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622段恋情又怎样,我最爱的只有她一人”
七月的风八月的雨,卑微的我喜欢遥远的你。
最近在反复循环着一首歌儿,除了因为旋律好听,还因为歌词跟我读过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男主有某些程度上的相似。
七月的风八月的雨
卑微的我喜欢遥远的你
你还未来怎敢老去
你若同意 我一定去
可你并不在意我的出席
你的过去无法参与,但我还是喜欢你
世人都在歌颂这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伟大爱情,可我却读出了单恋一个人的卑微与哀伤,以及孤独寂寞时的自我放纵。
可能是被矢志不渝的爱情蒙蔽了双眼,可能是被最后的“永生永世”感动得落泪,所以我们愿意相信这是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但我总觉得,女主费尔明娜•达萨从始至终都没有爱上过弗洛伦蒂诺·阿里萨。
她只是被他的爱情打动了,仅此而已。
01
爱本是泡沫,如果能够看破
拉丁美洲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
男主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是一位年轻的电报员,他在一次送电报的过程中遇见了他生命中唯一的女神——费尔明娜•达萨,从此便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追求。
身为文艺青年,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所能想到的追求方式就是写情书,他一封又一封地抒发着对她的思念和爱慕。
沉浸在浪漫漩涡的费尔明娜与阿里萨保持了很长时间的书信来往,即使被学校发现,被父亲责罚,也没有斩断他们之间的联系。
但费尔明娜中意的那个人,只是她幻想中的影子,因为他们从头到尾并没有正式见过面,或是偶然一瞥,或是匆匆错过。
这也是为什么她在与阿里萨重逢时说的那句“不,请别这样,忘了吧。”
她没办法把眼前的这个人跟和她通信的心上人等同起来,她惊慌失措地反问自己:怎么会看上这么寒碜的一个家伙。
于是,费尔明娜就这样把阿里萨从她的世界抹去了。
转身,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
02
一厢情愿,就得愿赌服输
在阿里萨与费尔明娜的这段关系中,阿里萨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决定权在费尔明娜手里。
她选择接受,便成就了一段美好的爱情;
她选择拒绝,便开启了50多年的等待。
我们会发现,在一段感情中,谁先动心,谁就先输了。
更何况,阿里萨并不是先动心,而是一厢情愿。
而一厢情愿,就得愿赌服输。
从此,在她面前,他一生都是卑微的。
阿里萨固执地认为,自己可怜、丑陋、低贱,不仅配不上她,也配不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女人。
为了能和乌尔比诺医生拥有同等社会地位,他央求叔叔为自己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为了能熬死费尔明娜的丈夫,他强身健体,让自己活得更久;为了摆脱相思的苦痛,他辗转于不同女人之间,用肉体之爱抵挡汹涌的孤独与寂寞。
他成功了。
他是加勒比河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监理,他是上流阶层年轻多金的绅士,他是霍霍过622个女人的风流公子。
但,费尔明娜还是没有多看他一眼。
03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世界上有两种女人,一种叫达萨,一种叫其他。
在费尔明娜•达萨成为寡妇的那天,阿里萨抛弃了14岁的少女,匆匆赶到她家,并对她说出了那句话:
“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就是为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对您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
费尔明娜回应了他一个字:滚。
但阿里萨并没有放弃,他已经等了50多年了,他一定要有个他想要的结果。
于是,在每周二的下午,他手持白玫瑰去拜访她。
在他的热烈追求下,她选择了接受他。
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恋爱了。
阿里萨终于等来了属于他的爱情。
他们,在那艘叫做“忠诚号”的船上,享受着属于他俩的专属旅行。
故事的结尾,阿里萨命令船长在两个港口之间来回。
船长困惑:“见鬼,那您认为我们这样来来回回的究竟走到什么时候?”
阿里萨早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准备好了答案。
“永生永世!”他说。
04
在小说中,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是一个值得歌颂的爱情故事。
但在现实生活中,难道就因为我们不是某个人的灵魂之爱,就不值得被认真对待吗?
其实,《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阿里萨的做法我能理解,却并不认同。
在我们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个深爱的人,Ta是你心底的白月光,是一触碰就会疼的伤口,是想忘而忘不掉的“意难平”。
你可以等Ta,怨Ta,想Ta,爱Ta,恨Ta,但不要伤害其他人。
就像书中的阿里萨,终于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但那622个女人不应该是你们爱情的殉葬品。
每个人都是Ta自己人生中的主角,请认真对待每一份感情。
如果爱,请深爱。
不游戏,不江湖。
共勉。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今晚的月色真美[爱心]。”
这里的人不断的遭受着霍乱的袭击,这种可怕的病菌扰乱了人们的生活,也摧毁了人们的爱情,年轻时期的弗洛仑帝诺·阿里萨是个心思单纯的,以诗喻情的少年,他邮寄热烈而大胆的情诗,也怯懦的偷瞄坐在裁缝桌前的姑娘,中年时期的他放荡不羁,逢场作戏,染指忧郁寡妇,多情女郎,并小心翼翼爱护自己的声名,并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保护“童贞”,暮年时期的他终于山水相逢,人生从此轻盈,哪怕时光荏苒,不复当初,依然爱你入骨,是的,爱你苍老的容颜,脸上的皱纹和虔诚的灵魂。
53年4个月零11天,这期间漫长的岁月,他遇见了那么多的lover,但于他却只是床笫之欢,在他的心灵深处不起一丝波澜,是他深夜无处可去时的暂避之所,是他疯狂想念费尔明娜时的替代之物,但“世间始终你好”,她人又怎么可能真正取代?哪怕这些女子亦是无条件交易的善主,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聂鲁达的诗句“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你从远处聆听我 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好像你的双眼已经飞离远去 如同一个吻 封缄了你的嘴”。
“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乌尔比诺医生和费尔明娜共度的半生是“门当户对”的爱情,这也就催生了稳定的家庭关系,表面上一切都是和谐完美,无可挑剔的模范,而实质却是味同嚼蜡的生活,所以当医生去世之后,阿里萨则机智而不失分寸的出现对于费尔明娜是必要且合适的,因为处于情感空窗期的老人也需要真正的爱与生活呀,哪怕只是短短几天几个时辰都是有意义且快乐的日子啊!
我期待的一生一世,也不过是与你共度的几个时辰而已!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如果视觉的镜头慢慢拉长,一眼望去穷尽一生,那种及生至死的缓和感就会令自己觉醒,原来在十岁经历的那些少年的烦恼,二十岁时和初恋男友分手,更或是许许多多某一刻的痛彻心扉不堪回首,在这些事情里的感受全在时间的洪波里不足挂齿,总会被片片冲蚀掉,总会被带走,只有生活着的过程才是永恒。 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马尔克斯讲了两种爱情,一种因充满荷尔蒙悸动的一瞥而一眼万年,一种用家世背景相貌而量身打造却在漫长共度的时光里而历久弥新焦不离孟。哪一种才是生命永恒的主题。讲故事的人也说不清楚。所有美好的爱与痛苦都令人难以割舍,所以故事里的女人才先选择了生活中的爱情,又在丈夫去世后,登上理想中的爱情的轮船。 当下不明白的事情,也许到了某一天,恍然大悟。
也许爱情本来就有许多种样子,而《霍乱时期的爱情》,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只是想要什么,当下自己不知道而已。
讨论哪种爱情是生命永恒主题没有意义,因为生命永恒的主题只是生命本身。只有生活着,生活的过程带来永恒的幸福,要告别人世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的生命和心一直丰满又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