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韭菜的自我修养
李笑来
74个笔记
一个半小时就翻完了,不予评价!
◆ 1 他们所说的“韭菜”究竟是谁
>>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只不过是从一根“新韭菜”变成了“老韭菜”——即,依然不赚钱,依然“在被割”……而另外一些人,虽然曾经是“新韭菜”,但,后来再也不是“韭菜”了,偶尔也说“我也是一根老韭菜”,那只不过是戏谑而已,或者是为了“亲民地谦虚一下”……为什么呢?在人们的普遍心理之中,即便不是所谓的“庄”,只要真的赚到钱了,那就不再是“真正的韭菜”。
>> 所谓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 另外,补充一个所谓“韭菜”的常见特征:
他们严重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他们是那种买一辈子东西都不读产品说明书的人,他们是那种无论拿到什么,都要问别人怎么用的人……特别常见吧?
◆ 2 “韭菜”的宿命从那一刻开始
>> “韭菜”之所以是“韭菜”,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不过源自一个相同的原因:
他们一进场就开始“买买买”!
>> 嗯!我是个散户,我一进场就买买买,而后我的资产一直在缩水,我就是一根“韭菜”。
交易市场里有很多特别气人的定律,比如:
一旦你需要用钱的时候,市场就会大跌!
>> 对所有新手来说,这个定律几乎永恒不变:
●你一买,它就开始跌;
●你一卖,它就开始涨……
>> 对新手来说,有两句话很重要。第一句是永远正确的陈述,第二句是所有老手希望自己当年被人提点过的建议
>> ●连你都开始进场的时候,牛市就要结束了;
●你就应该干看着,啥都不买……到了熊市,等到大家都骂娘的时候,再开始买买买!
◆ 3 亡羊补牢的“韭菜”才有前途
>> 很多“韭菜”只有一只羊,所以,从来都没有过“羊牢”,所以,他们的羊死了就死了,“补牢”这事儿对他们来说是完全不存在的机会。
>> 还有个比“一进场就买买买”更可怕的错误!是什么呢?是:
一进场就把自己的钱花光了!
当然,还有更可怕的,就是“一进场就连借来的钱都花光了”!人越穷,赚钱的欲望就越强烈,所以常常不惜铤而走险。很多新手就这样给自己挖好了陷阱,拴好了上吊绳,他们不仅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钱在交易市场里花光,还要“加上杠杆”,借钱“投资”……结果呢?很惨。
>> 所以,“亡羊补牢”是有前提的:
●你有的不仅仅是亡掉的那一只羊;
●除了它之外你最好还有很多只羊;
●因为你有很多只羊,所以你过去就建过“羊牢”;
●所以,你虽然“亡羊”了,但还有机会去“补牢”;
●所以,一旦“牢”补好了,你可以管更多只羊;
●所以,最初的时候亡掉一两只羊,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 4 交易者们最应该掌握的能力
>> 这世界上很难有哪一个地方比交易市场更需要学习能力了。几乎一切交易的成功,最终都可以溯源到学习能力上来。几乎所有的牛×交易者,都是学习和研究的高手。
>> 人们常常用短期和长期来区分“投机”和“投资”,这是很肤浅的。投机也可以很长期,正如投资也可以很短期一样。人们对投机抱有贬义,对投资抱有褒义,也是普遍错误而又肤浅的想法。
>> 投机者拒绝学习,投资者善于学习。
>> 交易之前,认真研究,深入学习;交易过后,无论输赢,都要总结归纳,修正自己的观念和思考,以便完善下一次的决策——这么做的人,在我眼里都是投资者,哪怕他们是“快进快出”。
>> “在牛市尾巴进场”,是绝大多数人的宿命,没啥可抱怨的,又因为是既定事实,所以也没有什么办法去逆转。然而,因为无知进场,又因为无知退场,这是最凄惨的结局。虽然是因为无知进场,但正是因为已经经历了无知的下场,所以玩命地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知者——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不仅明智,这才是强者的选择。
>> 做一个强者。这是所有优秀交易者的信仰。也应该是一个“新手”,或者“新韭菜”必须树立的观念,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依然是一根韭菜”。
◆ 5 摆脱“韭菜”宿命的一个观念
>> 你是想要一个正确的解释呢,还是想要一个让自己感觉舒服的解释?
正确的解释,会引发你下一步正确的选择和行动。让自己舒服却肯定不正确的解释,除了让你短暂舒服之外,因为它不是正确的,所以必然只能带来各种“出人意料”的副作用……你到底要哪一个解释?
>> “时机错了”是最本质、最合理、最有指导意义的正确解释,甚至应该是唯一的合理解释。
◆ 7 谁说“韭菜”不在乎寻找价值
>> 你在错误的时机做了交易决策,那么其后最正确的对策是什么呢?
很简单啊:
等待下一个正确的时机!
>> 正确的时机面前,哪怕连“价值”这个宝贝都显得弱不禁风、无能为力。所以,仔细观察一下吧:那些盲目相信价值投资的人,只能为自己的错误理解、错误决策默默地买单。
◆ 8 “韭菜”不缺耐心缺的是实力
>> 缺乏耐心,其实是表象,本质是什么?本质是缺乏实力。
>> 在交易市场里,实力指的究竟是什么?有一个清楚的定义:
长期稳定的低成本现金流。
◆ 9 喜欢冒险的最终都是“韭菜”
>> ●能不冒险绝不冒险;
●即便是必须冒险的时候,也要让傻瓜们冒险,自己在一旁通过观察获得经验。
这个道理很认可,哈哈
>> 获得经验的最直接方法是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然而,在风险这件事儿上,一定要尽早学会观察他人的冒险实践,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实践。
>> Use other peoples money!
>> 若是我有机会开个全球知名商学院的话,我一定会把这句话刻在墙上让所有学生牢记终身:
Watch other people taking risks! (盯着别人冒险!)
>> 然而,无论经济怎么发展,风险还是风险,为了获取经验,必然需要有人冒险。不过,冒险的一定不能是你,你干什么呢?你观察,你总结,你学习。越大的风险,越需要你这样的人——冒大险的人最终实际上要感谢你,为什么呢?他们折了就折了,可是因为有了你这样的人,总结了他们的经验,不仅自己受益了,还传播了出去,他们的失败就有了新的意义。
◆ 10 更可怕的是不计成本地冒险
>> 成功的交易者,跟爱因斯坦口中的“上帝”一样,是不玩骰子游戏的——纯粹由概率决定的事情,他们会直接回避。
就算偶尔他们接受风险,那他们能接受的也只能是“胜率超过50%”,或者最好“胜率远远超过50%”的决策。
韭菜们不一样,他们喜欢冒险,但是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计算风险——是呀,风险是可以通过算术算出来的!韭菜们从来没有算过,甚至没有想到过应该计算一下。那你说他们能赢吗?若是他们竟然赢了,那岂不是没有天理了?!
>> 所以,你看,计算风险成本要考虑很多因素,你的实力最重要,然后才是回报风险比——你看,在哪里都一样,实力最重要。
>> 跟抛硬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交易是有手续费的,无论你买还是你卖,于是,若是把手续费因素考虑进来,你这次的交易无论如何都比直接抛硬币赌正反面要差!
韭菜之所以是韭菜,甚至永远是韭菜,就是因为他们不仅冒险,还不计成本地冒险,更可悲的是,那么简单的算术,他们竟然没想过应该去算一算……他们也学习,但学的是“打探小道消息”那一套。
◆ 11 止损线究竟如何制定才合理
>> 设定止损线这件事儿,绝对不能一厢情愿,起码,你现在知道了,有个因素很靠谱:
交易标的的日常波动幅度
◆ 12 频次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 交易频次越高,交易越是接近“零和游戏”。
>> ●越是短期的预测,越接近于抛硬币;
●越是长期的预测,越容易接近真实的逻辑推断……
所以,降低交易频次的本质,是拒绝抛硬币,坚持逻辑推断。
◆ 13 到底最后是谁在割谁的韭菜呢
>> “韭菜”们就是那么冲动,冲进来的时候,不阅读、不思考、不学习,他们之所以一冲进来就“买买买”,理由非常简单,“别人已经赚到钱了!”——保护“韭菜”真的非常不容易。
>> 能力这个东西,不是自己以为有就可以的,是吧?
>> 所谓的“韭菜”其实常常并不是被别人割,在更多的情况下,他们是被自己割的!
>> ●先是不能正确识别价值和价格,做出了错误的购买决定;
●而后依然不能正确识别价值和价格,所以做出了错误的出售决定;
●最后还是不能正确识别价值和价格,但是全然不自知,认为是别人欺骗了他们,自己“被割了韭菜”……
◆ 14 我要是在那里卖这里买就好了
>> 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是因为一小部分交易者的“冲动”造成的……
◆ 15 人怎样变坏的就会怎样变傻的
>> 人是如何变坏的,那人就是如何变傻的,这两个过程的机理完全相同。
>> ●承认错误,而后努力改正错误;
●不承认错误,而后把那个错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 若是不小心做错了事,一定要改正,绝对不尝试去做任何形式的“合理化”。
>> 痛苦+反思=进步
>> The Dark Core of Personality,顺便学一个概念,“D-Factor”
◆ 16 正确地提升收益风险比的方法
>> 回报风险比=可能的回报÷可能的风险
>> 盯着一个东西看很久很久,胡思乱想很久很久,就是所谓“深度思考”的唯一方法。就好像我们盯着天花板能看出原本看不到的图案一样,所有的深度思考,都是盯着一个小东西想很久很久的结果。
>> 减小分母,可行的手段有这么几个:
●调整止损线,降低自己的风险承担
●降低每次的交易金额在总资金的占比
●提高自己在场外的赚钱能力(或者募资能力)
>> 加大分子呢?有什么可行的手段?
●选择更为优质的交易标的
●选择最佳的交易时机(比如,若干次暴跌之后再买)
●放长持有时间(比如,穿越一次以上的牛熊)
>>
我的生活消费水平很一般,平日里花不了多少钱。并且我在进入交易市场之前,就是个生活相对富足的所谓“中产阶级”。于是,当我进入交易市场的时候,相对来看,我的“变现”欲望阈值比较高,或者是“极度高”;所以,形成了良性循环:分子越来越大,分母相对越来越小……
◆ 17 其实真不是谁都能去做早期的
>> 老猫的书,《区块链投资笔记》,我自己都看了很多遍……
>> 事实上呢?当时的交易市场里,交易量很低很低,大量的交易所里,充斥着的是各种交易所刷出来的假量,被人们戏称“幽灵单”
>> “韭菜”们思考片面,他们永远只看“单价”,进而得出结论“现在已经太贵了!”,于是,他们总是去找“更便宜的”,总是去找“更早的机会”……殊不知,这种片面的思考,恰恰是无形的镰刀,正在一茬一茬地割着自己。
>> 韭菜,显然是不满足实际条件的。不够格,却要跳着脚去做,风险就会被无限放大。
>> 投资早期项目,绝对不是韭菜应该干的事情。你必须攒到一定地步之后,再碰这方面的机会,否则,一定会反复被割。
◆ 18 你要学的真不是项目分析能力
>> 韭菜们依葫芦画瓢去研究“项目分析能力”的时候,和钱锺书笔下“小镇里研究时髦的女人们”一模一样,都花了时间,都花了精力,结果却只能是东施效颦而已。
>> 既然自己最初的时候智慧不足,那么暂时放弃,让它在一旁静静磨炼,有什么不对呢?放弃了自己的智商,并不意味着智商无处可寻呢!市场是有智商的,并且市场常常更聪明,你难道不信吗?等你的智商磨炼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明白了……
>> ●在交易市场上,涨得猛的,会涨得更猛;跌得狠的,会跌得更狠……于是,
●所有东西都在涨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个涨得最猛的;因为概率上来看,或者说,市场在教育你,它更可能涨;
●在所有东西都在跌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个跌得最少的;因为概率上来看,或者说,市场在教育你,它最扛跌……
◆ 19 韭菜没有生活甚至没有性生活
>> 记住,你要有生活,并且,生活最重要!
>> Fear of Missing Out,缩写FOMO,另一说是Fear of Missing Opportunity。
fomo
>> FOMO, “对丧失机会的极度恐惧”。FOMO几乎是最有群众基础的东西,而且越是底层,越容易被它左右。
>> FOMO恐惧症患者
FOMO恐惧症患者
>> 从今天开始,更加努力更加认真地生活!
◆ 20 孤独是成功交易者最宝贵的品质
>> ●参考少数人的意见
●自己做决定
◆ 21 生活之外还必须有工作和学习
>> 在交易市场里,无论是现金、时间还是生活,都绝对不可以ALL-IN。
>> 成长来自哪里?工作经验、努力学习。
◆ 22 认识周期识别周期和把握周期
>> 这种描述尽管有时候还算管用,但更多的时候却是肤浅的、危险的,因为一个上升趋势要加上一个下降趋势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而实际上,真正的趋势常常需要在多个周期(至少2个)之后才能真实展现。
>> 有两个著名的图表,可以帮助你理解得更为深刻。一个是“库伯勒—罗丝改变曲线”(Kübler-Ross change curve),一个是“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Transition Curve)。
>> 控制自己是天下最难的事情。以后你会知道的,当你反思自己行为的时候,你最难过的是想到那些“你自己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事实上没那么做”的情节。越是简单的原理越是难以遵守,就是这个原因。而当你意识到自己没控制好自己的时候,你甚至很难想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那样的情况。
>> 增加独处的时间,增加自我责怪的时间,让自己更难受一会儿,希望能记住那个痛苦,希望如此这般能够避免下一次做出同样的傻事……
◆ 结语
>> 所谓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我如果不是花了时间精力认真写这本小册子,我也不会想到更清楚更准确的定义:
所谓的“韭菜”,指的是那些在本质上并不是零和游戏的交易市场里以为自己在玩零和游戏的交易者。
>> 他们永恒地在一个非零和游戏里按照零和游戏的思维去决策
◆ 附录
>> 我就这样,第一次经历了“手握一个资产直到100倍”的过程。从那个时候我才有机会开始认真考虑投资的技能从何学起,向谁咨询,如何锻炼,怎样实践,又需要从什么地方反复思考
>> 结果呢?从2013年年底开始的投资活动,一直到2016年年初,几乎所有的投资活动都是失败的,无论是比特币领域之内,还是比特币领域之外!现在回头看,废话,当然必须失败!没有经验,没有人脉,甚至没有思考的方法——你不失败谁失败?!
◆ 2 INBlockchain的开源区块链投资原则
>> ●熊市里你可以随便买买买!
●牛市一段时间之后,要开始慎重慎重再慎重……
韭菜的自我修养读书赏析 第(2)篇
说两点想说的吧
1.在理财领域里面有这样意思的一句话:当菜市场的大妈们都知道股市(任何东西)很牛很火很赚钱,那往往已经达到了最顶峰,此时上车的人很大的可能全盘皆输。相反,当大家都在讨论股市暴跌股票不行了,此时入场的你才有可能是是最后的赢家,当然也有可能要等待很久或者继续输到底。这段话被我想到了最近找工作上,有两家公司制造业类型,A是国内知名的分处,B是本土小一些的公司。A公司工资高一点,工作环境差一些,经常要加班。B公司薪水低一些,正常工作时间,人不多。面试完两家公司,身边的朋友纷纷觉得公司A不好,太辛苦了还经常加班,想了想的确。问了他们(十多个)的意愿,确定不去的三分之二,不看好待定的占三分之一,至于我不太清楚,更偏向于看好吧,事物存在必有其道理,当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那就去看看咯,反正年轻。
2.●听大多数人的话
●参考少数人的意见
●自己做决定
听,外面的局势
纳,少数人的建议
量,分清主次
韭菜的自我修养读书赏析 第(3)篇读完:2018.12.13
关键词:比特币
感受: 并没有完全读懂,或许是我向来对区块链这一块不怎么关注,虽然明知它是趋势,很多人都可以靠着它发家致富。比起这些,我对李笑来更加佩服,或许是看了他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印象就很好,或许是他本身的人格魅力,能把很复杂的大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云淡风轻。
很认可书中以下观点:
(1)投机者拒绝学习,投资者善于学习。
(2)思考带来决策,决策带来行动,行动改变命运。
(3)缺乏耐心,其实是表象,本质是什么?本质是缺乏实力。
(4)真正有用的建议,从来都是可执行的。
(5)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竟然不觉得过去的你很傻×,那表明你已经彻底变成了无可救药的傻×……
(6)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失败无能为力。
你我都可以输,但别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