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是马拉拉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我是马拉拉
作者: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这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的马拉拉自传。16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她从斯瓦特地区的偏僻山谷,走进联合国发表演说,走上了为争取女性的受教育权而不懈奋战的道路,同时也成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创建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
我是马拉拉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五颗星,是因为这故事是由血与爱、勇气与生命写成。

读后

1.

读这本书以前,我对于马拉拉了解甚少,仅止于她对抗塔利班以及大约为妇女儿童的一些权利奔走,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等等。

简言之,马拉拉头上带着光环。而我对于带有光环的人或事物,总抱有本能的戒心与若干疏离感。

翻完这书后,一方面当然证实了她的了不起完全配得上她所带的光环,另一方面自然是坐实了我自己的肤浅。我为自己先前对她了解之肤浅而感到抱歉、惭愧。这是一个如此年轻、可爱、坚毅、热爱生命、充满智慧与力量的灵魂,她心中充满着的力量之美好,正是我所崇敬而热望已久的。她所做的,足以赢得世人的尊重与敬佩。与其说得诺贝尔奖是马拉拉的光荣,倒不如说,这是诺贝尔和平奖的光荣,这奖可以因她而无争议地熠熠生辉一次。

2.

然而我在马拉拉之外印象格外深刻的其实倒是另外两点。

父亲

马拉拉的父亲无疑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勇敢无畏,大胆地追求自由光明的权利,同邪恶、不良风气、权贵及高官们抗争,富于智慧和方法,干练而又灵活,不妥协不退缩不放弃。更为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他一人几乎承担全家的重担,保护自己的家人,并且他将自己身上所有的优点完全传承给了自己的孩子。

马拉拉无疑是他最高心血的结晶。

而这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女儿啊!他看着她成长,看她自由飞翔,看她被折断翅膀,看她与死神搏斗,看她重新起身,看她超越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传奇。

以心血浇灌出一颗马拉拉这样的灵魂,我以为这位伟大的父亲值得世人将另一尊奖杯奉上。

那些马拉拉遇袭后帮助马拉拉的人

马拉拉遇袭这件可怕的事发生,当然完全由于塔利班的残暴愚蠢。马拉拉在遇袭后的影响力远超她遇袭前,这恐怕也是那些愚蠢的袭击者们所没有料到的。

使人惊叹的是,那之后,全世界无数热血与热心的人所提供的无保留的关爱与无私、及时而专业的巨大帮助,这些从来不认识马拉拉一家的医生、护士、政府官员、政治家、医院、学校,以及各种各样的陌生人,都站在了马拉拉一边,并且许多人如同参加接力赛一样同死神赛跑,几乎硬是把马拉拉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这完全是一个奇迹。

重生后的马拉拉比以前更坚强。人们爱她是有原因的。她也值得这样的爱。

3.

几年前我在留学中时,有个朋友大老远跑来旅行,我们见面时这朋友聊起我在这边生活的感受与变化。我那时颇振奋。这城市在无数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中蓬勃,走在大街上也无处不感受某种年轻与梦想的气息,你才知道从前自以为在沉沉长夜里绝望孤单是多么无稽可笑的事。

人们总很容易以为周身以外是黑暗的,这其实不错,但为此而绝望自然是错的。《熔炉》里说: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我一部分喜欢然而并不全赞同这句话。我们一路奋战,当然是要改变世界。无论你身外的世界如何改变,如果你是美好的一部分,那么即使你不改变,世界仍然保持美好的可能性也因此比堕入黑暗的可能性要多一分。尤其是当世界如果在下坠之时,你的不被世界改变,恰恰是对世界最大的改变。

一只黑暗中独自发亮的萤火虫,恐怕会自觉孤单,然而它实在更该觉得这光亮的珍贵与温暖——尤其是当它知道,它绝不是这世上唯一仅存的萤火虫时。

《闻香识女人》中的弗兰克·施雷德上校最后为查理辩护时这样说:

Now I have come to the crossroads in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It was too damn hard. Now heres Charlie. Hes come to the crossroads. He has chosen a path. Its the right path. Its a path made of principle that leads to character. Let him continue on his journey. You hold this boys future in your hands, Committee. Its a valuable future, believe me. Dont destroy it. Protect it. Embrace it. Its gonna make you proud one day, I promise you.
“如今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从前总是清楚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总是知道,但我从不走。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太他妈难了。而查理,他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他选择一条路,那是正确的路,是一条充满原则,通往个性之道。让他继续他的行程吧。诸位,你们手里握着的是这孩子的前程。那是一个极有价值的前途,请相信我。不要毁了它!请保护好它,拥抱它!有一天你们会为之深感自豪的,我保证。”

我相信这是人们都愿意相信,有些灵魂是无价甚至可能不朽的。而马拉拉的身体里装载的,恰恰是这样一颗灵魂。

这是我所以永远相信这世界是美好,而美好永存的强大证据。你可以找到一千种理由来证明这世界操蛋、黑暗、无望,充满无边的堕落与荒谬,我都同意,然而我总有一千零一种理由来反驳来证明世界即使这样,仍然美好,并且可爱。

你杀死我,这话仍然成立。

4.

每年7月12日,是世界“马拉拉日”。

为世上那些遭遇不公、不幸、被剥夺了应有权利的人,为那些为此而勇敢奋斗不屈不舍抗争的人,人们有理由记住这一天。

我是马拉拉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一年前偶然间看到一部关于巴基斯坦关于儿童被性侵的纪录片,并不是女童,还有男童,家庭因为生活开支父母心里很清楚,这种性侵上升到交易,马拉拉呼吁人权,儿童教育,能得到世界的关注,被塔利班杀手袭击,我很佩服这个女孩,在不知道自己面部神经是否会恢复时,还会安慰母亲:“就算我的脸左右不对称, 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一直以来, 我都很在意自己的外观,在意自己的发型。但当你亲眼见识过死亡, 世界在你眼中, 就完全不同了。“就算我没有办法正常微笑或眨眼,” 我告诉她, “我依旧是我, 马拉拉。

  时势造英雄,朝鲜众多脱北者中幸运女孩朴银美也得到了国际关注,因为她能发言朝鲜政权的经历,成为政治被利用者,马拉拉也不另外,她的成名是中东政权纷争,美国企图控制局面维护霸权主义,911事件够西方对伊斯兰文明的恐惧以及女权主义脱胎换骨、焕发生机的综合产物。我想这是我作为同龄人无法想象自己的安全、教育、权利、自由无法保障的国度,所以中国没有像马拉拉这样的人物出现。马拉拉,希望你能实现的理想。

我是马拉拉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我是马拉拉》这本书是一个勇气和梦想的故事。当巴基斯坦反政府游击组织塔利班控制了史瓦特这个小村庄时,一个女孩挺身而出。马拉拉·优素福扎伊拒绝沉默,并为她具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奋战。2012年15岁的她,在从学校返家的途中,遭到塔利班以枪支直接射击头部,生命一度垂危。不过,马拉拉却奇迹似地生还、康复,本书讲述了这个不平凡的历程。一个97年的姑娘,这个年龄在中国还是刚刚踏入大学的年纪,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但为了和平为了能够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她用一直笔,和她那颗坚定的心,为所有受恐怖主义压迫下的人民战斗。马拉拉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民族魂鲁迅,同样是以笔作为武器。如果没有马拉拉,我们就很难了解到受塔利班压迫下的人民的内心,所以感谢马拉拉为她点赞!!!!!n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