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三毛
本书是三毛作品中极沉重的一部,真实地记录了爱人荷西意外离世后,三毛所经历的黑暗时光,然而哀恸过后的她愈发坚强,文字也愈发透着深情与力量。 行文中平静的语调掩藏不了死别的伤痛,而哀恸过后的坚强,让这位深情女子更加美丽,她以深沉的笔,表达了走出阴霾的勇气。加纳利的月光清明如水,星星很淡很疏,群山如巨兽般守护着荷西;台北的夜空中,那些十彩流丽的霓虹灯,兀自照耀着孤寂的三毛。命运无常,却也让三毛懂得,一个人的爱有多深,牵挂和不舍便有多长。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上次认真读三毛应该是八九年前的事情了,之所以说是认真是因为中间断断续续的偶尔都会拿起她的书翻一翻,但再没有逐字逐句一本本的看完了,说不上来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在我的心里,她始终是一个“不及的梦”,我自知自己终其一生也不会有她的洒脱,有她的痴,有她的善解人意,有她的决绝,有她的狂热,有她那样的旷世之恋……但喜欢她却是从未变过,无论是在表面上还是在潜意识里,我都是最喜欢她的,有几个朋友在我带动下也去读她,然后告诉我,读着读着就哭了,爱不释手,不忍读下去,又欲罢不能。我是相信的。

       早先在微读上也搜索过三毛,但都是别人写的传记之类的,点开一本看了几页,真的是很难入目,再没看过了。前段时间上架便找来看,挑了这本开始看,不停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读着读着便发现自己泪流满面,像我这种人,是很难在看书看电影的时候流泪的,更何况这些字眼都不知道是第几次再看了,可为什么呢?是以前太小?还是现在太老?还是经历了这么些个事情一下子就读懂了?也许,都有吧。

     这是荷西走后三毛最痛苦那些日子里的文字。“埋下去的,是他,也是她,走了的,是他们”。“想象一个人少了一颗心,她善良,正直,彬彬有礼,但就是没有那颗心”。她作为一棵空心树努力直立着为世界增一份绿、撑一片荫,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思念不请自来,她无力抗拒,她裁衣做裙、她拼命工作、拼命写字、拼命读书以使自己忘掉那疼痛,但总会有亲人、朋友小心翼翼的关心让她突然泪崩,她飞跃万水千山走近荷西的血缘亲人,婆婆还在念叨着他们的那套房子,承载他们点点滴滴记忆的那套房子。原来,大家都已经向前走了,只有她没有,原来只有她失去了全世界。

      她飞来飞去,她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她逃离,为了让爱自己的人不看到自己的憔悴,为了让他们放心,也为了让自己能享受孤独的滋味。但她飞不出自己的懂事,飞不出自己内心认为的责任,她卖掉了那房子,回到了年迈的父母身边。“她上有高堂,不能陪他去”,这是她留在世间的最重要理由之一了。活着的和死了的,到底谁更幸福?“幸亏走了的是他,如果留下他在人世间受这份苦,我是万万不肯的”。也许,荷西的确更幸福,可也许,荷西留下不会如她这般痛苦,谁知道呢?上天怎么会改了生死薄让我们看一看呢?

      他们初识,她理性的拒绝了他。但他们在一起后,她又那么热烈、那么孩子气的与他步步相随,心心相印。因为他的一句“你这个傻女人”便拿起剪刀乱剪自己的头发,用这种有些自虐的方式来反抗这一点点的不纯粹,亦可以在荷西说他可能喜欢上了另一个女人的时候,只是抱着他。疯狂如此,纯粹如此,幸福如此,痛苦亦如此,所以,让很多人觉得她不是世间的人儿,觉得她精神有问题,直指她最后的离去,在之间不断猜疑,不断臆想。我才不愿意把这些想法跟你联系起来,我更不愿意接受“学哲学的女孩子都是有些忧郁气质”来认为你。我只是单纯并将如此认为下去,于很多人,你是臆想中的人物,于你于世界,你都是真实的存在,只是啊,世间大多人都没能如此去爱未能如此去体会,便苛刻的认为你们是假的,就算如此,这个假和小说里的假哪个更假呢?

      在巨大的痛苦面前,孤独绝对是这个世界最后的温柔,可是世界却往往充满了硝烟。我们总认为一个人在困难的时候是需要陪伴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去劝解,去陪伴,可最深的痛苦却是越陪伴越孤寂的啊,只有孤独能让自己好受一些。她那么的想要孤独,那么的喜欢孤独,却又不能孤独,用她的善良应付着一切,她的文字中到处都是“好嘛?好吗?咦,欢喜”等俏皮的字眼,她在用这些温暖着爱她的和她爱的人,而独自承受深入骨髓的疼痛。“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大概就是如此吧。

     她知性却不优雅,可以跟朋友谈文学谈美学谈人生,亦可以像个傻子一样在大路上狂奔,还可以在餐厅大骂。她可以做个好学生认真完成功课,也可以把课堂变成游乐场。她可以真切的知晓每个心爱的朋友的爱好和所缺,把自己房子里的东西“精准”的送至他们的怀抱,也可以随口骂他们“你傻子哦”。别人视为垃圾的东西,她却爱若至宝,她可以为了那一瞥而深夜打电话哭着求爹妈借钱买看中的房子,也可以说着“你们进养老院了我靠谁”?

     这就是她,按世俗的眼光来看,她从不按常理出牌,但从她的心来看,她却从来都没有偏离轨道的呀!我们可能上课也会“逃学”,而她却“逃学”了一辈子,逃离了那数学考0分的课堂,逃离了世人认为的她应该走的“光明大道”,逃离了那记忆之海,最终也逃离了这人间……天上人间,谁知道她在哪里更幸福呢?但我想她的选择大抵是不会出错的吧,随性如她才不会一直委屈自己呢!毕竟,没看到“孙扬导演我爱你,我是三毛转世,你是荷西转世”于你而言,不失为一大幸事。

     有人说,能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的痛苦都不是最深的痛苦,我想,对大多数时候的确如此,但你不在那个之列。你没有刻意去说你有多疼,你只是在诉说着失去了他之后你的生活,仍有狂热,仍有欢笑,只是在看到某件东西的时候突然失去理智,只是整宿整宿的失眠,只是成了一个空心人……仅此而已。我们仍在你的文字里哭着笑着,为你,也为自己!愿那个世界你的梦里梦外都再无落花纷飞。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梦里花落知多少》是我看的第一本三毛先生的书。

女子写的散文,时常烂漫、细腻,并且温和,让人充满快乐。

三毛的散文,却不只有这些。或者说,它所涵盖的内容,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我在这里表达我的拙见,姑妄言之而已。

这本书,我看了很长时间。

我仔细咀嚼,试图从中得出个所以然。

但是我后来发现,这其实很难。

我无法设身处地地理解她的处境。那是一个怎样孤独却快乐的矛盾的人啊。

我尚且年幼,时常看不懂那似有似无的悲伤寂寥。但也能因为她生活中的温暖美好而开心驻足。

看一本好书,无论如何,都让人感到快乐。

这是我看这本书,最直接的感受。

仅仅如此,又不止这些。


梦里花落知多少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只有幸读过两本三毛的书,上一本还是在飞往摩洛哥航班上匆匆看完的《撒哈拉的故事》,再有便是眼前这本。好巧,两本都是讲荷西,却又是天差地别。正如某位书友所言,撒哈拉时期的三毛,像极了早期的李清照。她的生活,是争渡 争渡,是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而这本书里的三毛,是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她连年奔波于台北 马德里 瑞士 美国 还有她的加那利群岛,好似不知疲倦。我是热爱三毛的。欣赏她和荷西的固执相守,也叹服她的天真善良。也因此,在深夜读到“梦里梦外”等几篇时,想到这样一位绝世女子,偏要经历如此的生离死别,不觉放声痛哭。原来,这世间最残忍的刑罚,是永失所爱。n荷西多么幸运,人生得一爱人如此,可以无憾矣。梦里花开,梦里花落。花开花落花无悔。我想,三毛大概也是幸运的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