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围城,耗时近18小时,感觉读得非常慢了,却仍觉意犹未尽。这本小说不以情节曲折离奇而引人入胜,说的故事都是现实中可能遇到的甚至平淡无奇的,而胜在对人物的刻画和人性的揭露,各种三教九流皆被搬上舞台,加以嘻笑怒骂一番。刚读到遇见鲍小姐之时就觉得这是一本语言非常值得玩味的书,后面更是妙语连珠。钱老是辣笔毒舌,极尽幽默讽刺,但又非鲁迅先生那般为批判警世医醒中国人,有种洞察人性练达人情却又豁达浪漫的情怀。鲍小姐的风流,苏小姐的自命清高,李梅亭的自私丑陋,高松年老科学家却钻营于权术,方鸿渐大家庭的兄弟妯娌间的宫庭戏,凡此种种,都只是为揭露出来晒晒太阳,见者或愤愤不平,或会心一笑,不会贴个大字报批判。男主方鸿渐“不讨厌,但全无用处”,很多人在他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人认识到了,避免跳坑了,有人悔恨了,最后依然潦草一场。反过来说,虽然全无用处,但不讨厌,作为一个朋友就挺好,不工于心计,交往起来不累,可能就是赵辛楣和他如此交心的原因。纵观全文,钱老只讲故事不论是非,嘻笑怒骂,冷眼旁观,我看过好的文章大抵如此。悔未早读此书,若如此对人情应有更多洞察,情商也该提高不止一个档次,但杨绛先生又说过:“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其实是读不懂书的。”年轻时大概读不懂吧n
围城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读完后记,脑子里只有钱钟书和杨绛的幸福。有这样一个画面,钱钟书写完了小说,杨绛总当第一个读者,两人放声大笑,一起讨论,真得是好甜蜜。
令我羡慕的,钱钟书和杨绛,三毛和荷西,愿自己也能如此幸福。
看完了小说,好像已不大记得什么,只是后面方鸿渐和孙嘉柔的争吵令我心烦罢了,感受不到夫妻间的和睦幸福。可能正应了那句话,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可能不止婚姻吧,世上的所有的事都是这样,人永远不会被满足,别人的总是好的。小时候,总是放假了想去上学,上学了就想放假,幻想着如果上一天休息一天该有多好。
小说中把人性社会描写得淋漓尽致,可是在生活中钱老却依然如小孩般。知世故而不世故,看透这个世界却仍爱着。进入大学以来,自己也慢慢懂得了很多,但往往只是一笑而之罢了,自己改变不了的事情就随他去吧。反正所有的一切都是浮云,死之后都有烟消云散。有时候,却觉得自己不能这么出世,在青春时不应努力拼搏吗?不管怎样,都挺喜欢现在生活的,虽然有时略感无聊,但忙碌在后面等着我啊!就当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吧!
读小时的好处在于,仿佛自己人生经历了一番,那些经历,那些人,都仿佛在自己身旁似的。可读完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可是总觉得,他们所有人,在这个世界某个地方依然生活着。
围城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我所理解的围城大概是两个意思,一个是关于婚姻,另外一个是关于人生的写照。简单意思上是推崇的婚姻概念,围城里的人想出去,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就如同婚姻一般,结婚的人有时想着离婚,还没有结婚的人盼望着能早日成家,方鸿渐是个超凡脱俗的人,他不适合结婚,婚姻束缚他,在围城内苦不堪言,夫妻矛盾激化,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孙柔嘉以前是个文弱不争的女生,结了婚后就变得矫情,锱铢必较的这么个人。像他说的那样,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家,而男生在婚姻后懂得的政治。围城另外一个意思,写的病态的社会中病态的人们,像鲁迅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