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安妮日记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安妮日记
作者:安妮·弗朗克
13岁生日那天,安妮收到的生日礼物中有一本日记簿。从这一天起,安妮开始写日记。日记除了开头一小部分外,都写于隐秘的密室中,是以假托写给女友凯蒂的书信形式写成的。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安妮在日记里表达了她对成年人世界的看法、她热情活泼的天性、不为人知的写作才华以及初生的爱情等。书中描绘了充满阴郁、恐怖、淘气、梦想与成长的安妮的世界,引起人们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和对密室青春的爱怜。
安妮日记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姓名:安妮•弗朗克n性别:少女n年龄:差三个月15岁n梦想职业:记者、作家n爱好:读书,说话,写日记,看电影(读各类书籍,兴趣广泛)n性格:积极乐观、善解人意、拥有独立的人格、见解独到、睿智n家人:爸爸(最爱,害怕时喜欢钻爸爸被窝)、妈妈(起初无感)、姐姐(优秀漂亮的对比存在)n恋人:彼得(自卑的缺点,不知以后会不会是结婚对象)n名言:“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等n故事内容:n豆蔻少女,即使与家人躲在“密室”偷偷生活两年,也没躲过纳粹的毒害。悲伤是,生活狠狠地给了你一拳,猝不及防。日记于1944年8月1日戛然而止,窗户里的小女孩走出密室,来到天空下,或许沐浴着阳光,但心里是不是害怕极了?不,安妮不会,因为她知道该来的逃不掉。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她的遭遇是万千人民的缩影,而这仅仅因为她是犹太人。种族是理由还是借口呢?后人自会评论,历史是过去时态,既已发生,评论无意,更加珍惜当前的和平环境。懂得中国的和平外交策略,战争无情,损毁的不仅是文明还是人们对生的渴望。安妮的思想仍叫我惊叹。众人期盼英国早日反抗法西斯时,安妮说“英国有什么义务救荷兰人”;直面对彼得的喜欢,却也发现彼得对她更似亲情,虽好奇性,却也懂得克制与责任;向爸爸宣告,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享有决定自我的权利;在昏暗的密室里,在朝不保夕的战争背景下,坚持读书、速记,渴望10月份回归学校;善良而胆小的她不断成长,还未绽放却已凋零。十五岁的我有一起玩的伙伴,外出游玩的自由。相比之下更加欣赏安妮及家人对于读书学习活动热爱的佩服。相对于安妮来说,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幸福的,每天醒来不会有面对死亡的恐惧。安妮是乐观而有教养的女孩,在凡•达恩太太的喋喋不休下选择缄默,明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智慧,没有多余的小脾气。这是读书修来的性格吧。安妮所读书籍涉及政治、历史、外语等多个领域,我只有佩服,那时的我不喜欢历史、语文、政治、生物,甚是惭愧啊。现在的我想多读历史和人物传记的书籍,因为它门可以让你更明事理。而日记又是多么明智的选择呢!就像实验记录一般,记载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无病呻吟,当我们回顾往事时,可以总结经验教训,督促自己进步。写成功日记,记录每一个小进步,使我们更有自信;n写心愿日记,记录每一个心愿目标,使我们明确每一个小目标。突然我也想写日记(周记)了,记录我在工作半年后的变化,或许当时光变老时,我能像看当年的QQ空间一样,笑得前仰后合。我会一直记着一个名叫安妮的小女孩,自由独立,在密室中不断成长;会记得绿山墙的安妮,有想象力,勤奋果敢。安妮这个名字是如此的好听。n

安妮日记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依稀记得,十几年前一次在图书馆翻阅了(安妮日记)却不曾详读。近日,因一位好友的缘故(与书本同名)使得这本被忘却了近十年的书籍被重新拾起,细细品读,读的过程中,心中不时泛起阵阵涟漪。。

      安妮,一个犹太家族的十四岁小女孩,因二战时期要躲避希特勒的种族大屠杀,而不得不与家人一起在一间小密室里藏匿起来,在这小密室中,安妮与8个人一同生活了25个月之久,在这漫长的,又不见天日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记录下了,8个人之间的点点滴滴。。

       安妮,在这漫长的25个月中,用一个做作家,做记者的理想支撑了她,思考战争,思考与家人的关系,自然,宗教,以及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豆蔻年华的安妮,有这不属于这年纪的成熟与睿智。

         在阁楼生活的8个人,性格迥异,每个人对与未知的恐惧,对于自由的渴望,每时每刻都在刺激这安妮这颗尚未成熟的心,人性的弱点在这狭小的阁楼被无限放大。但安妮,始终用一种乐观的情绪试图去感染身边的人。使她们能够积极向往生活。。

      面对死亡的阴影,安妮并不惧怕,因为她坚信,胜利的那一天会到来,他们8个人会有重生的机会。。或许正是这种对与这种重获新生的渴望,。对于胜利的期待。。是唯一能支撑安妮,以及阁楼中的8人的25个月。。

         结局是悲剧,深深刺痛了我的心,乐观的安妮,坚信会有那么一天能重获新生的安妮,始终没有等来胜利的消息。。也始终没有过上一个本该属于这年纪的生活,升学,恋爱。享受美好时光都与她无缘。。。但她却将她的文字,以及对于在任何环境下,永不放弃,积极面对。的乐观主义遗留了下来。。

        我想,这本书不单单只是安妮的一本日记,记录阁楼8人的生活,更是千千万万二战时期广大人民的心声。

安妮日记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整本书,被安妮,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拥有如此独立,明晰的思想而感叹,自己虽以十八九岁,却不如这个小女孩。

同时也被犹太教育折服,生日礼物必有书,即使被困于密室,却从未停止过对书的阅读,而我们这些自由的人儿,却没有一份读书的自觉。

写日记,一个好习惯,而自己小时候也只是两三行流水账的糊弄过去,甚至抄日记书,没有叙写自己内心的想法,或许也是和父母会看自己写的日记有关吧。安妮日记中提到的书名,即使让我现在去读,也会感觉晦涩无聊,一个十四五的小孩子却能坚持下来。

安妮,关注着政治,坚持着自己的品格,笑对人生,把痛苦活成有趣的事儿。

反观自己的成长,很是惭愧。

安妮经历大人们的无视,谴责,不理解等等“恶劣”态度,把自己封闭,思考自己。

父母或许以为自己把最好的给了孩子,却殊不知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是所有的人都该思考的问题吧。室友的母亲和室友情同姐妹,让人很是羡慕。她们之间似乎没有秘密,觉得室友母亲的教育很成功,室友成长为一个很棒的孩子,通情达理,很多时候巧妙地化解尴尬。女神~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