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外人——《都挺好》读后感
阿耐的小说想比其它小说的不同,几乎都会设置一两个局外人的角色,例如这本《都挺好》里的石天冬和《欢乐颂》里的奇点。
这个角色的特点是不累赘,又能解决问题。他俨然是超脱世俗束缚(更恰当的说是生而脱俗),有自己鲜明的活法,而这正是男一号或者女一号想要的。
网上对阿耐的作品评价不低,多数作品都被搬上荧屏,除了男一号女一号等的精彩演绎之外,那局外人绝对是不能少的,它能使读者或者观众超脱自身主观的意识判断,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自己及整个环境。
这《都挺好》挺好的,主要是好在角色不仅鲜明,更精彩的是每个角色几乎都能很好的切入一个时下的痛点。这些个痛点正是生活里百思不得其解的,看完这本书则能让你将自身的痛点提出来放在对面,自己与它面对面交谈,将外在的收入内心,攘外先安内。
苏大强是隐形人,苏明哲是老好人,苏明成是巨婴,苏明玉是双面人,石天冬是局外人,柳青是逍遥仙子,苏家妈妈是独裁者,朱丽吴非是眼前人。
隐形人不吭不声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老好人占据道德制高点,明里舍己为人,实质上是害人害己;巨婴依附着独裁者,“不知不觉”的坐享其成,并且死不承担责任,烂泥扶不上墙还拖累所有人;双面人一方面活在过去,难于从以往的伤痛中走出来,于是有些强烈的报复心里,但同时又有恻隐之心,完美感促使他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双重压迫,又憧憬当下和未来的美好,也是可怜之人;老好人置身事外,他所有的正好切合对方所需要的,能令人安心,使人回归初心,做减法,不过多苛求,以合适且舒适的心态去处世,生活没那么沉重;逍遥仙子并不等同于花花公子,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前提,对于经济基础会切实打好,但不会囿于世俗道德,追求做自己以及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成为红颜蓝颜,却不可做亲密爱人;独裁者并不一定只是享受掌控一切的乐趣,通过独裁稳住轴心,使注定要破碎的得以延续下去,多半也是舍己为人,偏袒供养了不中用巨婴,对另外一部分人却极度忽视,是所谓的顾此失彼的完美主义者,最终自己受苦又落不下好名声;眼前人的初心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爱自己爱的人,多是沉浸在二人世界的家庭里,并且享受这种小范围的温暖,但大环境一有波动他们就会瞬间被卷入其中,忙碌奔波苦累折磨事事参与斡旋,最后却发现越帮越忙。
这些角色之间互相交织,描绘出了一幅互为局外人的局面,被捆绑在镜中,过去的自己面对着当下的新局面。发展脉络里是越努力越不幸,但是隐隐约约,在失眠的夜里,曙色已近。
故事最好的结局并没有达成众望所归的和解,未按照苦尽甘来后美好幸福的常规逻辑去布置,这更接近真实,打破完美感是从过去走出来的必然条件。
都挺好(姚晨、杨祐宁、彭昱畅主演)读书赏析 第(2)篇首先,看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给同事们剧透。。。。嘿嘿,虽然这样有点不道德,后来发现作者是阿耐,因为非常喜欢《大江大河》和《欢乐颂》,自然不能放过这本火热的小说,本书是围绕苏家的家长里短娓娓道来的。
曾经跟同事们闲聊时讨论过“妈宝男”,大家一致认为妈宝男要不得,就从本书中的苏明成来说,是最好的例子,也许是他伸手向家里要钱时从来考虑过两位退休老人的钱从何来、生活是否能继续,这也恰恰是大多数人的现状,父母总是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告诉我们一切都好,但他们真的一切都好吗?当苏母去世,明成的主心骨瞬间崩塌,随即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其中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苏母对其过多的溺爱。
苏母,一个被环境逼出来母老虎,因处在重男轻女的生活环境中,她的思想也被同化,从而被自己的弟弟吸血、忽略明玉的成长。至于文中苏大强对明玉身世的解说,或多或少有编造的成分,在面对一个自私、懦弱的丈夫,她无法不扛起家庭的责任,含辛茹苦将三个孩子养大成人,虽然过程千差万别。
苏大强,一个自私自利、懦弱的人,在妻子过世后迅速膨胀,用谎言和卑贱的姿态苟活。令我最气愤的是,当明成因打明玉入狱后,他打给明哲电话时只是为了让其抓紧帮自己找房子,以免朱丽将他扫地出门,一句对明成、明玉的关心都没有,没有一丝为人父的表率。
明哲,一个打肿脸充胖子的苏家大儿子,在母亲突然离世的消息传来后想挑起苏家的大梁,但因多年在外国留学、工作并不了解遥远的家里的矛盾,因对母亲的愧疚,在不考虑妻儿的情况下执意要包办父亲的房子,造成家庭矛盾日益增多,最后却也被父亲的贪得无厌和任性弄得哭笑不得。
明玉的自力更生是我所佩服的,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愿与苏家有任何的牵扯,但贵在明事理。而石天冬像一缕暖阳射进她的心房,他的阳光、包容和热爱生活为明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她慢慢淡忘家人曾经带给她的伤害,放下过去、放过自己。电视剧中的石天冬我看过一点点,总感觉少了一分冲动,多了一分稳重和帅气,各有利弊吧。
都挺好(姚晨、杨祐宁、彭昱畅主演)读书赏析 第(3)篇昨天开始看,一下午上瘾停不下来,一口气看完。引得弟弟今天看电视剧,中午我们俩讨论时我脱口:比《欢乐颂》还好看——说罢意识到作者思路是不一样的,一个侧重心理旁白,一个如行云流水。
有点好玩的是,书中每个女性都是理性、有担当的,而男人们都是粗鄙不堪的。还好还好最后几章峰回路转,有了长进。
原生家庭,挺大一个话题。在里面时有人不知不觉有人深受其害,我觉得故事是大哥写“家史”开始转机的, 走近,看清,体谅,释怀+疗愈…
我个人的最大目标就是不要给孩子伤害,给他完美的最初。我也彷徨过,懊恼过,后悔过,我行我素过,最终一句话疗愈我:不必做完美的父母!也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原生家庭,每人有每人的路,父母只是一个影响,自己的路还是自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