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半生缘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半生缘
作者:张爱玲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我们回不去了。《张爱玲全集04:半生缘(2012年修订版)》收录张爱玲的首部长篇小说。初载一九五〇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一九五一年二月十一日《亦报》,题《十八春》,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上海亦报社出版单行本;经张爱玲改写后,以《惘然记》为题连载于一九六七年二月至七月《皇冠》月刊,一九六九年七月皇冠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改名《半生缘》。
半生缘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半生缘》,半生缘

如果爱情意识的萌发算一生的开始,婚姻算是人生的一半,那么,注定有一些人是只有一半的缘分的,也就是,半生缘。

书中主要人物是四个,分别是世钧、翠芝、叔惠和曼桢。整本书的都是围绕这四个人展开,围绕几个人由于命运或自身性格导致的悲欢离合,讲述了他们从相识、相知、相爱、到步入婚姻殿堂,到十几年后的相见的故事。

故事中,世钧和曼桢本是一对恋人,相爱多年,但由于两人性格上的缺点导致了闹别扭式的分离,这次分离,本是偶然的分别,却因为命运作弄,两人变成了真正的离别,直到十几年以后才因为叔惠再次联系上,再次相见,那时,一个已为人妻,一个已为人夫。叔惠和翠芝通过世钧相识,相识之后,互有好感,之后有几次通信,大抵因为家庭原因,两人并未相恋,却有感情留在心中。世钧与曼桢分别后,常与翠芝同玩,两人未必生情愫,但却走向了婚姻。结婚之时,请了叔惠做伴郎,叔惠自然是喝的酩酊大醉。十几年后,叔惠从美国回来,得与翠芝单独相处两次。书中并未描写两人到底交谈了什么,想不过像世钧和曼桢一样,感慨万千,却再无回头之日。

世钧和曼桢是前半生的缘分,所以他们热恋,叔惠和曼桢是前半生的缘分,因为他们爱过,但真正走向婚姻的却是世钧和翠芝,这是他俩后半生的缘分,谈不上刻骨的爱情,却有长久的陪伴。走到这一步,这是他们的性格使然,也是命运的作弄。

青年男女的爱情,特别是初次的爱情,来得急、来的猛,如大风吹过,飞沙走石。因为热情,因为相信爱情,因为不惧怕命运,所以爱的那样简单,爱的那样热烈。这大概是最激情、最直爽的爱情。然命运就像独行道上的深沟一样,就在那等着,不管是开心还是悲伤,都不会有任何改变。直到有一天,掉到坑里了,才发现,原来不是想的那么简单,原来有些事情即使意识不到,也会发生的,并且发生以后除了茫然四顾,毫无办法。

命运不会考虑之前爱得多么热烈或深沉,也不会考虑之前两人设想过多么美好的场景、距离婚姻多么近。命运只需要设置下它的考验,通过了,你们是命中注定的伴侣,通不过,请再寻合适人选,请另外开始一份爱情。

这是所谓爱情的迷人之处,这是所谓命运的迷人之处。我们以为当前遇到的人是那个对的人,以为这个人是会陪伴自己一辈子的人,殊不知,在命运那摔倒一跤以后,等再站起来,可能已经没有了身边人,因为身边人已经陪你走过前半生。耗尽前半生缘分,后半生,或再续前缘,接上后半生的缘分,或重启人生,与一个新的人开始新的生活。

由于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所以第二次的经历会更加愉快,知道避开哪些错误,知道哪些行为可以带来欢愉,也更加了解怎么才能享受生活,就像世均和翠芝,并非因为爱情走到一起,却过得十分幸福。踩过雷的人,是知道怎么避开雷的,这既是第二个人的幸运,也是她的不幸。可以享受最幸福、最让人愉快的爱情,也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陪伴经历过磨难的人,包容他的过去。

所幸永远真诚,所幸依旧相信爱情。要努力啊,要保证以后的每时每刻每分钟都不留遗憾,要善待身边的人,要让爱情依旧闪亮,让生活充满激情与乐趣啊。

半生缘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世钧,说他是大猪蹄子,可他对曼桢倒也是情真意切,只不过在曼桢失踪后没有继续探寻下去;说他不是大猪蹄子,可也不见得他有多好,但凡是有点心眼儿,对曼桢有丝执着,也不至于在十多年的重逢时才了解真相。曼桢一心一意地盼着世钧能来解救他,可是世钧呢,扔下曾经的誓言却又和翠芝结了婚。

从前突如其来的不告而别,对彼此都是极大的伤害。可重复之后的真相大白,却又时他们的这段感情真正终了。“今天从这里走出去,却是永别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样。”

叔惠和翠芝心里有着彼此,可是叔惠实在是太后知后觉了,他不了解自己真正喜欢的,翠芝单身时却又总是对她冷冷淡淡,翠芝不单身的时候却又黯然惆怅。他们就像从0到2π区间里的正弦余弦函数,相交之后便会分离,分离之后过着几乎平行的生活,却又不知不觉地再相交。

“那幅长裙老在半空中徘徊着,彷佛随之就要走了,而过门不入,两人看着都若有所失,由此生虚度之感。”

“在一片笑声中,翠芝却感到一丝凄凉的胜利与满足。”

豫瑾对曼桢,曼璐对豫瑾却又是那种爱而不得之感。豫瑾是真的好人,可人生的凄凉要怪罪于那个动荡的旧社会了。至于曼璐,可怜又可恨。年轻时候全家的经济来源靠她一人撑着,她一人要养着母亲、外婆和三个弟弟妹妹。迫于生计她不得不去做舞女,去卖身。可是谁又会去理解一个舞女呢,谁又看得起她呢。

曼桢冲世钧发火时说“我几时看不起他(世钧父亲,曾经的一个嫖客)了,是你看不起人!我觉得我姊姊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她没有错,是这个不合理的社会逼得她这样的。要说不道德,我不知道嫖客跟妓女是谁更不道德!”

曼璐的确是可怜的,可是自己的悲剧却更不该怪罪于家人身上。是她改变了曼桢的一生,让她一生都注定在痛苦中怅然。她纵使再抵抗又如何呢,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了。

“要是真的自杀,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确实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得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有的时候我们深知“只有活着才能创造一切”的道理,可有时候的状况却又是越活越痛苦。可这样痛苦的生命却又在不断的延续,宛如行尸走肉般存活于世。

半生缘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可能对于大多数90后,提到《半生缘》就会想起电视剧中蒋勤勤被强迫的那个画面,不知给多少人的童年留下了关于人性的阴影。但是想必更多的情感是对于悲剧的悲伤以及对惨剧的不理解。

我觉得本书的高潮是世钧与曼桢吵架后错过,从此开启了世钧与曼桢各自悲惨的一生。在依稀留下的关于电视剧的记忆中,我完全忘记了作者对于曼桢世钧和叔惠三人之间的相处的描述以及相关剧情奠定。

在知晓后期他们的结局后,再来读本书,你会发现所有的情节都是为了以后的悲剧做铺垫。你就恍然张爱玲的笔是那么的残忍。她向来是对于自己偏爱的人物会给予更多的幸运。例如倾城之恋中的流苏,她不惜用一座城的覆灭来成全流苏的爱情。但对于曼桢,那么多巧合交织在一起,成全了她刻骨的悲剧。

由于家境不好,她一直抗拒着与世钧过快的发展,导致世钧误会她更倾心于另一个男人。世钧的父亲对于曼桢这个出卖自己肉体的姐姐很了解,因此在弥留之际阻碍了世钧与曼桢的婚姻。而他的姐姐又因为以为流苏跟自己的初恋情人豫瑾在一起嫉妒她,于是答应了丈夫要求曼桢为他生个孩子的无理要求。曼桢的妈妈更是在曼桢被姐夫强暴之后为了表面上的风光,答应了姐姐隐瞒事实的要求,并置火海中的她于不顾。可是在好心人帮助下的曼桢最终并没有真正逃离那处地狱,或者是因为对于儿子的放心不下,更可能因为初恋情人的残忍背叛令她做出嫁给那个她曾经认为是禽兽的姐夫的决定。

所幸这本书里没有一个主角真正获得了幸福,倒也显得曼桢并非是独一处的痛苦。文章结尾提到叔惠和翠芝互诉衷情,世钧与曼桢互诉衷情。很多读者认为是他们不够爱,因此错过了彼此。但是那个年代条条框框限制住了人的行为,也像文章中说的,一个女子惯会隐藏自己的情感,我觉得男子也是。

正如今日父母对我们的评价,他们觉得我们走向了一个更为自私的年代。很可能为了自己的私欲做出什么了不得的决定来。所以我觉得他们的错过倒也充满了美感。

但是这场悲剧,终不入我心,曼桢值得被更好的对待。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