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本书是一口气,连贯的读完的。因为本书实在使我对于这些著名的作家有一种揭秘式的快感阅读。
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篇“现代文学目录”,把中国现代作家的写作特色、生平、作品家长里短地一一道来。初中高中读鲁迅、读老舍等等名家,其实这是读了一个语文书上的选读篇,自己从未对于作者本人以及他其他的作品有什么更多的追求了解。这本书就好像是将这么多的作者互相的联系,他们的学术到生活全然展示在你的面前,使你不再觉得是孤立的一群人,而看到是“那个时代”共同的文人。也不再是一个文学符号,而是活生生的有感情要抒发有私欲会做错事的人。也对于那个时代的一些流派进行了介绍,比如“文学研究社”和“创造社”,使我第一次清晰的看到现代文学中的作家对于艺术的不同的看法
以我的水平是无法看出许子东先生对于各位“大家”之作好或者不好的,但是起码也不再是“模板”一样的来看这些作者,只看到他们的伟大而没有其他。
可能这本书会是我开始阅读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起点,因为知道了我所读的书籍的价值和缺陷,那么读来会更有脉络。
尤其推荐给高中生读,让他们现代文阅读碰到这些“文学大家”的文章时,不至于一头雾水,还能知道文章在写些什么。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读书赏析 第(2)篇用时13小时,读完了许老师的现代文学十二讲。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鲁迅,有幸从经典选读里面读到鲁迅的我之节烈观,不管从篇幅上还是内容上看,许老师都是偏爱鲁迅的。其次,文学改良刍议也是佳作,读到这两篇文章实属意外收获。许老师从作家生平、家庭环境、作品特点、性格思想等全方位展现了五四以来现代文学的梗概,详尽准确又不啰嗦,即使没有读过他们的作品,读完本书也会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我理解,把五四作家比做一个班集体,鲁迅是班长,最有责任心和忧患意识,但对其他班委有意见,尤其是团支书(郭),这位团支书学习也很不错,受老师喜欢,但同学们对他的私下行为有些不屑。茅和巴是学习委员,工作认真得力。老舍是转学来的学生,成绩却出奇的好,得了三好学生荣誉。曹是组织委员。郁达夫有点吊儿郎当,偶尔干点坏事,但脑子灵活成绩好,老师对他也很无奈,还有点偏爱。丁玲活泼可爱有想法,跟班上男同学关系都很好,也热爱班集体。老师同学都很喜欢,可偏偏她暗恋的男生把她当哥们。张爱玲和沈从文跟大家不是很合群,而且偏科严重。总之这个班是全校的尖子班,让其他班望尘莫及。 总之这本书值得一读。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读书赏析 第(3)篇本月第三本,由邵女士推荐。
关于这本书,邵女士还特地调侃——俊江老师,哈哈,没错!大学那会儿特别喜欢他,现在也是。他让我知道很多,关于语文,原来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本;也让我知道撇开教科书,原来鲁迅会那么可爱;还有萧红、丁玲、张爱玲……
恍然大悟!原来大学之前愚昧无知到极点。现在也是,读的书多了才渐渐发现自己的狭隘和贫乏。
书中谈五四之后的作家、文学家……每一个都闪闪发光,我只能在角落里窥探他们,看他们流传后世的文字或难过或欣喜或惘然若失。
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便是工。羡慕那个时代的背景,中西碰撞,保守与时尚兼并,危亡与奋进并存。
又重新认识了张爱玲,想再翻翻她的书——不一样袍上虱子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