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时光里的欧洲这本书,介绍到巴黎提及卢浮宫,介绍到伦敦提到了威斯敏斯特教堂,还有米兰提到达芬奇的岩间圣母和最后的晚餐,想起这本书过来读一遍。
不得不说 情节设计和故事背景都很不错。属于我欣赏的一本正经的扯淡。翻译减分,故事线路逻辑严谨减分,本想给三分,想起来这个属于高中时期的读物。不应该这么装逼的挑剔。
开头和结尾都不错,中间故事情节漏洞有些多,不合理的地方也出现很多。有点虎头蛇尾感,故事铺叙太大,线头太多,作者有点手忙脚乱后派盒饭的感觉。总体来说,这本书看完对欧洲宗教历史是种补充与细化。让我更容易理解上千年的中世纪,皇权和神权之间的纠缠。
类似想起了 天意 那本小说,也是属于历史背景下架空小说,初中时候看的,惊为神作。可能现在年龄大了,看东西变挑了,这种题材总是看不太进去。
防止忘记 大致梳理下
兰登 罗伯特。 符号学专家,男主。
索菲 奈芙。 索尼埃的孙女,肖弗尔姓 墨洛温皇室后代。
索尼埃。 郇山隐修会当代大师,卢浮宫馆长。
导师 雷 提彬。 大反派 圣杯狂热者。
郇山隐修会。 圣殿骑士团变形。 三个任务。 保护圣杯 保护圣女和她的后代 合适时机公布天主教的秘密。
最大的秘密圣杯,一坨文献揭露耶稣的老婆抹大拉的玛利亚的真实存在。并且传神权给玛利亚,被圣徒彼得篡位。玛利亚和耶稣都是王室血脉,耶稣死后,玛利亚逃到当时的墨洛温王超,并嫁给国王,此时的法国国王成立圣殿骑士保护玛利亚。在十字教东征时,圣殿骑士发现了圣杯就是六箱文献证明耶稣是凡人,直接推翻君士坦丁大帝会议后建立的神的形象。圣殿骑士用圣杯威胁天主教,获得无上权势。后克雷芒五世,也就是法国劫持教皇之后在法国的最后一位教皇(这里是第一个觉得奇怪的地方)干掉了圣殿骑士团,骑团转战地下,变身郇山隐修会。
这个故事,以巡山会高管同时被杀,兰登被怀疑并和奈芙相见。卢浮宫解密,拿到钥匙,逃到苏黎世托管银行取到拱顶石,被韦尔内带出,后前往雷提彬导师大反派的家里去寻求帮助。后转战伦敦飞机上解开第一层密码,威斯敏斯特教堂解开第二层密码。最后在爱丁堡的罗丝琳教堂见到牛人② 奈芙的奶奶。兰登获得提示,在巴黎看着roslin (rose line)经过的卢浮宫,正倒三角标志建筑象征这六芒星,以色列大卫王的标志,犹太古标志,正三角代表圣刃倒三角圣杯也代表男女交合,总之就是和谐的一比。晓得圣杯文献就在卢浮宫,剧终。
不得不说,圣杯文件自始至终包括烟雾弹地点都是在玫瑰线标记(rose line) 罗丝琳(roslin)或者玫瑰线途径点。
玫瑰之下 保密之地。
慕名而读。
初见标题确实没想到会是这样一本宗教色彩浓厚的探案小说(因为探案算是主线)。
情节安排上用的两条线(分别代表两势力)分别进行并交汇,按时间顺序展开,而且整个故事真正只有一晚上加上一白天的时间,所以很紧凑,可读性也很高。
情节本身也还不错,但主教,侦探太跑龙套了,感觉还是男主和导师在斗。导师的设置想起来有些可笑,他自认要继承隐修会意志在千禧年公布秘密,却把其对头教会拿来所用,反而是他要支持意志的隐修会表示从来不愿泄露秘密。那隐修会的目的岂不与教会是共通的了吗?那隐修会秘而不宣有何意义啊?(ー_ー)
值得提出来的一点是其对历史和宗教的解读(只是一家之言与个人意识),但感觉还是有些过激。再就是其大黑基督教,看似有理有据,但有些并不属实(如圣约翰被说成玛利亚),关于基督并不了解,不多述,但有闻《天使与魔鬼》写得更好,可以一试。
要吐槽的一大点是其中象征意的使用。感觉什么东西都能与女性,圣杯扯上关系,如五芒星,六芒星,圆,上V与下V,玫瑰,五步抑扬格,且有强行找证据的迹象,如在最后的晚餐里的M与V符号等。在某些情节设置上不尽合理,在对馆长设的谜破解时推断太过分,不可能根据这些线索每次都推对啊,有把馆长,达芬奇神化的嫌疑。
综上,认为是一本不考究,情节一般,宗教色彩重,可读性强的作品,不推荐。[捂脸]
达·芬奇密码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宗教题材的小说真的不好写啊,作者身先士卒,值得赞扬,可惜成了炮灰。在读前面三分之一的章节,我感觉到了索然无味,一度想弃之而去,不带走一片云彩。作者节奏太拖了,繁文缛节毫无联系,想想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想,就是书中所讲的那份虚无缥缈的信仰了吧!
之后步入正轨,作者用别人的口吻向读者讲述了西方基督教的发展史,以及圣经耶稣及抹大拉的前后因果,让我了解到了西方是如何通过宗教治国,以及宗教对于中世纪的重要性,作为科普读物尚可阅读。
跟着作者,我们开始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四位社会名流的离奇死亡,两股宗教势力的暗中较量,一个一个人物的出现以及落幕,双方阵营的转换真的让人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像美国反恐24小时。
可我真没想到结局是这样的,贯穿全文的秘密,没想到只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信仰,感觉被骗了,最后峰回路转男主和女主在一起了,毫无征兆,一笔而过。丹.布朗,谢谢你让我知道了原来烂尾是可以这样的,三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