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时很长,看完七本,长叹一声。真的是好看的历史,因为当年明月此人非常幽默。举重若轻,是了不起的能力,更何况他如此真挚。在最后一本,他说以史为鉴无济于事,因为能改的是缺点,不能改的是弱点。人有欲望与弱点,所以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没有,我天生逆骨,我没有这么悲观。有个叔叔,和我聊到他的读史观,他说历史千千万,你现在做的事情在历史上都能找到原型,他们都在给你提供建议和后果。我的读史观,是把自己扔进当时场景,重活一遍。风土人情,制度时事搭起背景,一干人马各有脾性。时间如同一趟开出不复返的火车,人事注定,各人动机不同,仔细推演,结局也早已注定,这就是历史与剧本不同的流畅感。我读书都是碎片时间,断断续续,断的时候,我就会在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历史于我而言,不是一出剧,是一道开放题。老实做人,勤奋写书。在书的结尾,我为徐霞客和当年明月而触动。我父母都是老实勤勉的人,他们一直教导我要自律,真诚,勤勉,清慎勤忍。直到我跌了一大跤。我觉得世界好像不是这样的。这是个结果导向的世界,别人不会为你的真挚另颁一个奖,而使用一些话术聪明小技巧,会让事情更容易达成。我以为,这世界的游戏规则是曲的。而我在迷茫的时候,看见当年明月的这句话。菜根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对徐霞客与当年明月实在倾佩。老实做人,勤勉做事。无关外界,实在是心中的标准。崇祯其人,十分勤勉,也有一些帝王心术,守成有余,力挽狂澜是不够的。内忧外患之际,拆东墙补西壁。政治上不够老辣和有魄力,性格缺陷又有点明显,屡次被文臣利用。实在可惜了。文中多次提到气数已尽,冤臣平反就提到天道。真的有天道吗?n历史的剪摘可长可短,人的生命谁又知道是否停留在公道的一刻。书中看到了势。民心所向是势,东林党的崛起与式微也是势。扶持阉党对抗言官是势,阉党日益壮大,借文官之势与之抗衡。太祖农民起义是势,末期民不聊生揭竿而起也是势。势是流水自上而下,微末时又起星火。像太极的两仪,免不了成住坏空。历史巨大齿轮面前,一切碾压。不变的是什么?n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朝那些事儿7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觉得对于中国的历史还知道的太少了,接下来会多看一些有关历史书籍,补补课。
一、启示
(1)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它的后朝又来否定它,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使真相永远掩盖,无法复原。说,不容青史尽成灰,表达的正是,不错,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为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胜利的。(龙应台)
(2)历史原来一直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规律是既定的,却无法避免。
(3)权力是强大的,因为强大,所以恐惧;权力会迷失一个人的本心,忘记自己的最初。斗争是残酷的,尤其是权力的斗争,书中说:朋友也可以出卖,只不过更值钱而已。可怕可怕……(看来厚黑学真的很重要,不然注定要被淘汰)
(4)其实有些事冥冥之中真的注定了,无法避免,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历史的必然性(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想挡也挡不住[捂脸])。
(5)中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还是感到很自豪的。
二、
PS1:给自己一点鼓励和坚持读书的动力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三毛)
明朝那些事儿7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我终于看完了这部书,于今天来说,明朝已离我们远去,但明朝的兴衰很是值得思考,执政者,不能达济天下,老百姓指定要反;为官者,不能服务群众,老百姓也是要反的;作为一个平凡的人 ,在民族气节上,自个不作,其他种族只能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大明公司的灭亡告诉我们,有一个像朱元璋的领导可以,有一群像言官、阉党的打工的是不行的,对自己民族下狠手可以理解,但对外来种族侵犯下死手才行。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做好分内的事很重要,但也要有忧患意思,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连大明王朝两三百年也都完蛋了,可见身处高位者应当任人唯贤的决断,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要有自己的主观意思。你可以不聪明,但你不能不明是非。权力这东西并非越大越好,记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给你权力,也别忘了履行自己的职责。最后一句话∶如果有能力,就去保护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