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诺兰导演电影同名小说)》读后感1300字
不是书评,是影评。先看电影,再看书,和这里的顺序不一样。
二战几乎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知道的历史事件,这场持续了6年的战争,已经结束72年了,仍然在世的二战老兵已经是寥寥无几,然而以二战为题材的电影,从二战结束开始,就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直至今天,仍有新片问世。后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探讨,和思考这次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死伤最为惨烈的世界大战,以及战争给人类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二战新片《敦刻尔克》(Dunkirk)描述的就是二战初期,40万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海滩敦刻尔克(Dunkirk)大撤退的历史事件。
1940年5月份,德国军队绕过马奇诺防线(Majinot line)由比利时进入法国,将法国北部的40万英法联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港口和海滩。三面被围,背靠浪涛汹涌的大海,英法联军即将陷入全军覆没的灭顶之灾。关键时刻,英国决定派遣军舰,横渡英吉利海峡,将军队撤回英国本土,这就是二战历史上著名的,历时9天的敦刻尔克大撤退(Dunkirk Evacauation),这次行动共撤出了英法联军33万人。
电影从陆地一周,海上一天和天空一小时三个不同的角度,时间和空间的交错穿插,去展现Dunkirk大撤退这一历史事件。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没有血腥惨烈的战争场面,没有英勇顽强的全力抵抗,以纪录片似的叙述,极为精简的对白,强大的背景音乐烘托,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大撤退的紧张,危险,艰难,以及在恐惧绝望的撤退中,或是英勇,或是怯懦,或是暴力,或是正义的各种真实人性。
陆军士兵Tom的撤退经历惊险曲折,九死一生。上船,船被炸沉,再上另一条船,又在深海处被炸沉,精疲力竭地游回海滩,藏身的小船被又德国人打得漏水,弃掉小船登上另一艘军舰,军舰又被鱼雷击中,在油污大火中,他被Dawson的民用游艇救起。Dawson 和小儿子驾着游艇,从英国来到Dunkirk,在茫茫的大海上,救起了沉船残骸上的军人,飞机落水受困的飞行员,军舰被击中,跳水求生的士兵。三架英国喷火(spitfire)战斗机编队来支援Dunkirk大撤退,在其中两架被击落之后, 最后一架战斗机放弃返航,孤身奋战到燃油耗尽,迫降在德国军队占领的沙滩上,烧毁飞机,无畏被俘。
面对德国军队摧枯拉朽似的攻势,40万英法联军只有撤退,才能逃离死亡之谷。电影真实地再现了在面对地狱之门时,士兵们竭尽全力的求生意志和无比迫切的回家愿望。当海军将军看到民众驾驶的小船队出现在天海一线时,他看到的是 “hope (希望)”,当士兵们面对民众船队高声欢呼时,他们看到是 “home (家园)”,而电影让我看到的是平民Dawson驾船出海,淡定平静地说 “we go to war (我们走向战争)” 。
在大撤退这样的历史大事件中,蝼蚁一般渺小无力的个人,就像一根小草那样,随时会被踩踏,会被连根拔起。然而也正是生长在一起的一根根小草,汇成了一望无际的美丽草原。那海面上浮动的小船桅杆,那天空里无声滑翔的飞机身影,那 “so far,I am staying for the French (再见,我为法国留下)” 的凝重告别,都如一阵阵清风拂过了心湖的水面,荡起的情感涟漪,一圈又一圈不停地扩展而去 ….
9/26/2017
后记:
一:导演 Christopher Nolan (1970 - ),1998年出道,至今拍过10部电影,2011年以《Inception》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Original screenplay“ 提名。
二:电影票房从发行 7/21/2017 起,至9/25/2017, 共$516.1百万,投资是$100百万, 投资票房比例是1:5.16
三: 导演Nolan 共导演10部电影,每部都有极好的票房,投资票房比例最低的是1:2.47 (Insomnia, 2002)
四:此片为2017年电影,现在正在AMC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