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为什么要从容不迫地活着?为生命的存在而感动,为不惧怕生命的最终逝去。每个人的存在,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可有可无的。
所以,宏观上的微不足道,更要让自己在微观的世界里,活得有滋有味,活得兴致勃勃,随心所欲地活上他三万多天。让自己的生命,在宏观上变得轻盈,在微观上变得干净。
一个人的存在,不依赖别人而活,也不因为别人而在。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支撑的个体,是一个环状的曲线。他人的喜爱和喜爱他人,都发生在这个曲线之外,是人生额外的馈赠。因为有而快乐,因为无而悲伤。但是,自己的内心必须在这个闭合的曲线之内,自身完满。
当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相遇,会发生许多的事情:吸引、冲突、追逐、躲避、惊喜、失望、快乐、痛苦。如果,我们能勇敢地、恰如其分地将自己的存在,在宇宙之中定位,能够真正将它定位为沙滩上的一粒沙,又或是大海中的一滴水,那就彻底从一切存在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了,因为一粒沙、一滴水根本没有什么可烦恼的。
然而,世俗的一切都是无趣的,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一般的人际交往。就李银河而言,唯有写作和爱情是有趣的。就我而言,可能就是教书和爱情了,二者全都仅仅发生在精神领域。一个人的生命并不长,只不过三万多天而已,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也许做到这个很难,一是物质生活的极简,一是精神生活的极丰。
要激情还是要平和?
要极端还是要中庸?
要存在还是要占有?
要近视还是要远视?
要理性还是非理性?
要成就还是要快乐?
要激烈还是要温和?
不管我们身在何时何处,天天都应有修行的意识。修行就是冥想宇宙和人生,矫正自己的情绪,使之通透、平静、喜乐。正视人之存在在宇宙间的位置,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去修得内心的平静和内心的喜乐。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读书赏析 第(2)篇其实我们都是宇宙间的微尘,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个很难得出的结论。这句话也是李银河老师新书的书名,李先生在这本书里谈到了已入花甲之年的感悟。李老师总结了人类在一生所做的事,一类叫爱,一类叫美。比如我们化妆打扮是为了美,亲情友情爱情是爱。可是私以为这两件事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共同完成的。让我们进行一个小推理。对于美的定义有很多种,比如说缺憾是不是一种美呢?那么极致的美是不是永恒的缺憾。王尔德说人生有两种痛苦,求而不得与求而得之。对于求而不得,是不是一种美的体现。把TA置于一颗玻璃球内,永远无法触碰,这是不是一种至纯至洁之美呢?所以美的极限是爱而不得。那么爱的极限呢,我想爱终究会融入平庸的生活,与美是无法兼容的。因为美与平庸生活中,存在着古老的敌意。倘若爱与美无法兼得,你会选择哪个呢?好像我们可以有选择一样?我们不过是宇宙间一粒微尘,用矮大紧的口气说就是,我们人类社会从古至今,就是人作为万物之灵,地位不停下降的过程。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神创论到进化论,直至我们最终发现,我们终究是一颗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切有为法,如露复如电,应作如是观。最后分享一首里尔克的诗作为结尾吧n这就是渴望:在波涛中安居,n在时间里不拥有家。而这就是愿望:日复一日的时刻n与永恒悄声对话。而这就是生活:最终从一个昨日n升起了一切时刻中的最寂寞时刻,n微笑着,别样于别的姊妹,n向着永恒沉默。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读书赏析 第(3)篇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大体感觉是除了写的过于啰嗦以外,书中的精华和主题我非常赞同认可。但我亦认为,正是作者的絮叨,才让我们更深刻的记住了爱与美才是人生唯一追求的东西这种精神吧。读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像是什么呢?那一定是解决了我成长路上的一些困惑并一定程度上对我有说教作用了。亦很赞成:力比多不包括性,更是有生命力强烈的味道。艺术家的性欲强烈是正常的,因为这也是生命力强烈的体现。所以也不难理解毕加索,海子等一些艺术家的疯狂行为。而且有缘分的是就像2018年我遇见果冻,和他在一起的这半年里,他对我的说教和李银河老师的这本书像极了。在和他分开的日子里读李银河老师的这本书,也觉得果冻就像在我身边一样。低欲,给人生做减法,有时候这比去求,并带着求而不得的强烈痛苦要舒服的的太多吖。十五六岁时我也会做天才梦,但大学以后多的却是慵懒、尽欢、释然。现在我读了研究生,也深知自己才疏学浅,剩下的路就随心,随欲但有节欲,就这么释然的走下去吧。不再希望自己在像大学那样,紧抓不属于自己的的东西痛苦的走下去呢。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东西,让自己舒适的东西,才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珍视并且带在身边轻装上阵哒。感谢2018陪我走过一程的果冻、萌萌和娜娜老师。感谢2018支持我为梦想前行的父母。也感谢2018慵懒可爱的自己,因为你终于抛弃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去勇敢了一些。以后的路上你一定会更有爱,更优秀,更坚强,更勇敢。加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