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总会长大,总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书摘:
当时我也许还不明白什么是宇宙洪荒,也不明白那种让我渴望地望着外面,却又悲伤的不肯自己走出去的情绪是什么,但是,那个蜷缩在阴暗角落,双臂紧紧抱着自己,眼睛一眨不眨盯着外面,渴望听父母叫一声自己的名字的孩子的样子永远刻在了我的心上。
我又是自伤,又是自傲,在心里莫名其妙地一遍遍想着: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我?迟了,已经迟了!如果再早一点,我会因为你们的呼唤,欢快幸福地冲出去,可是现在,我不想答应了!我就是不想答应了!我不稀罕!我一点都不稀罕你们!
在这世上,有很多种不好的感觉,但,孤单是其中最恐怖的。
这是多么纯洁朴素的感情,喜欢得丝毫没有占有欲,甚至因为喜欢同一个人而更加亲密,也只有小学时代才能有这种喜欢。
“琦琦呀,不要喜欢太出众的男生,自己会很辛苦,他还不懂得珍惜你的辛苦,更不要先动心,谁先动心谁就输。”
“我爱这夜色茫茫,也爱这夜莺歌唱,更爱那花一般的梦,拥抱着夜来香。”
“我要不和你上一个学校,要不就和晓菲上一个学校,最好我们三个能上一个学校,我太害怕孤单,我希望我这辈子所有的孤单都已经在童年用完。”
浩荡十里洋场,英雄与爱情的梦啊/ 曾那么轰轰烈烈/ 原来我也曾,那么轰轰烈烈过
你们说香港太小,放不下你们的梦想
这个年龄的感情本就该如变幻莫测的青春,喜欢,是一刹那;不喜欢,也是一刹那。会因为他玻璃窗上的一个侧影喜欢,也会因为他幼稚的一句话不喜欢;会因为他的某个眼神喜欢,也会因为他的某个举动不喜欢……
其实,道理我都懂,他们不是不爱我,若真不爱我,直接让我上技校,又省心又省钱,何必吃力不讨好地逼我上高中?只不过到了具体的小事上,会无意识地有了偏向,可天底下没有父母会承认自己偏心,他们觉得那些都是无关紧要的琐事,却不知道孩子的世界本就是由无数琐事串成。
其实我好羡慕大熊那个笨小孩/ 因为他有你/ 多啦A梦,多啦A梦
她从容自信地爱着不完美的自己。
是不是真的就像雪莱所说“今天还微笑的花朵,明天就会枯萎,我们愿留驻的一切,诱一诱人就飞,什么是这世上的欢乐,它像嘲笑黑夜的闪电,虽明亮,却短暂?”
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忍不住地笑,我就像一个土财主,偷偷地看着自己的财富,一个人傻笑。
这世上,谁都可以不爱我,但我要爱自己,怜惜自己,对自己好。
我只觉得自己的心立即亮了,只觉得一切的一切都不算什么,原来他是如此掌握着我的喜怒,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都只在他一念之间。
“男人只有可能为爱情活一瞬,绝不可能活一生。在他们的生命中,事业、家族、社会地位都会比爱情更重要,如果当时他没觉得重要,认为爱情更重要,请相信我,那一定是幻觉!”
“爱一个人没有错,女人的生命本就因爱情才多姿,可是,爱一个人爱到迷失了自己,那就一定是错的。女人总是喜欢为爱情自我牺牲,却不知道等她牺牲到只剩下爱情时,也是爱情离开她的时候。男人永不可能把爱情当作生活的全部,所以,女人也就必须不能把男人当成生命的全部。”
关荷打量着我说:“错了,琦琦,你很喜欢张骏,喜欢到都怕他十年后会有遗憾,你不想他后悔曾喜欢过你。”
我十分不快乐,十分痛苦,可我不能让别人知道我很痛苦。
似乎亦舒说过一句话,男人爱一个女人时会觉得她又小又笨又可怜,需要事事操心;不爱一个女人时,就觉得她又聪明又强悍,根本无须自己关心。这句话其实不仅仅适用于男女之间的感情,还适用于一切爱与被爱的关系。
在十年后,她才懂得一个道理,心里想的必须要说出来,人家才会知道。
“听说你向关荷表白了,我决定不理你了。我以为只要不理你,就可以不喜欢你。”
“那种一句话不说却很心安的感觉,即使身无分文依旧能开怀大笑的积极,在喧闹人群中相视一眼就能明白对方的默契,不管发生什么都知道对方不会抛弃自己的不离不弃。”小波抬着头,凝视着树梢顶端的一抹红色浮云,“如果从来不曾有过,我也许早就结婚了,可是因为曾经有过,知道这个世上那种感觉真正存在,所以就不肯妥协。”
李哥说:“你赶紧给我滚去见她!不管她有没有结婚,有没有男朋友,都去把该说的话说了,该做的事情做了,不管结果是什么,至少拼过了,没了遗憾,男子汉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前面的路还长,好日子多的是,好女人也不少!”
一桌的人都欢畅地笑了起来,也许他们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可能打败残酷的岁月,一直在一起,这就是生活最大的奇迹了。
其实,很多人总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他人的一生。人生或许也存在着“得失守恒原则”。
我现在莫名悔恨自己错过了早恋,也即将错过校园恋…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读书赏析 第(2)篇把自己代入罗琦琦的角度,每每总是与她发生共鸣:作为家里的老大,爸爸妈妈每次总会告诫我“要姐姐让着弟弟妹妹”;也许世界上最宠爱我们的人早早地离我们远去,我们哭的声嘶力竭,却暗自努力着,只为了完成和他的约定,只为了不辜负他对我们全身心的“溺爱”;年少时,我们总是拼尽全力去暗恋一个人,却因为这场爱到卑微的仰慕,弄丢了一个人……
我只能说,罗琦琦是幸运的,她有给了她一切宠爱,把她宠成小公主的外公;有如哥哥板小心翼翼守护着她的小波;也有那场轰轰烈烈却又爱到自卑的张俊;还有一直默默守护在她身边的林依然、杨军、沈远哲等一众好友。这些人一起组成了那个疯狂张扬的青春年少。
说实话,我也很羡慕她,佩服她。想当年,我周围也有人跟我说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必全都做,可是我终究还是惧怕不写完作业的后果,乖乖地跟着老师采用了题海战术。始终没能冲破作业的束缚。我既羡慕琦琦聪明的头脑,又羡慕琦琦的无所畏惧、我行我素,能勇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还具备常人很少有的理智冷静,不论何时,情绪起伏再大,她也能保持成绩,让外人看不出自己的情绪变化。虽然也正是她的这个性格,让她失去了张俊。这突然间让我想起了最近大火的《知否》,明兰也是因为过于理智不吃醋和侯爷大吵一架。可见,一段感情中还是要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在对方心里的重要。有时,吃醋也不失为一种表达方式。
相比于张俊,小波对琦琦则一直是默默地守护,哪怕是最后的绝交,也只是为了将琦琦推向原本更好的人生轨迹,也只是为了让琦琦更好地成长。在那之后,小波也一直在默默地关心着琦琦的生活。可以说,这本小说里,最让我感动的一个人物就是小波了。为他,我流了好几次泪。现在静静地想着,也许我身边也有一个这样的人在背后默默地关注我吧,只是我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就像琦琦永远也不会清楚小波对她的付出一样。
总之,这本小说我非常喜欢,也给我了很多的思考:作为教育专业的我来说,我更加深刻地记住了高老师和曾红老师,他们成了对琦琦影响最大的老师,我要吸取她们的经验。有时间我一定会再看一次!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读书赏析 第(3)篇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好书太多,所以很少有书值得我们去反复读。我不认可,世界上好书太多,但能契合自己思想心灵的并不多。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过相似的青春,这本书却是写青春故事的书里最契合我的书。13年已经看过这本书,但主要情节人物都已忘记,我只记得,这是一本很交心的书。这个年纪,疑惑很多,但答案很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聊得来却很少,我把目光转向这些书,书里常常有我百思不得解的问题的答案。从一生下来,我们似乎就是在完全没准备的情况下临时通知我们参加一场长达一生的考试,试卷做到一半越做越糊涂,而不得不往回看,从第一步开始检查哪里出了问题——看着这本书就是这样的感觉,青春时期就是犯错,迷茫,无知,敏感,自卑,这样的字眼每一个往深里想都可能会联想到一些致命的结果,等到意识到这些时,青春早已不在,它的抽离是迅速而毫不留痕迹的。没有一定的阅历理解不了为什么会把这段时间称为花季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