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有那么个人,搅动你不安的灵魂
最近,连看了几本关于情感,尤其是婚外情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是其中一本,突然觉得有几句话要说。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故事发生在一战后的英格兰,从战场上归来的克利弗·查泰莱爵土在战争中受伤而致使下半身瘫痪,终身只能坐在轮椅上,他与新婚燕尔的妻子康妮回到老家的庄园定居。年轻貌美而心地善良的康妮,明知等待着自己的将是漫长孤寂的苦行僧般的曰子,还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甘愿留在丈夫身边。
一天康妮去找庄园的看林人梅勒斯,日子一天天过去,康妮越来越不能忍受勒格贝大宅中华丽但却刻板苍白的生活,她觉得自己奄奄一息,她向往室外的大自然,向往梅勒斯身上代表的活力。两个人不由自主地互相接近,后来,两人由最初纯粹的肉体吸引慢慢转化成了灵魂的相互碰撞,梅勒斯用爱抚与热情把康妮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女人,康妮则惊奇地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这个粗鲁不文却深沉热情的男子,他们成了灵欲合一的情人。当康妮晚上偷偷从大宅里溜出来奔向在一旁守候她的梅勒斯的时候,她已经完全向这份感情臣服。
婚约,反人性?
婚约是不是反人性?天涯曾发起过这个讨论,在我看来,婚约本身不是反人性的,婚约的时效着实反人性。
为了维系社会稳定,男人与女人一纸婚约组建家庭,一经履约便是一生。作为曾经的法学硕士,我眼里的婚约是契约,签了就要不折不扣。可反过来也会嘲笑自己的刻板,谁有一成不变的一生呢,人总是随着环境、随着自我改造而不断变化的生物,身体和容貌的变化倒是其次,思想和灵魂的成长让我们始料不及、无法预估。那个与你签约的相对人呢?他是否能跟从你成长的需求,与你比翼齐飞、鸾凤和鸣?这可不是以你意志为转移的。从马斯洛需求论来讲,除了生存温饱,我们更多还有情感的需求。而这张婚约,签约时的情景和30、40、50年后的情景还一样么?
主流价值观对于出轨这件事,是及其唾弃的。但多少吃瓜群众的内心,很是羡慕王菲和谢霆锋共同走向爱情。灵魂相契、肉体相融,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如果恰好在适龄遇见,一纸婚约嫁给爱情,何其有幸。如果在不合适的时间,恰好遇到哪个搅动心弦、牵动灵魂的人,而这个前序契约还在牵拉你的神经,婚约产物、各方责任还在鞭挞和拷问你的道德观,简直是痛不欲生。
从这个角度而言,婚约的时效是否有待商榷、婚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要我说,婚约应该有履行期限。比如说五年、十年,如果双方相对人具备能力继续履约,方可延续,如果不能,各走前程,对财产分割都应该按照这个期限进行合理的预估和配置。所以,不是签约后你便可不思进取、高枕无忧,如果你想和你身边人继续履约下去,你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你需好好揣摩身边的人儿。
生存还是生活?
此书开篇,康妮的想法,“我们本来就处于一个悲剧时代,因此我此书结尾,麦勒斯写给康妮的信,“解决工业问题的唯一方法:教会人们生活,适当地生活……空气中到处充斥着贪欲之神,这是众生的意志,追逐金钱,憎恶生命……糟糕的时代将要来临。”麦勒斯认为,这个时代所有人都麻木拜金缺失信仰,为了逃避,他离群索居,守护着内心的安宁和信念,始终怀有对美好的信仰,包括情欲,包括生活。
正是康妮和麦勒斯对“生活”的共同追求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真正的生活,而非为温饱求生存,为金钱求生存,为体面求生存。愉悦自己,不畏世俗;崇尚爱情,享受情欲;头脑清明,精力充沛;保持形体,追求美好;心怀信念,不屈不挠。
他们享受性,享受爱,享受生活,信仰着世间一切的美好。在当时的封闭压抑大环境下,他们是异类。他们打破了正常秩序,跨越阶层;他们法律意义上违背伦理,私通生子。康妮的丈夫克里福德心怀憎恶,因为男爵头衔下的原有秩序被打乱,不体面。康妮开明开放甚至任性的父亲和姐姐也有非议,因为有着爵士头衔的中产阶级,不能和工人阶级混为一谈,也不体面。
于是康妮和麦勒斯反叛,他们刺激着固守机器时代的上层阶级,刺激着麻木屈服的工人阶级,刺激着盲目拜金的年轻人。这是对整个工业社会的反思,对所有生在其中人的唤醒,欧洲文明正在分崩离析。
生存还是生活,与阶级无关,与贫富无关,与长幼无关。康妮和麦勒斯选择释放人性自由,选择真正的生活。这也是劳伦斯想告诉人们的,去生活吧。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书赏析 第(2)篇喜欢书中对同事物不同视角所得不尽相同。那种千篇一律的文字实在没得嚼头。尤其看到一些文字中的老熟人,惊觉原来他们是同时期的人物?看到同期对于老熟人的观点可真是有趣。
这就让我想起之前的疑问:为什么现代作品鲜有经典?(又,没有敬重的作者大大)后来倒想了下,也许是多数现代人的不宽容?觉得现今流行的并不值得大肆喜爱?就如多少无比崇高的早期文人们也遭受过那个时代大环境下的不宽容?想到遗留的优秀著作在那时都无法解决人的温饱,还要被批判。再对比现在,他们的作品被翻译出各种版本让现代人通读,而钱财落入他人囊肿。
所以得出结论,现代作品要多多看。也许我的言论会被有心人计入书册让后人也感叹原来他们是同期的啊。空想。
回到书本
性子和女主挺像的。从认同对方学识到反驳所有,从起初顺从到心底叛逆,就因厌倦而起。想起看到的一句话,看似学识高侃侃而谈的人其实深入交往之后只会陷入无尽失望,心中原本的起始点骤降。尤其生命中出现了和那位成反比的人。不同的是,胆小,不敢明怼。
而守园人,是正好顶替了康丝坦斯心中的空缺,不敢保证若是有相似思想的更优异者会不会顶替守园人的位置。不好说,至少劳伦斯没这么说。
有点恐惧婚姻了,关系捆住了不相爱的人又不能让相爱的人在一起,捆住了思想,束缚自由。讨厌被势力压制肉与灵。
当然活着也不是你的错,但是只要你活着,钱就是必需品,唯一绝对的必需品。出状况时,别的都可以不要,钱可不然,万万不能没有,就是这样
*书本看完转战影视,最近目标做到原著影视无缝隙接轨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书赏析 第(3)篇不知为何,我喜欢拿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失乐园对比,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吓一跳。同样是婚外恋,为什么康妮和梅勒斯能够重生,凛子和久木不能,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思想问题,康妮和梅勒斯他们懂得抗争,懂得去争取真正想要的东西。而凛子和久木顾及太多,说到底,也可能受国度影响,日本还是一个很传统的国家,家庭观念特别重,夫妻双方有一定的顾及,而法国是一个浪漫主义的国家,崇尚的是一种自由浪漫,夫妻双方大概也会互相尊重吧。不过其实康妮的丈夫克里夫有一点小自私,他所谓的宽容不过是为了让康妮不忍离开自己而已。但是康妮是自由奔放的,她是有思想的,她不愿被束缚,被捆绑,她决定和梅勒斯在一起。越纯粹的爱情是越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即使用语言描写出来,也会成为了内心纯洁体验的阻绊。所以,在作品后半部分的性描写,劳伦斯多是化繁为简,令这两人的爱升华至最高境界。而失乐园刚好相反,渡边淳一为了彰显两个人极端的爱情,细致地描写凛子和久木之间的性。所以结局是显而易见的。作家林语堂说过:金瓶梅描写性交只当性交,劳伦斯描写性交却是另一回事,把人的心灵全解剖了。在于他灵与肉复合为一。这就是爱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