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度想弃了。先有一个观点,然后把所有的证据都往自己的观点上靠这种方式就不是科学的。许多证据太飘渺,谈不上推理完全是想象。但是可以看出,作者是非常努力认真地写这本书的,相关资料也搜集了不少,加上国博这样得天独厚的背景,本书还是很有可读之处的。应该说,从匮乏这个角度来解读人类历史是个不错的切入点,但过分强调让人误以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却不恰当。人类走到今天,影响因素太复杂,有必然更多却是偶然。如果重来一遍,这世界一定不会还是这样。近年来,地缘,环境影响历史进程的书不少,用更开阔的视野回望过去很有上帝的感觉。回望过去是为了放眼未来,人们懂得更多,却然依然摆脱不了人性的枷锁,这究竟是为什么。。。
作为国博讲解员,本书竟然没有一张实物图片简直不可思议。沈从文当年写古代服饰研究的时候,图都是找美院的人手画的,只这点就差得太远了。
人类历史已经一再地证明,匮乏才是苦难和动荡的根本原因,那些骚乱只不过是由于匮乏而产生的副产品。只有排干污水,才能彻底地让臭味消失,在臭水沟上喷空气清新剂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
其实当今的我们何尝不是处于另一种匮乏中?独处能力的匮乏,专注能力的匮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匮乏…信息大爆炸炸得人晕头转向,而这些匮乏又将催生出什么呢?
以前思考问题从来没从匮乏的角度出发过,也没有整个人类进化史和整个地球的变化这么宏达的时空出发过。我从没想过火山爆发的威力并非仅仅在于滚烫的岩浆,也从没想过气温下降一摄氏度会对地球产生如此大之影响…
书中的部分内容并不是很赞同,但这本书不失为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和一本启迪人思考的好书
进击的智人读书赏析 第(3)篇记录下拖了很久没写的读书心得:
本书的价值之一在于独特的阅读体验。读这本书仿佛是置身于博物馆之中,听着河森堡在旁边为你娓娓道来,这种阅读体验是其他书所没有的。书中涉及了人类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视野,足以见得作者的博闻强识。书中以多个历史片段和文物为点,以“匮乏”这个主题为线,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壮丽的人类历史画面。
本书的价值之二在于从匮乏的角度重新理解了人类。所谓匮乏,就是资源的稀缺,即使到了现在,比起以前是丰裕了不少,但是优质资源依旧是匮乏的,这种匮乏指导了人类个体及整个群体的行为,这个角度对我们看待问题是很有价值的。
本书的价值之三在于你怎么看待你的工作。众所周知,作者是一名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这本书我也把它看成是作者在工作中提炼出来的工作笔记。从中可以得到,如何在工作中进行有效地提炼和总结。作者提炼出来的关键词是匮乏,那么我们在工作中,能不能按这样的思路,也提炼出一个关键词,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其他人讲解我们的工作精髓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