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读完一本喜欢的书,就像失恋一样失落。
Nothing 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u. . .
替三毛送给荷西
酒吧里放着那首“I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中文改成《爱你在心口难开》的老歌。海潮里,星空下,恰是往事如烟——
青鸟到不了的地方,读到这里好想替三毛大哭一场。最初对三毛与荷西爱情的了解,源自他们对话的摘录:
荷西问三毛:“你想嫁个什么样的人?”
三毛说:“看得顺眼,千万富翁也嫁。看得不顺眼,亿万富翁也嫁。”
荷西就说:“说来说去还是想嫁个有钱的。”
三毛说:“也有例外的时候。”
荷西问:“那你要是嫁给我呢?”
三毛笑着说:“要是你的话,够吃饭的钱就行了。”
荷西问:“那你吃得多吗?”
三毛说:“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一点。”
年少时对这段对话不甚理解,甚至还以为是三毛追逐着荷西,而荷西这个大胡子老外还有点抠门儿。
也是那一晚,做了一个梦,梦中,大巴士——那种叫做青鸟的干净巴士,载了我去了一个棕榈满布的热带海滩,清洁无比的我,在沙上用枯枝画一个人的名字。画着画着,那人从海里升出来了,我狂叫着向海内跑去,他握住了我的双手,真的感到还是湿湿的,不像在梦中。
从海里升出来的那个人,一定是荷西。三毛的书我看的不多,这才第三本。但是就在这三本书中我发现,三毛的文字并没有少了荷西。《撒哈拉的故事》中是他们故事的始末,《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是她对荷西的眷恋,《万水千山走遍》中是她带着对荷西的爱去走遍世界。世界很大,但无论走到哪里,她都能发现荷西的影子。
这一份体贴与尊重,真的很暖心。
一个人,如果哭也没有地方哭,是多么苦痛的事情,这种滋味我难道没有尝过吗?
等了近两小时才敢去叩门。
旅途中身受高原反应与晕车晕机之苦的三毛,从来没有轻易停止过行走的脚部,也从未忘记体贴他人。小时候我们学会假哭,长大后我们学会了假笑。有多少次在外面笑脸相迎,回到家却趴在枕头上埋头大哭?泪水打湿了枕头,哭够了起身擦干眼泪,继续做事。越来越怕别人看出自己的不开心,更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哭红的双眼。三毛深知这一点,所以给陌生的她留下可以哭的地方。
我疑疑惑惑地再度回头,又看见了那光头的青年。我接触到他那双眼睛,我再度回过身来看着窗外那连绵到天边的电线杆,又听见自己在说同样的话:“宝玉,原来你在这儿。”
这时,昏眩的感觉加重了,我对自己说:“不好了,今生被这本书迷得太厉害,这不是发疯了吧?为什么一到中国,看见的人全是它的联想,包括大西北也扯上了宝玉和出家。”
三毛从小读《红楼梦》,而我至今一遍都还没读完。我只知红楼中不只是宝黛的情,更有人生的道理在其中。
书中宝玉多次对黛玉承诺,若是有朝一日负了她,就出家为僧。最终宝玉宝钗大婚,黛玉病死,宝玉出家。但是宝玉出家的真正原因可能并非如此,毕竟他是青埂峰的一颗石头,来到这世间只是为了体味一番人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
当一切云烟过眼,万物成空,这颗石头也就要回到自己的世界了。
你在我心里,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珍贵记忆。
走过千山万水,依然忘记不了曾经的你,曾经的陪伴。时间可以磨灭青春的印记,却终不能忘却记忆里的深情。“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不到的地方,你依然出现在梦里。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 Or it is just when you are A kid ?
Always like this .
菩萨微笑,问:“你哭什么?”
我说:“苦海无边。”
菩萨又说:“你悟了吗?”
“人生总是这么艰难吗,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总是如此。”
所以三毛也觉得苦海无边。
菩萨问“你悟了吗?”也许三毛最后三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正是她对生命的感悟。而我,尚在体会生命意义的路上。
喜欢三毛的文字,喜欢她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的从容淡定。喜欢她的人生观价值观。越来越发现自己的语言很贫瘠,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心里的感受。
万水千山走遍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翻开这本书前,粗略看了简介,也扫了一眼目录,不多理会,自顾自地期待着三毛女士的旅途中,关于人的故事。三毛女士晕了一路了,我看着那些描写疼痛经历的文字就觉脑壳疼,恰似米夏感慨的,“上天何其不公,为什么世间一个意志最强的女子,身子却经不起风霜。”nn从三毛女士的文字里看到了至美的风景与至善的心灵。可我不满足。我竟敢希望她能去深入地与相遇的人交流,并把每个人的故事转述于我。是我的好奇心在作怪啊。我明知她不会去打扰旅途中遇到的人啊。所有的情感流露,她一看便知其缘由,也不用问具体。她也许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独立空间与时间去处理自己的情感情绪。n心地柔软的她,一直是感动的,感动于神秘,感动于雄伟,感动于温柔。她爱憎分明地对待着一切的人事物,而出发点是她的善。n她的好奇心寄托于另一个世界,我们常人无法感知的世界,带着浓重的神秘色彩。她在字里行间总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我也不解,也不能以之为真。她喜欢探究古老民族的过往,好像她就是古老民族里面的一员,或许是前世的人生,比如,她可能是印第安人。她曾被认为是印第安女子,为何?是她对印第安人的痴迷让她也具备了某些古老民族的气质吗?这一点,我能相信。厚重的文化养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她的形貌与举止言谈便有体现。n她一路追寻着关于自己的来处之谜的答案,也在寻找自己的归处。以至于,我总觉得我在本书中得知了她离世的真正原因。小时候在南京金陵大房子里的那一句“我要上天堂去看耶稣了”,她还是用孩童的视角去看待母亲对此话的反应,她并非真不懂大人的心理,而是她并非觉得死去是一件可怖的事情。她脱去了俗世对生的渴望,而一心想葬身于极致的美当中。“但愿永不回到世界上去,旅程便在银湖之滨做个了断,那个叫做三毛的人,从此消失吧!”“在美的极致下,我没有另一个念头,只想就此死去,将这一霎成为永恒。”nn或许只是我不愿意接受她自己结束生命这一事实,硬是在书中找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答案。“因长期丧夫之恸,三毛于1991年住院治病时自杀身亡。”这句话太潦草了。我早知作家三毛,但是真正地识得三毛女士,是从《撒哈拉的故事》开始,没错,就是这个月的事情。她是一个浪漫的人,常常心怀感动,饱满的情感游走在文字的一笔一划间。时间并不能治愈她的伤痛,这一点是能够理解的,她收不住的情感,再给十年二十年也收不住的,时间越久情感越长,积蓄成了洪水,决堤了。n死亡是悲伤的,所以我一直不愿意看她的书,怕窥探到关于她的悲伤故事。怕极了看到她“再离开一次”。自然老去的人总是幸福,我不会过多地悲伤。可对于选择自己结束自己生命的,心会很痛。n墨西哥之行,她对自杀神好奇起来,我着实惊了。但其实这并无关联吧,是读者我过于敏感。“世上无论哪一种宗教都不允许人自杀,只有在墨西哥发现了这么一个书上都不提起的小神。我倒觉得这种宗教给了人类最大的尊重和意志自由,居然还创出一个如此的神,是非常有趣而别具意义的。”她到底是一个十分开放的人。n往后,做一个很乖的读者哎。到底是在看一个浪漫的人笔下浪漫的字哎。n️n
万水千山走遍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我是一个很简单的人,简单到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四口之家、静谧乡镇、宜居市级,小学、初中、高中(乡镇),大学(市),也只在这个小圈子里平稳且奋斗着。那时的我没想过游全国,更不敢想游世界,但人生就是如此的奇妙,机遇总是不期而至,变化也是如影随形,工作后的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只是行程匆匆,也就留有很多遗憾。在此之后,我萌生出了些许出国看看的野心。感谢三毛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属于异国他乡的风情,随着她的文字记录,我也幻想出了很多的画面,实话说并不全是美丽的,有很多瑕疵,可这就是真实,这样的游历才会有所喜所忧所思所感。到后来她回大陆的所有,让我一直很忧愁,我不能道明这其中的缘由,只是觉得她的心境如此,文字中透发的气息亦如此。现在细细想来,她也许在做告别仪式吧,冥冥中,她已经在安排属于她的一切,悲伤更甚,难以释怀。还有一点,阅读过程中,注意到评论中提到《三毛真相》,遂百度,看简介,无波澜!她精神正常与否,不影响我对她人生态度以及魔力文字的喜爱。如果此书上微信读书,必会拜读!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