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集(全8本)》读后感1000字
断断续续地,可是看完了,虽然某些还是云里雾里,但是大部分也算是有所明悟,简单说一下现有的记忆。
总共八本,做一个总的概括,文章的很多主题可以说或多或少都贯穿了这样的一些内容,也可以理解我作者或者我们思考的节点。
最大的主题应该是性,那么,性是什么呢,什么时候想要做爱呢。从文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会做爱,无疑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好奇,为什么会因为爱,是因为共鸣,或因为赞美与感动,而性,无疑也是爱的众多表现形式中最自然的一种。再来说说性器的象征,它很多时候都是直撅撅的,硬硬的,也可以说是巨大或者丑陋的,但它通常只在一些情况下会变成这样,那就是反叛的时候,那就是在激动热情的时候,也可以是在爱的时候,这无疑也或者是一种象征,告诉人们,反抗那些条条框框,也就是反抗庸俗的时候,应当硬且直,对爱的人,也该有足够的热情,并要认识到,这该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当然,有的时候他也会焉掉,尤其是因为注意力被转移的时候,也或者是工作的时候,工作通常都是无聊的,这很容易使人疲软,使人丧失热情,再有就是不爱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有性欲。
第二个主题也许是真与假,好与坏等等的辩证,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学院派有时候是好的,自由派有时候也是好的,什么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成为学院派,或者落入到学院派的圈套,也就是社会的“圈套”,这是防不胜防的,我们什么时候会憎恨我们自己,这也是防不胜防的。什么时候,我们看到无数的选择,又有哪些是我们能够很好确定好坏的东西呢,我们又如何区分哪些只能是我们美好的想象,哪些却是实实在在的真实?什么是真善美,有些时候真不是那么好界定,诗意的终点是什么,就是庸俗。
第三个主题也许是记忆,万寿寺与寻找无双无疑都是这个方面的一个辩证,如何寻找到自我,什么是我们的厌恶,什么又是我们的接受,什么又是我们的反抗,生活的终点又通向了何处?上天在我们的前方立下无数种可能,最终却好像默默指向了同一个终点,那就是庸俗,我们的记忆,有些是很不堪的,有些又是很美好的,好的,我们希望它不是梦,希望它不会醒来,坏的,我们希望失忆掉,永远不会想起,但时常会有一些物事,是我们知道,它是真实的,还是只是异想的一部分。不管如何,我们都该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该怼的还是要怼,换着法儿怼最好,哪怕过去曾有过与之有关的美好记忆,一朝他变了质,从此也该当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