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者:村上春树
村上25年跑步与人生历程全记录,内地销量突破30万册,令无数人爱上跑步,从此改变生活方式!《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最受欢迎的随笔集。开始作家生涯之际,村上春树也开始长跑。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村上市的铁人三项赛,到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远在奔跑。“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每当村上长跑时,脑海里就反复出现这句话。积极地选择磨难,就是将人生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他将这些年来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的东西集结成书,诚实地书写跑步,诚实地书写人生。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感觉最近陷入了被微读无限卡和微读活动绑架的阅读状态,昏昏沉沉手忙脚乱的看了大量杂七杂八有始无终半途而废的书籍。反应过来的时候,有些疲惫,有些自怨,当然,也有安慰,毕竟看了那么书,写了那么多字,这是事实存在的,无法抹去。

但心累也是真的,等同走火入魔。


一、读书最忌心浮气躁

现在正是坚忍地累积奔跑距离的时期,所以眼下还不必介意成绩如何,只消默默地花时间累积距离。

很多人在没开始一件事情之前,就已经先开始反复衡量思考利益,假装自己实现了预想中的所有目标,然后掩耳盗铃一叶障目叶公好龙眼高手低。

  • 无限卡

刚开始在微读看书的时候,很纯粹,会凭着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而且,因为囊中羞涩,还会对同一时刻出现的几本同样喜欢的书籍权衡利弊,做出最好的选择。

但无限卡出现之后,一切都变了。

1、不管喜欢与否,只看价高价低,越高越想看,总感觉每刷完一本就是赚了。

2、会让人拥有一种坐拥无数书籍的错觉。而为了延长这种错觉,开始想方设法积累无限卡。

3、屯了一堆微读赠书,因为感觉赠书已经是自己的了,所以优先用无限卡看其他书籍。

4、因为有了无限卡,可挑选的书太多,所以一本书经常看的虎头蛇尾或者干脆半途而废。

真相

1、书还是看自己喜欢的好,不能因为山珍海味的昂贵,就放弃自己喜欢的柴米油盐。偶尔吃点换换口味还可以,如果长期摄入自己不喜欢的营养,书也与毒药无疑。

2、因为想积累无限卡,所以大多数人都对集赞啊,组队啊,分享啊,阅读日啊,翻一翻啊之类的活动无比热衷,于是活动链接毫无悬念的侵占了大量本来交流读书的群体。好像天数越多,就代表越喜欢读书一样。其实两者完全没关系。有时间就安心看书,这才是根本

3、就像有句话说:花了的钱才是你的钱,没花的钱,都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钱。任何东西,多到一定程度,都只是外物,没用到你身上的就是无用。就像有人费力积累无限卡,一周却不过几小时的阅读量。有人书架几千本的藏书,自己却只看了九牛一毛。

4、同时阅读很多书籍,会造成精神分散,不能全心全意理解书的意思,还会因为书籍来回更换而造成记忆紊乱。切记,读书之人最忌讳的就是心浮气躁,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书当然也要一本一本看。

最后补充,其实无限卡很鸡肋,因为用无限卡看完的书,如果无限卡消失,你再看还是需要购买,而且如果那本书籍下架,你也会因为没有购买,而无法阅读。另外,微读的赠书活动很多,容易让人陷入越容易得到越不知道珍惜这个定理,所以,一定要及时调整,定时清理书架,对待每一次神圣的阅读。

最后,忌攀比,微读时长,书籍数量,无限卡长短,赞的多少,不要太在意,这些东西都是外物,无法否定或者肯定一个人的价值。你看了几本书,写了多少字,得到了多少快乐,学到了多少知识,这才是根本。


二、我跑,故我在

我固然不是了不起的跑步者,而是处于极为平凡的(毋宁说是凡庸的)水准。然而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

这本书是第二遍看了。那时候没经历,所以体会远不如现在深刻,经典,五星推荐,毫无疑问。

这本书虽然只是村上的跑步笔记,但从他的故事经历之中,却总能让人看到自己。也许这就是阅读的乐趣,以书为镜,以思为器,正衣冠,修身心。

而且村上的文字除了深刻之外,字感特别缓,也特别美,属于无所事事,但又很认真的文字。看起来有些迷糊,懒散,简单,但实际上却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丰富的阅历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了字里行间,闲庭散步,信手拈来。

它们来了,又去了,总数却不容置疑地在增加。我究竟拥有多少数目的唱片,并非大不了的问题。数目不是了不得的要素。每当别人问我拥有多少唱片时,我只能回答:“好像有很多很多,然而还不够。”

另外还有如水的叙述,淡淡的哀伤,不同于其他哀伤,村上的哀伤是可以接受的,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豁达,事情就是这样啊,没办法,虽然不甘,但仔细想想,这样也不坏。

我已经到了一定的年纪,时间自会拿走它那份额度,怨不得任何人。这就是游戏规则,就如同河水向着大海源源不断地流去一样。

综上所述。推荐。


三、笔记

1、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老虎若是犹豫不决,不如蜂、蝎蜇人厉害;千里马若是徘徊不前,不如劣马慢步前进。

勤勉耐劳、不惜体力,从前也罢现在也罢,都是我仅有的可取之处。倘若比作马匹,我恐怕不是专事比赛的赛马,更接近于从事杂役的驽马。

2、很多东西的体会,都必须过了那个时间段。经历青春的时候说不出来青春,经历爱情的时候不明白爱情,经历现实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现实。山高水远,只能全盘接受,放到日后。

我唯有将细微的判断暂且留待后日,先将眼前的东西照单全收,姑且与它一同生存下去,就好比对待天空、云朵和河流的态度。

3、节奏,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把某些通过后天学习到的东西,通过重复的动作,铭刻到骨子里,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然后在不知不觉间,进入到某种心神合一的状态。像呼吸一样自然而然的进行。

敞开胸怀呼吸清晨那清冽的空气,蹬踏着跑惯了的地面,奔跑时的喜悦重又苏醒过来。脚步声、呼吸声与心脏的鼓动交织一处,营造出独特的交响节奏。

4、漫无目的,稀里糊涂,也许人生本就是这样,不需要去思考太多,也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来了,做了,仅此而已。

我年届三十,懵懵懂懂、稀里糊涂、毫无预料地就成了一名新晋小说家。我自然惊愕不已,周围的人恐怕更诧异。

5、一件事情,总是越到后面越困难,而且往往是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那一步最困难。但你不能停歇,不能放弃,因为一旦稍有松懈,此前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刻骨铭心地明白了全程马拉松中最痛苦的部分是跑过三十五公里之后,是后来的事了。

6、真现实。其实所谓的成就感,只是新鲜感带来的一种错觉,当一件事物融入你的生活,成为你世界里的一部分之后,这件事再夸张的现实状态,你也会接受的平淡无奇。

终于跑到了终点。什么成就感,根本毫无感觉。满脑子是“终于不用跑下去了”这样一种安心感。

7、放弃的理由有很多,坚持下去的理由只有一个。你要做的,就是用这一个坚持的理由,去打败那些很多放弃的理由。

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

8、没什么用处,就是一种仪式感。生命中需要这种仪式感,将某个时刻装点成与众不同,将某件事情当成重中之中,为生活调剂。

在四十二公里处有一个标志:至此处,距离相当于全程马拉松。水泥路上鲜明地画着一条白线。跨过那条线时,说得夸张点,我感觉浑身微微一颤。

9、有些东西的确是这样,任凭如何去寻找答案也无济于事,莫名其妙的来,也在以后莫名其妙的消失,没有头绪,最后也只能归为命运。

岁月周转一轮,周期完成一个循环,我内心有这样一种切实的感受。跑步这一行为,终于变回了日常生活中值得高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0、只要目标清晰,安心做好当下的事情就好了。去除无用的动作,无用的思想,无用的拐角,无用的妥协,简单点,总会实现。

我的目力所及,充其量是前方三米左右的地面,再往前的世界便一无所知。眼下我的世界,从此处起向前三米便告完结,更前面的事情无须去考虑。


四、摘抄

1、萨默赛特·毛姆写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

2、正是跟别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确立自我,一直作为独立的存在。

3、我就是我,不是别人,这是我的一份重要的资产。

4、此时此刻,只管埋头跑步即可。意义嘛,留待日后重新思考也为时不晚。以后重新思考是我的特长,这特长随着岁月流逝而愈加洗练。穿上跑鞋,在脸上和颈部抹足防晒霜,调节好手表,来到路边,然后开始跑步。

5、速度与距离姑且不问,我先做到坚持每天跑步,尽量不间断。

6、学校就是这样一种地方: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这个真理。

7、输本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不可能常胜不败。在人生这条高速公路上,不能一直在超车道上驱车前行。但不愿重复相同的失败又是另一回事。从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运用在下一次机会中。还有能力坚持这种生活方式时,我会一直这样做。

8、哪怕水平上有天壤之别,有些东西却只有长跑者自己才明白。

9我觉得所谓结束,不过是暂时告一段落,并无太大的意义,就同活着一样。并非因为有了结束,过程才具有意义,而是为了便宜地凸显这过程的意义,抑或转弯抹角地比喻其局限性,才在某个地点姑且设置一个结束。

10、《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登场的有名的马球选手兼大财主汤姆·布坎南说过:“世上将马厩改造成车库的人多如牛毛,而将车库改造成马厩的恐怕只有我。”

11、疼痛无法避免,磨难却可以选择。

12、对于我这样的跑者,最重要的是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让自己无怨无悔:应当尽的力我都尽了,应当忍耐的我都忍耐了。

13、假如有我的墓志铭,而且上面的文字可以自己选择,我愿意它是这么写的:村上春树作家(兼跑者)1949-20××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此时此刻,这便是我的愿望。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这本书是村上春树有关跑步的随笔集。书中写到了:他在跑步中的放空与冥想,他于33岁起开始跑步的机缘,他第一次坚持完42公里全马的经历的心理过程,他跑步时对于写小说的启发,他第一次挑战跑100公里之后的突破,他在异国他乡参加全马的经历,他参加铁人三项的经历。每个看这本书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的跑步经历。我并没有坚持过很久跑步,因为总觉得跑步是很无聊的一种运动。高中毕业为了跑过一段时间,感觉并没有什么用,跑步过程也很痛苦,就放弃了。最近的一次大概坚持了2个多月,当时每天上完瑜伽课,或者吃完晚饭消化一段时间后,就出去找不同的路夜跑,后来因为工作调动而停止了,当时可以全程不走跑10-15公里(只能达到迷你马拉松的水平)。当时跑步的过程中,并没有改变我觉得跑步无聊的看法,只是每次跑完都会感觉特别好,整个人都refresh了,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层面,跑步时基本处于一种头脑放空的状态,虽然有时会有各种念头飘入,但是不影响,那段时间正好心情不顺,但跑完步总会觉得坏心情都不在了。第一次全程跑完第一个10公里时,也有和村叔第一次跑完全马42公里有相似的感受。村叔说:“正因为痛苦,正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我们才能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至少是发现一部分,才能最终认识到(如果顺利的话):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和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包含于行为中的流动性的东西。”n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与其说是跑步,不如说是人生,跟随着作者描写的场景去感受作者的生活,类似于记录,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每年都会去参加一个马拉松,为这份坚持喝彩。整本书阅读完毕,给我留下的东西,分享下,作为一种输出。首先是作者从33岁开始事业和长跑,没有人劝说,是发自内心的想做,很是羡慕这样的状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持之以恒。其次是作者的心态,对于大部分事情的看法,非常的契合我的想法,所以在读到有感触的话语时,感觉像是专门给我诉说一样。很是亲切。其三,便是作者无意识分享的一句话,觉得很是喜欢,保持节奏,持之以恒,我想不论是生活,或者工作,都需要保持这样的状态。很是感谢作者无私的分享,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去感受作者的分享。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