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曾国藩传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曾国藩传
作者:张宏杰
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曾国藩传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曾多次被推荐读《曾国藩家书》,无奈读书如抽丝,到现在还未曾读到,这次借参加鉴书团活动开始阅读《曾国藩传》,算是对文正公的生平有个大概了解。张宏杰版的《曾国藩传》不枯燥,也不流水账,读下来轻松有趣,不过末尾几章略有啰嗦之感。自古伟人的诞生总惊天动地满是神话色彩,其幼时也多聪颖,三岁习文、五岁熟读诗词歌赋,和这些天才伟人比起来,曾国藩实在过于平庸。平庸到会觉得,哇,原来伟人也资质平庸,也有这么多性格缺陷啊。他祖辈都是农民、成长于陇亩之间。在传统时代,对大部分家庭来说,还是期冀男丁能走上仕途光耀门楣的。曾国藩从小为了应试科举接受教育,父亲即老师,偏偏这位父亲又只是一位四十岁的老童生,教出来的曾国藩几次落第好容易才考入翰林院。在人才济济的翰林院曾国藩更显平庸,然勤能补拙,曾国藩立志修身,查找自身毛病、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加以自省改正,每日日记分为八栏,分别为“读书”“静坐”“属文”“作字”“办公”“课子”“对客”“回信”,每日按格填写。他最推崇的品质就是“有恒”,聪明虽是天赋,但自律更加重要。在翰林院文官时期的曾国藩因为道光皇帝的喜爱可以说平步青云,但咸丰继位后情况急转直下。咸丰帝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偏晚清最倒霉的几件事都被他给遇到了,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他摆出了雄才大略的姿态,却沉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策略,且过度依赖江南江北大营,国内形势愈发危急。曾国藩由文转武也是此时,丁忧期间咸丰下旨让其团练,曾国藩真的练出了纪律严明的湘军。因为曾国藩个性桀骜,在官场算是一股清流,老是不顺咸丰意,还屡屡得罪地方官员,所以湘军再厉害,曾国藩再有能力,咸丰始终不给实权,湘军只能勉强算个地方武装。绝望的曾国藩被咸丰借为父丁忧之名罢黜回到家乡沉寂两年,再次自省,又一次出山成为两广总督,一跃成为大清帝国最有权势之人。曾国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铲除了何桂清集团。咸丰死后,慈禧和奕䜣重用曾国藩,这是他此生难得的顺境。无端文正公命途坎坷,攻破太平军的曾氏兄弟立刻成为朝廷眼中钉,只好自裁湘军赴任总督。对内他明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兴办洋务,重视人才,对外他尊重洋人,主张平等对待。他的一生确实浮浮沉沉,晚年天津教案又背了黑锅被贴了卖国软弱的标签,最终病逝。书中人际交往也是描写重点,从到胡林翼到左宗棠、沈葆桢、李鸿章,有的是至交,有的反目,有的维持表面的和平。他们都对曾国藩的一生有重要影响。看完文正公的一生不禁感叹时势造英雄,英雄却败给了时势,一生殚精竭虑仍不能填海补天。国家自然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救活的,它依然在走下坡路。但文正公的“韧”和“笨”却很值得学习,人要有恒,还要学习曾国藩式蠢笨、扎实的做事风格,凡事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轻言放弃,“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突然感觉很鸡汤是怎么回事)n

曾国藩传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从书开头,旁人或者曾国藩对自己的评价都是智商不高,一本书看下来,才发现曾国藩真的是大智若愚。现实生活中也好,书中,影视中也好,有很多人聪明的非常外露,稍微了解一下,才发现原来是小聪明,只看眼前利益,长远来看,倒显得愚笨了。而曾国藩很明显是有大智慧的人,情商极其高。这个情商除了有原生家庭的培养之外,后天,不断的激励和反思也是非常关键。人的一生总免不了有各种挫折和困难。跌倒了,有人选择以后都不走路,有人选择爬起来,想清楚以后不再摔倒。曾国藩还有一点非常优秀,不管他的外表出生怎样,其内心极其强大。从培养各种人才门生来看,巩固自己实力是一方面,但真正能捧上高位甚至能威胁到自己地位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除了要克制嫉妒之心,还需要对自己十分的自信,不管在前面是不是已遭受过白眼狼的情况,都无所畏惧。由史观今,以史为镜,透过别人一生自己的影子也若隐若现。人的劣根性是植根于基因当中的,是需要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要不断地成长以及改变,能做到极属不易。当然,曾国藩虽然在这一生中也犯过不少错误,甚至某方面情商还能有所提高。只是,这就是人啊,人不是机器人,作为被情感支配的人类(控制情感而不是没有情感)只需要不断的练习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算是战胜了自己。这个世界,能够战胜自己的,也只有自己了。

曾国藩传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正所谓“读史可以明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读名人传记,除了了解一个人一生的功过是非外,还能受其影响,反思或警醒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学习到曾国藩式蠢笨、扎实的做事风格,凡事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轻言放弃,“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

他一生几经挫折,所处时代动乱频发,国家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他却愈挫愈勇,不断地反思与完善自我,力挽狂澜,尽忠竭力,真正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因而得以流芳后世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