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红楼梦读书赏析(3)篇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高鹗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位居“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全书前八十回由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由高鹗续成。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鸿篇巨制,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伟大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红楼梦读书赏析 第(1)篇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是有其根由的。红楼一书历来多少人研究,它的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初读红楼是在多年以前了,但只是略翻一翻,搁下了,看不下去。中间几次再拾,终究没有一次读完。此番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完整通读,触动也较以前深切。年龄的增长对于某些书的理解果然是有帮助的吧,兴许几年后再读此书,还有另一番感悟。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看着最终宝玉入空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想起那么两句——

——从何处来?

来处来。

——往何处去?

往去处去。

其实是一样的吧,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一个生的〃大观园〃中,每个人也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历经着自己所必须历经的事,但,管他红尘纷杂俗世多扰,人情冷暖,尔虞我诈,逃不过物极必反,由盛而衰,连情深都会不寿,自然都有它的规律,世界始终朝前发展,每个人也终究都会走向自己做出种种选择后的那一个最终归宿。

好像狗屁不通的样子... o( ̄▽ ̄///)

红楼梦读书赏析 第(2)篇

最近重读红楼梦,才明白为什么小学时候的我,会觉得这书难看,把这本书打入冷宫十几年。原来完全是自己经历不够,咂摸不出其中滋味。宝黛之间的小性子拌嘴,也是我直言直语的我原来看不懂的,过了那个情绪懵懂不便言说的年纪,我才明白互相怄气却不说破的心思。我在想,宁做富人妾不做穷人妻,这事从古至今国内国外都一直都有。于生存而言,在侯府干活就是进了大公司,只要活干得好,生活水平相对有保障,当然也免不了是在服务别人。高门大户的丫头奴仆,比普通百姓更体面些,类似好公司给你带来的“身份”感,走出去更有面子。而自己做些小营生就类似做点小生意,没人撑腰免不了依附权贵,我看刘姥姥就是如此,讨权贵欢心,提供贾母一众人最为受用的情绪价值,得到好处再自己把门户立起来了。关起门来,自己是当家作主的,也算是失了面子得了里子。最重要是对黛玉的看法变了,我对她原来只有“好哭佬”这么一个印象。实际上她父母俱亡之后寄人篱下,确实可怜。书还没有读完,体会到不少有趣之处,先记下来。工具书畅销书读那么多是为了“有用”的知识,但觉得这些“无用”却需要经历才能看得出滋味的书,才是汤底,才是基础。

红楼梦读书赏析 第(3)篇

红楼痴梦终归醒,人间夙愿皆有期。

少时读出情爱,青年看尽兴衰。

中年或悟慈悲,晚年当品经历。

人生三恨:一恨鲫鱼多刺,

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

一种只可意会,不可名状的感觉。

似有非有,似满则空。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空落落读完意犹未尽。都言作者痴,实则读者意。像极了未完待续的红楼……

评论经典的苦恼在于:想要把控时代背景来纵观全局,使之颇有深意,苦于知识储备有限,想要通透人物形象,来丰满作品直观感受,苦于术业有专攻,偏颇了反而造成一种单一的干瘪;想要与作者进行对话,还原其本意,更是非得引经据典,逐一考证,苦于学识精力都有限;想要艺术层面的高度,更是苦于缺乏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怀,孤而不傲。诚然,结局只能是无为而终,红楼一场梦,人生一场梦,梦醒时分依然热爱文学,善待尘世中的自己,不枉汲取了大师的养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