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赏析(3)篇

少年维特之烦恼
作者: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中短篇小说选)》选录的是歌德的两部中短篇小说。除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还有一篇比较轻松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愉快的故事——《一对离奇的邻居孩子》。 《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中短篇小说选)》是“时光文库”系列之一。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赏析 第(1)篇

从作者对维特死状的描写,虽然没有评价,但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观点,就是对这种行为并不认可。后面的小故事虽然结局不错,但两个故事的主人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偏执。偏执的性格可能得到热烈的感情,但绝对无法面对日常的生活。所以,即使维特暂时得到了爱情,婚后的生活也并不乐观。

        虽然本人的感情经历并不丰富,但还是想浅谈下个人的爱情观。“爱”和“情”是两个概念。首先,“爱”是一种境界,如阳光对万物,圣人对众生,父母对子女,是一种无私无尽无条件付出的状态。但作为普通人来说,要达到这种境界是需要条件的,情侣床笫之欢的瞬间,母子突降灾难的瞬间,国家遭受侵犯的瞬间等等。所以父爱母爱,爱国爱家,男欢女爱中的“爱”都是一样的,都是无私奉献的境界。人们大可不必抱怨世上找不到“爱”了,“爱”是一种境界,就在那里,只是有些人能达到,有些人到不了,有些人到了又下来而已。

        再来说“情”,自认为是与“爱”的输出方向相反的一种存在,感情,情绪,都是围绕自身的感受。而且这种情绪会随着付出的体量而积攒。简单来说,就是付出之后就要索取回报,付出越多,索要的回报也就越多。如果索取一直得不到满足,这种情绪就会质变为仇恨等负面情绪。所以,这个“情”就是人们到达“爱”的境界的障碍,也是拽着已经到达境界的人向下跌落的负重。

        说完了什么是爱情,接下来就是如何面对爱情。爱情之所以美好,正是既有“爱”的付出,又有“情”的满足,两者缺一不可。一味付出不计回报,那是圣人的境界,需要天资和修行;还没付出就等着回报,这是人性的劣根,需要后天改变;付出了得不到回报,那可能就是没遇到对的人。即便两个人在一起了,在对方付出时,多想想对方想要什么;自己付出时,就别太在意自己的得失。

        综上,“爱”与“情”就好比沙漏的两端,一边的沙子没了怎么办,倒过来就好了。在两个人一次次互相翻转沙漏的过程中,岁月在流逝,两个人也许就能走完一生吧。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赏析 第(2)篇

      故事经过:一位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名为维特的青年,在旅行途中的一个名为瓦尔海姆的村庄不可救药的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绿蒂。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她和她的未婚夫那么恩爱,他只能选择放弃和离去。他觉得似乎工作能够让自己充实起来,但当他在职场工作一段时间后,这个叛逆的年轻人开始厌恶那些世俗的人并逐渐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开始反感上级领导的驭下之道和愚笨,一次次与上级的争吵当然引发了对方使绊子,忍无可忍的维特在被开除前最终选择了辞职。然后投奔了一位知识渊博而富有教养的侯爵麾下,但几天之后新鲜感一过,维特就感觉到了厌倦离开了。他又回到了瓦尔海姆,总是在绿蒂身边徘徊,已经影响了她和她丈夫的和谐家庭生活,终于,绿蒂为了维护家庭,对维特摊派了,她选择了家庭,希望维特不要再如此打扰。伤心欲绝的维特最终选择了自杀。
      理解:维特的烦恼也代表了大多数年轻人的烦恼。喜新厌旧、想法层出不穷而又三分钟热度、工作中的挫折、对世俗的鄙夷,这都是年轻人的特点,一个初生牛犊会在职场和社会碰撞出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异,情窦初开的我们也曾对一个人朝思暮想彻夜难眠,爱的轰轰烈烈无怨无悔。
      其实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讲,绿蒂对维特的态度一直都不明朗,一直是若即若离的,维特也座实了备胎的位置。虽然维特的自杀并不能把原因怪罪在绿蒂身上,但不赞同她的那种做法,不能在一起一开始就要果断拒绝,非要等对方无法自拔的时候才拒绝这个事就不地道了。
      很怀念曾经满脑子乱七八糟想法的自己,更怀念当备胎的那些年…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赏析 第(3)篇

为维特惋惜,他的烦恼我还没有经历过,也不懂。

在遇上绿蒂之前,维特读书写诗作画,周游四方,有为好青年。遇上绿蒂之后,维特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却因为自己爱的人早已有心爱之人,烦恼与日俱增,最后自杀。

绿蒂和维特双方的处理方式欠妥,明明绿蒂自己喜欢阿尔贝特却和维特走的很近,维特也知道绿蒂有未婚夫却不避嫌,最后只能以悲剧收场,其实或许一开始坦诚讲开,保持距离对双方都好。

抓不住的,要学会放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