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入睡困难症」患者我来说,这本书有提到一些我本身存在的问题,值得一看。本书的主要重点是以下4点:n1. 决定睡眠的不是“量”,而是“质”。就在看完此书的前一天,我恰好经历了一次“有量没有质”的睡眠。睡眠全程都在清晰地做梦,并在梦中知道“我现在在睡觉中,现在是做梦”。目测全程属于REM睡眠,因为睡眠一直很浅,所以睡了很久也没有解乏。睡眠的类型,包括REM睡眠(大脑已经清醒,但身体还处于熟睡的一种状态)和非REM睡眠(大脑和身体都处于沉睡中的一种状态)两种。在睡觉的过程中,这两种睡眠状态会交替反复出现。2. 最初的90分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入睡之后,马上迎来的就是非REM睡眠。特别是最初90分钟的非REM睡眠,可以说是睡眠的全过程中最深度的睡眠。从通常的睡眠模式来看,黎明之前,REM睡眠和非REM睡眠会反复出现四五次,而且当黎明来临时,REM睡眠的时间会变长。天亮后,在浅且长的REM睡眠中醒来,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在睡眠保养方面的关键,就是如何加深最初的非REM睡眠。3. 控制体温和脑部开关,顺利入睡n【体温开关】n让自己顺利入睡的关键,就在于缩小体内温度和体表温度之间的差值。入睡时,体内温度下降。为了让体内温度和体表温度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小,让体表温度上升,这就是实现黄金90分钟睡眠的第一个开关。方法:入睡前90分钟沐浴、入睡前做一些舒缓的运动、温泉、入睡前泡脚、适当调节室温等。对于这个原理,我表示深深认同,难怪睡觉的时候抱着热水袋或用可以散发热气的蒸汽眼罩,都有利于加速睡眠。【脑部开关】n睡眠环境可谓极其重要,但无论多好的环境,只要大脑仍处于活跃状态,就无法入睡。大脑是影响睡眠的一个重要开关,必须让大脑得到好好的休息。为此,应该怎样做呢?基本上,就是睡前最好什么都不想。换句话说,真正的“睡眠天才”会让大脑放空。另外,通常情况下,无聊的东西都不太受欢迎,但却是睡眠的好伙伴。因为“无聊”可以将大脑的开关关上,从而实现深度的睡眠。对于我个人来说,完全放空太难做到了。但是对于“无聊睡眠法”,我有几个相对有效的方法,看外语的剧情少打斗场面多的电影电视剧、看语言枯燥的书(这点有风险,判断失误有可能越看越兴奋)、闭上眼睛自己根据看过的书、影视剧、玩过的游戏编故事(同人文)并想象画面。4. 清醒时的状态也与睡眠大有关联n清醒”和“睡眠”互为一体,如果早上磨蹭着不起的话,一天都会处于困倦中,再加上错误的午休方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导致夜晚的睡眠开关无法被正常开启。用脑的工作、重要的工作都尽可能集中在上午完成,这才是明智之举。午饭后,慢慢转变到简单的工作模式。晚上尽量不工作不用脑。让大脑渐渐放松,这也有利于晚上的睡眠。确实如此,作为夜型人我也找到了入睡难的另一个原因,总是晚上学习用脑,到睡觉时就很难转换到大脑放松的状态。有些时候做晨型人,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早上,不仅早晨效率更高,而且越晚越放松确实能使睡眠质量得到保证,第二天全天清醒,形成良性循环。而如果有时候凌晨睡中午起,下午集中不了注意力,白天时间都浪费,直到深夜才高效,于是又晚睡,第二天又是晚起深夜高效,形成恶性循环。做一个晨型人也是睡眠质量保证的关键。希望我可以早日实现每天都高质睡眠。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读书赏析 第(2)篇本书采用科学研究结合大量的长期实验,阐述了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保证七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休息保证第二天较好的工作状态。文中提出非REM睡眠期的时间如果得到满足,类似于深睡时间,通常在入睡的九十分钟时间,这种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的缩小加班熬夜通宵等对身体及工作的不利影响。必须要熬夜做事情的时候,可以选择先睡两个小时起来再做,这样精神状态更好。书中对入睡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其一是增加体表温度与体内温度差,比如睡前一小时洗澡,提高体表温度,或者泡脚按摩等方式。其二是营造睡觉的环境,光线会阻止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促进人睡眠作用的,因此睡觉防止眼睛受光线刺激,出现大脑一直活跃的情况,可以通过听一些单调无聊的节目促进睡眠,比如英语或者音乐电台,不用耗费大脑的活动。最后总结下,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午睡不超过三十分钟。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读书赏析 第(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