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书里内容觉得对我来说重要和有意义的摘抄和联想,留在以后可以翻阅。周期,如《道德经》想要表达的一样,在我看来,是一切的本源。
当得到价值的价格相当便宜时,我们应该积极进攻; 当得到价值的价格比较昂贵时, 我们应该撤退防守。
人类并不是像自然因素和物理因素一样稳定,相反, 人类行为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这往往因为人类心理方面的变化。 周围环境变化, 人类行为也肯定会随之变化......但是有时候, 尽管环境没有发生变化, 人类行为也会发生变化。(总结,人类是情绪性的)
基本模式就像主旋律一样至关重要,绝对有再次出现的趋势。 理解这种趋势, 并能够识别再次出现的同一模式, 是我们应对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历史,他会重复出现,包括在相似的情绪下出现的相似的图形特别是图形)
我们努力看透人生,方法是识别模式,进而找到人生获胜的公式,但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随机性。
投资人的短视,因为投资人看的是几天或者几周,所以看到的都是风险,如果看的是几个月,几年,可能就完全不同。但是散户往往只看明天,只看下一秒。
人们最想买入的时候,
反而是最应该小心谨慎的时候, 人们最不愿意买入的时候,反而是最应该激进地买入的时候。 卓越投资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努力地做到反众人之道, 进行逆向投资。(逆向投资的精髓就是跟多数人做对,可是为什么我身边想的人都一样啊,因为身边的都是聪明人吧)
信贷周期的重要性最高,影响最深远。(我也这样认为)水是一切水平面升高的基础。信贷周期会一下子从窗口大开到窗口关闭。
卓越的投资并不是来自买的资产质量好,而是来自买的资产性价比高------资产质量不错且价格低, 潜在收益率相当高却风险有限。 满足这些条件的最佳买入机会, 多数是在信贷市场处于其周期中不是那么兴奋地扩张,更多的是恐惧地收缩的阶段。 信贷周期猛地关上大门的阶段,最有助于形成到处都是便宜货的状况, 比其他任何因素的作用都要大。(不是说资产质量好不好,是卓越两个字,追求超额收益)
牛市三阶段:
第一阶段, 只有少数特别有洞察力的人相信,基本面情况将会好转;
第二阶段, 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基本面情况确实好转了;
第三阶段, 每个人都得出结论,基本面情况将会变得更好, 而且永远只会更好(总是听到这些道理,但是其实可以细分板块,牛市里有相对熊的板块,熊市里有相对牛的板块。)(什么时候做什么,于我,是一场围猎,至于做什么,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结果好坏的区别)
全球金融危机构建的基础环境都是金融体系和信贷周期内生的。那些构成全球金融危机基础的发展变化, 既不是整个经济体系大繁荣导致的, 也不是企业盈利普遍大涨导致的。 这些关键事件并没有发生在整个企业环境或者范围更大的世界环境中。相反, 全球金融危机大体上是一个金融现象, 完全由那些金融玩家的行为所导致。 创造这种周期的主要力量是: 十分容易得到的资本; 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足够的谨慎, 以致不受约束和制约的热情泛滥于整个过程中;非常富有想象力的金融工程;贷款决策和贷款保有分开; 不负责任和露骨的贪婪。(这个说法其实很棒)
现在大家的普遍看法都是负面的: 金融体系可能会完全崩溃。 因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无休无止, 最后它只能因崩溃而停下来。因为大家的普遍看法是情况会坏下去, 所以制造错误的机器开始反转, 开始制造相反方向的错误。 没有贪婪, 只有恐惧; 没有乐观, 只有悲观; 没有风险容忍, 只有风险规避。人们不能看到事件的正面, 只能看到事件的负面。 没有人愿意积极正面地解读消息, 只会负面地解读消息。 人们不会想到好结果, 只会想到坏结果。(在我短暂的经验里,有09年的恐惧下的四万亿和17/18年泡沫(2015年)后的去杠杆)
我们也许永远都不知道我们将来会去哪里,但是我们最好搞清楚我们现在正在哪里。(大概的周期位置的判断,然后根据个人目标设定组合仓位计划)
关键人是有感觉的,而且人才不会让那些所谓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科学规律绑住手脚。 人总会把情绪和性格上的弱点带进自己的经济决策和投资决策中。 人们会错误地在本来不该过于兴奋的时候变得特别兴奋,又会错误地在不该过于沮丧的时候变得特别沮丧,这是因为人容易在诸事顺遂的时候过于夸大周期上行的潜力, 而人又容易在诸事不顺的时候过于夸大周期下行的风险, 因此人的参与会让趋势走到周期极端。(人会自我强化)
投资成功的秘诀包括以下三点:第一, 深思熟虑地分析市场现在所处的周期位置; 第二, 基于分析提高进攻性; 第三, 结果证明你是对的。(第三点,基于随机性原理,是最重要的,第一点是基础,第二点是行动力)
重要的是,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希望大家不要过于关注每天
市场短线的上涨和下跌, 这些都是如芝麻一般的小事,而要关注一生只有一次的周期走到极端的情况, 这才是如西瓜一般的大事。(没有那么牛逼,也没有那么多钱,需要原始积累就需要小周期的贡献和勤奋,但是日内波动确实是芝麻,是能让人丢了西瓜的芝麻)
周期读书赏析 第(2)篇去年年底无人看多,现在大盘指数涨了20%多,都觉得是牛市初期。其实,牛市初期从来都是静悄悄,哪会如此大张旗鼓、人尽皆知。过去三个月当然有基本面的改善,但货币政策去年9月就开始转向、中美关系在G20就露出曙光、资本市场的定位早已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闻稿、减费降税和呵护民企高层反复提及·· ·因此,当前看到的这些改善去年底就已经知道,为什么当时不看好、现在看好?说白了,大部分人都只是K线的奴隶,信心来自于股价上涨。一旦股价涨了,国运自然不是问题,朋友圈也会一片祥和。
霍华德·马克斯说一旦钟摆回摆,罕有在中点停留,一般都会过头。当前的情形也是,从各种指标看,当前市场的热度只有2015年4、5月份可比,大概率过头了,但会到何种程度、何时再次回摆,又是艺术的成分了,非基本面可以解决,取决于你对市场的理解。但有一点可以放心,一旦钟摆再次回摆,一定有基本面的配合,比如说货币放松并非大水漫灌、中美关系再起波折、房地产难有改善、提升资本市场地位并非完全不监管…
正如克罗说的:行情来了,一定有基本面配合。
因此,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诸如经济周期、信贷周期、地产周期等更多接近科学,而情绪周期、行为模式更多接近艺术。缺乏科学基础的艺术只是股评,而缺乏艺术的科学只是书生论剑、纸上谈兵。两者结合,方为王道!
《周期》一书还有很多亮点,每每读到妙处总令人拍案叫绝。今年5月份,霍华德·马克斯就要中国行,届时会有更多火花。与智者同行、和大师交流乃人生一大快事!
周期读书赏析 第(3)篇宏观上的情绪周期、信贷周期;微观的企业经营杠杆(资产越重,拐点时越有弹性;成本刚性,恶性竞争导致过剩后的出清缓慢,但是一旦出清后供需错配的价格弹性和利润弹性也较大)+财务杠杆周期;横轴风险纵轴收益把风险收益简单线性化了,风险从来都是一个概率分布,好的投资是正态分布右倾,整体低风险才有高收益;在熊市时,风险收益曲线变陡峭,风险资产的补偿变得很高,承担较低的平均风险能获得较高的潜在收益,牛市正好相反,收益曲线变得平坦,较高风险资产获得收益补偿已不足,最佳的策略是转向低风险资产甚至清空权益仓位;关于宏观走势判断,一部分人是不知道,一部分人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噪音那么多,只有一类信息值得重点关注,重要的、可知的;亏大钱的两类人,一类是什么都不知道,一类是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的。最大的周期是情绪周期,13-15年的互联网+,被嫌弃的白马;16-17的白马牛行情,17年底到极致,中小票基本面向好的也没人关心;18年初先白马浪,后科创医药,再后来泥沙俱下,19年初垃圾反弹,包括部分过度低估的中小盘,再到白马反弹,节奏越来越快,到19年3月底的时候发现跟踪的白马小票都没有足够性感的了,底部多看乐观面,市场乐观的时候多看风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