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蒋勋说红楼梦(套装共8册)读书赏析(3)篇

蒋勋说红楼梦(套装共8册)
作者:蒋勋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说红楼梦(套装共8册)读书赏析 第(1)篇

《蒋勋说红楼: 见自己, 见众生, 见天地》

张爱玲说: “人生三大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半部残卷,倾倒众生,是为梦魇。

见自己:情既相逢,与君干涉

儿时读红楼,满目都是热闹华贵,小儿女风花雪月,情情爱爱:“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总角情系、豆蔻灼灼、鲛人情痴;只用一世的眼泪来换前生的情债。彼时读来的无非是风月儿女,闺阁琐事,歇山转角,重檐重拱,绘画藻井,少爷小姐们赌书泼茶,吟诗作画,哭他个秋风剪剪,花开花谢;算他个缘深缘浅,爱恨交接,佳期若只一梦,不过尔尔。《枉凝眉》里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向来缘浅,纵凤冠霞帔,高堂结拜,也不过是一个冷月葬花魂,香消玉殒;一个此情可待成追忆,零落成泥,说到底,只为不负这良辰美景,瀚海深情。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人这一生,遇见性、遇见爱,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懂得”。

所以山本耀司说:“一件作品,要遇见对的人,才完美。”不止是作品吧,一个人,也一样是要“遇见对的人”,“才完美”。只不过,这里的“遇见”,并非是指“厮守”,而是,某一种“懂得”。

这个世界上,最后被记在心里难以忘怀的哀伤或欢喜,难道不都是因为,那里面包裹着懂得么?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你自幼痛恨八股文章,我自可与你共读《西厢》,你素来厌恶国贼禄蠹,我自视功名权贵为粪土,你欣赏阮籍的傲然独得,任性不羁,我自有我的卓尔不群,至情至性,你对月伤情,我感花溅泪,你“潦倒不通世务,顽愚怕读文章”,可我也不过“痴颦”,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圆通无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宝钗从是不姹紫嫣红都开遍,她不是不争春,而是暗香袭人,她深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从不流俗,却深谙世故。她规劝宝玉读正经诗书,分条缕析协理荣国府,一代才女的风貌跃然纸上。

黛玉初进贾府,怯怯生生,却言行妥帖,毫不失礼,她是懂世故的,只是不屑而已。玩味透了这世界的规矩,却仍旧以真性情示人,用真心爱人,最难的不是精通世故,而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宝钗离开得决绝,所以惜春说“纵是不回来也使得”,而黛玉却选择陪伴宝玉一起,在大观园里埋葬自己的青春,如果流年易逝,我更愿花开不语,守住真淳。

多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见众生:微尘众生,暂来歇足

红楼一梦,草灰蛇线,伏脉千里,熙熙攘攘,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到日暮途穷,大厦将倾,每个人都背负着不同的宿命,纵卑微贫贱,亦有萤烛之光,来去众生,六道轮转,碎为微尘,各有布道,各有因果,各有缘债,各人得各人的眼泪。

小人物的嬉笑怒骂、离合悲欢各自精彩,那些碎为微尘的众生,在生死途中流浪,直至灰飞烟灭。人生自古两难全:秦可卿做事周道,活得委屈求全,殚精竭虑,香消玉损。王熙凤深谙人情世故,读掌大权,却也逃不出对世界的执念。

花团锦簇之中,浮光掠影,内敛守静的邢岫烟、美艳动人的晴雯,爽朗帅气的湘云,有可爱调皮的芳官,有贾母的富贵省悟,有柳湘莲的自负孤独;有乌进孝的生存周旋,有秦显家的人际打点……人性试题处处,可是在这些小人物中间描写的,全都是对这个世界深厚而宽阔的怜悯和祝福。

见天地:天大地大,人影如沙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静水流深,平凡安然,前世多少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今世的相见,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的缘分不过于生离与死别,唯独天地亘古不变,永恒而连绵。无论曾经是多么热烈,多么滚烫而璀璨的火焰,面对平庸,即使撕裂寰宇,想轰轰烈烈地挣扎一遍,是在人潮人海中穿行,也不过是天地间的蜉蝣,沧海中的一粟,最终被毁灭,或者被忘却。

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只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如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

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说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蒋勋说红楼梦(套装共8册)读书赏析 第(2)篇

终于读完曹老的十年心血之作,蒋老用四年讲完的《蒋勋细说红楼梦》,最喜欢的一本书。断断续续两个多月,66个小时,298条笔记,听蒋老慢慢讲,蒋老每讲一回都想把原著翻来重读,可又不愿放弃听解说的快乐。有时一个周读这本书8个小时,专注阅读是件幸福的事。

红楼梦是有温度的,烈熙凤,暖袭人,悄平儿,痴香棱,憨湘云,每个人一种性格,一种风格,一种命运,每个人该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是很明确的。贾母是无所不容的,任何一个丫头在她房里都能好好的,比如晴雯,在贾母手下挺好的,可到了王夫人那里就成了骚孤狸了,长得漂亮也是一种错误,好个美人!宝玉是无人不疼的,在宝玉眼里,只有干净纯美的女人,没有美丑没有贵贱尊卑,有福气的时候,宝玉不愿一个人享受,要和姐姐们一起分享,有苦难的时候,宝玉只愿一个人承担,他能看到众生的苦痛,活脱脱菩萨心肠。

《红楼梦》读完你才发现,你不能去向他人讲述它整个故事在讲什么,因为它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一章都是一个故事。你也不清楚它的主人公是谁,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主角,他们都在努力活出自己,成全自己。你除了关注薛宝林的三人关系(宝林是知己,是灵魂伴侣,宝钗怎么努力都无法进入),也会关注贾母这颗经历了三四代富贵的大树,也会关注照顾着三百多人的王熙凤,甚至你还会关注薛藩贾琏这些身体四海为家,灵魂无处安放的纨裤子弟。或者刘姥姥,一个看似只会给人落下笑话的农村老太太,其实她也拥有大智慧,她遇到困难知道想办法,并且她来贾府是要完成心愿的,每看见一个好东西,吃一种好食物,她都想着回家时带走,所以最后刘老姥姥走的时候,大包小包装了一大车,承载着一大家族的希望满载而归。

还有一个几乎会被遗忘却被蒋勋讲解得很好的人物之一:二十五章的马道婆,因为她是一个卖梦想的人。从最有权力、最有财富的贾母那里,直接转场到了最穷困、最卑微的赵姨娘……她是不会打空手的……

“在这个家族里贾母要供养是因为怕失去富贵;而赵姨娘也要供养,因为她希望有一天能富贵。所以马道婆的生意一定会好,富人和穷人都离不开她。其实她卖的是每个人的梦想,任何社会都存在这种卖梦想的人。他们会让你觉得实现梦想很简单,只要拿出点钱来就可以了。”

甚至微不足道的门卫,他也有自己的价值,如果你对他好一点,他及时给你开门,你也会方便很多。曹老和蒋老都告诉我们要保持谦卑的心态,人生最大的修行是对哪怕看似不起眼的角色也要学会尊重,真正的智慧隐藏在民间。

除了以上人物角色的解说,更让我见识了什么叫真正的富贵。是有细节的,食物吃的是一种感觉,酸酸的,嫩嫩的,甚至吃不出食材的,听乐器是那种缓慢的,呜呜咽咽,悠悠扬扬,从远处飘来的…

他的解说不只我们更加读懂《红楼梦》,更了解现实,最重要的,他有自己的角度和广度,同时让我们看到了蒋老的大世界。

用两段自己喜欢的片段结尾:

◆  “不独菱角,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皆比是花儿都好闻呢。 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

◆ 今天比我年轻很多的e时代的孩子们,大概没有机会像我的童年那样扒开扶桑花的根去吸那个蜜,也没机会去闻刺桐花和泥土里刚挖出来的荸荠的清香。那个时候真的没有什么食物,但你会努力地在宇宙、天地之间去寻找你觉得美好的气味和食物。现在很感谢童年的时候曾经接触的那些田野间的气味。我曾跟很多朋友说,你不知道刚刚拔起来的小白笋香到什么程度,直接用水洗洗就这样生嚼着吃,还有在竹林里偷偷瞒着大人烤的番薯香。那就是香菱讲的令人“心神爽快”的清香,是宇宙中生命力的组成部分。

《红楼梦》是本天书,值得一生阅读。

蒋勋说红楼梦(套装共8册)读书赏析 第(3)篇

识得悲凉是底色,方知生命尽浮光。是这句话让我想起拖拉已久的《红楼梦(第八辑)》,伴着夏日蛙鸣连夜读完。

            据说《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后四十回乃高鄂所作。听完蒋勋老师讲解71——80回,我却觉得第80回真就是《红楼梦》的结局。一则全书第5回已写明诸女儿结局,如果把每一句判词的真实情况写出来,《红楼梦》就死了、局限了,不会是千人千面的《红楼梦》;二则从第75回开始,贾府落败的征兆、大观园儿女离散已不断出现,就像一个将死之人,最好的辞世是什么都没来得及说就走了或是回光返照个一两天就走,而不是天天躺在病床上一会儿蹦出一句遗言偏偏又死不了,把人的耐心和感情一点点耗尽,曹雪芹这么优秀的小说家一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三则,所有的欢乐都需要十倍的悲伤来偿还,越是繁花俊美的往昔,刺痛越大,而曹雪芹后来穷困到靠卖风筝、别人施舍才活下来,我不认为一个人能有这样的承受力——回忆过美好,又把美好的覆灭再经历一遍。

        大观园儿女真实的结局一定比黛玉焚稿葬痴情惨,因为这样的描写是轻的,把林黛玉留在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真正的残忍,是林黛玉活下来了却为生活所迫变成了会骂街的泼妇,让你亲眼看着曾经的美好毁灭在自己面前。

        晴雯之死,是第八辑最重要的一件事。从读《红楼诗词》开始,我就觉得要是自己能体验一天贾宝玉的生活,就真的死而无憾了——不是对温香软玉、荣华富贵的贪慕,而是这群十五六岁的孩子感情的至真至纯,对美对诗的全然体验。晴雯和宝玉曾共卧一榻却全无情欲,宝玉的头发是晴雯梳的,衣服是晴雯补的,他们共享了如此多的生命细节,而这样纯粹的感情只有青春期才有。《洛丽塔》、《失乐园》,这两本书放在我床上已久,《失乐园》读了一点点就没读下去。现在我终于理解了。成年人不是没有感情的诚挚,不是不能追求,而是成年人太无力了。他们的世界有责任有理性,一旦放弃责任和理性去追求爱和美,换来的只会是灾难性的后果——亨伯特毁了洛丽塔的人生,久木和凛子服毒而死。这种爱和美是如此苍白无力,甚至只能凭借情欲这一生殖本能来实现、反抗。


       《红楼梦》第八十回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王一贴,一个鬼话连篇、会逗别人开心的卖狗皮膏药的小贩。蒋勋老师说这很有可能就是曹雪芹的未来的样子,他和这些人混在了一起,只是你已经认不出他了。王一贴这样的人受到的侮辱,比宝玉被抄家受到的侮辱还要多得多,可他已经会讲笑话了。对他来说,所有的侮辱都不再构成侮辱,生命进入了无时而不自得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大自在。


        济慈死在了二十五岁,海子死在了二十五岁,西川活下来了,避过了所有可能导致那个结局的诗歌写作方向,可他也死了。我死在了什么时候呢?大概是大四临近结束,刚写完一篇书评的我听着坂本龙一的《Solitude》走出学校青蓝门。那一天阳光甚好,胡霞炜还给我的书评点了个赞,我什么都没有,却如此愉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