的主观思想是一种工具,那个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就是典例,这种作用的发挥我觉得就像鲁迅先生的笔杆一样。不过回归到风景作品上,实际现实中,大众对于摄影大多在于“记录”,产生仪式感的一种低成本便捷方式,大众作为一个神奇的存在,大众审美与风景类摄影作品欣赏我觉得是一种格格不入的失衡状态,就如作者说的,大众审美是盲目的,而摄影作品作为某种情感的载体,没有深入了解,都是虚有的欣赏,就像我10月份去看的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展,除去它画面带给你的那部分冲击力,可能你不会觉得它怎样,什么感受?你内心泛起涟漪了吗?为什么图片打动你?……你必须看文字,去了解它的背景,所以我看了两遍,看完文字和只看图是完全两个体验效果,虽然只是短暂的了解记忆,但是我觉得不同,所以这种失衡的现状实际也让摄影者陷入了尴尬境况。

另外作者对于后期的理解让我觉得很愧疚,现实泛泛都是使用视觉暴力的方式(夸张、扭曲、虚假)获得利益或者赞许,无论是观看者还是摄影者,都深受其毒害,且进入恶性循环,摄影者尝到了视觉暴力冲击带来的甜头而沦陷,而观众则是感官变得越来越迟钝,需要越来越强烈的刺激才能获得视觉上的满足感,所以可能你看到真实的风景,已经不在能触动你的心灵,这是悲哀吗?

最后的平静,我觉得作者是在进行号召,回归到摄影的本质上去,用最自然的方式和手法、一颗有思想的心和平静的态度去拍摄、记录、解读这个世界,引起人心中最真实的感动,让人们能真切觉知到这个正在变迁的世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