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以一种轻松的姿态读一本书,没有带着任务的负重感,也体会到读书原来也是一种休闲。
说来也巧,书中的故事就发生在大上海。
从中医到老中医,从翁泉海到屠呦呦。每个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人,辛苦了。
翁泉海是一位德高望重,拥有高尚的医德和宽广的胸怀,身为医者,满心只为病人着想,作为中医,一心只想发扬中华文化,为中医的发展,更新而坚守、而努力。
这本书非常符合正常人的价值观,善得善报,恶有恶报。教会我们一个道理,与人为善,则人人善之。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葆秀不就是个反例吗?她死的多远呐!是呀,葆秀的一生可受尽了委屈和折磨,喜欢的人心里有了别人,付出的感情如同倾出的水泼,换作谁,谁不会委屈,谁不会难受?但是葆秀出走之后,还是做了最有意义的事,守护者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用生命守护者国宝,惨死敌手,但这牺牲非常有价值。最近四川凉山大火无情的带走了30多名英雄的生命,他们生为人杰,死为鬼雄!感谢他们的付出,换取今日的美好。
说说岳小琬,这个翁老头不必言,不必睁眼便可识得的岳小琬。身为女二,一点不辜负自己的角色,该出场的地方都会有她的身影。一心对翁老头好,对翁老头动了真感情。这也使得葆秀含屈而走,活灵活现的人物,的确让人又爱又恨。当时还担心他俩真在一起了,那结局必定会让人失望,那样对葆秀是多么的不公平。但是结局没有,甚至一直到最后。所以我说这本书真的非常符合人的价值观!
我最喜欢的角色应该是高小朴,在线很多人和我有同样的感觉。或许一开始有人对小朴的做法不是很理解,但读到知道了他的身世,最后都换来的是感动和理解。这个人非常的孝顺他的老母亲,为了让他的母亲能住上有窗的房子,他什么苦都吃得下。在最后时刻也要陪着翁老头儿一起去抗击日本人即便对她自己的生命,也不愿留下翁老头一个人。而且我们都知道习惯是非常难改变的,但是他为了学医,却坚持改变着自己。他是一个非常有志气的人,作为翁老头儿的得意弟子和女婿,他并没有贪图虚荣和名望,而是坚持自己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在他身上,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忠义孝悌。在故事最后,高小朴并没有做翁老头的接班人,于是我相信凭他的本事和能力,下一个翁泉海就会是他了。
最后传宝喊话做接班人,相信他会做的更好。
标签: 读书之路——心得体会
老中医读书赏析 第(2)篇抱着影视剧的高分来看《老中医》,没想到书写的一般,全文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不多,很多人说这本书写实,里面的很多中医理论写的靠谱,但是我不懂这些方子呀。我的观念还停留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阶段,小时候生病吃西药常常不见好转,于是母亲会去药房抓中药,烧着炉子,熬制几个小时,一锅黑糊糊的汤水出来,每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皱着眉头的,那苦涩味实在令人作呕,母亲却变戏法般的准备好几颗糖,哄着我喝下去,病也很快就好了起来。说回书,n小说文笔和情节太直接,没有太多抓人得地方,简单的描述了,翁家,赵家,高小朴之间的故事。看完大概有4点想法。(1)以翁泉海这个人物表现中医医家的仁心仁术、一身正气、悬壶济世、和民族大义;却对待感情摇摆不定,一心对他好的葆秀,不珍惜,最后明白为时已晚。对红颜知己却格外上心,却不愿豁出去负责任。(2)我倒是觉得赵闵堂这个人有趣,妇科病专家,却治不了妻子的小脾气,有自己的想法格局,也经不住徒弟的诱惑,低落过,发际过,膨胀过,跌倒过;心眼不大,常常揣测别人的好意,但是了解别人真心后也会坦诚相待;对待起义畏手畏脚,装病,请假;给日本人治病时候却修改药方,宁愿隐姓埋名也不愿当汉奸;很真实的人物,翁海泉的大义与赵的世俗行成好的对比。(3)高小朴,寒门子弟,背着腿脚不好的老娘,一身报复的去闯荡,只为了母亲能有口饭吃,有个窗户的房子睡觉,初到大城市,急于求成,喜欢琢磨一些歪门左道来骗取钱财,好歹有母亲时刻提醒他做人的底线,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他饿的没办法了,去翻潲水,捡了几个鸡腿,带回去给母亲吃,母亲的得知后,弃而不吃,强调大丈夫不吃嗟来之食。也是母亲的唠叨,保留了高小朴的一丝底线,也让他拜过赵闵堂还能入翁海泉的门,取了翁家的姑娘,接了翁家的班,出了本医学书。(4)用影视传播的影响力大力推进中医学的科普知识,为中医建立更好的口碑,n从小说体裁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扩充版的剧本,故事叙述太直接,缺少故事结构及文笔上的起承转合,说实话,可读性差了些。还是重点看看电视剧吧,一堆老戏骨,对人物刻画及镜头语言的表现一定会精彩的多。
老中医读书赏析 第(3)篇这本书扎根泥土地,没有华丽辞藻,生活化语言,每个人物都很真实。一直崇拜中医,但遗憾现在西医已经统治了医学界,中医没有很好的传承,鱼龙混杂,好的中医凤毛麟角,有医德仁心的好中医更是求之而不得。如果中医不是一人一个祖传方子传内不传外,老祖宗留下的精华也不会失传了。个人觉得西医是局部性治疗,哪里坏了割哪里,介于不好但没坏就搁置,等彻底坏了再割。中医把人体当做一个整体,哪里出了问题,会找原因究根源,整体调整,最终得治。一个好中医眼应该“毒”,会点心理学,也会开安慰剂,临床经验丰富。因此西医遇到癌症是手术化疗,中医是带瘤生存。时代整体是进步了,医术真的是倒退了。这本书严格意义上讲像是剧本,写得时候就是为拍电视剧写得。原来医患关系一直都存在,通过翁泉海诊病看到了人性的不同面,甚至有的故事有点传奇,剧情比文字引人。所有人无论权势地位富有贫穷患了病都会敬着医生,在医生眼里都是病人。还好有书籍,可以让人领略不同行业里的酸甜苦辣,看到不同的人。三个人的爱情太拥挤,不管你多喜欢一个人,他心里有人了就放手,执着换不来爱情,人入穷巷及时掉头,如果葆秀早放手,翁泉海不犹豫,葆秀不会误了韶华痛了半生,翁泉海会与红颜知己幸福半生,葆秀可以成全翁泉海的事业却给不了幸福。同时在追剧,陈宝国演出了自己水平的多一半,让人相信他是个中医,冯远征将老上海的精明胆小的医生演活了,是搞笑担当。许晴不适合这个角色,她身上没有烟火气不像农村里走出来家里屋外一把好手的精明能干的葆秀,演大家闺秀可以气质更相近。老沙头演的很好,应该是老戏骨。这部剧如果以主角的层次选配角会更出彩,制作不够精良。细节处理的有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