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奥黛丽·赫本传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奥黛丽·赫本传
作者:艾米
她从罗马假日里款款而来,她是一抹浅笑。她在蒂凡尼的早餐上恬然而起,她是挥之不去的温柔。她在战争与和平中屡屡惊魂,她却是全世界眼中最窈窕的淑女,她是那个黑白年代的梦幻记忆,她是直到永远的谜中之谜。有人说,她是误落人间的天使,她的美丽,是那整个世纪。
奥黛丽·赫本传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虽然一直以来比较喜欢看电影,但是认识的影星却屈指可数,对于外国的影星认识的更是寥寥无几,不知道什么时候认识了这个降落凡间的天使——奥黛丽.赫本,因为她的外貌,因为她的人品。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电影、舞台剧女演员。

1948年,赫本在一部时长仅39分钟的荷兰风光纪录片《荷兰七课》中出镜,开始电影生涯。

1954年,她在影片《罗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她因在舞台剧《美人鱼》中的表演,获得托尼奖的最佳女主角。

1961年,她主演了电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1989年,息影多年的奥黛丽客串出演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

晚年时,奥黛丽·赫本投身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为第三世界妇女与孩童争取权益。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1]。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享年63岁。

赫本一生中共获得五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位。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摘自百度百科)

奥黛丽·赫本传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最早知道奥黛丽赫本是在看一部《罗马假日》的电影里,应该是高一的时候老师放的,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后面陆续看过她的几部电影,《战争与和平》、《黄昏之恋》,《盲女惊魂记》好看,经典!看完这本书才对她的生平有个大致的了解!

这本书算是比较详细的记录了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接近完美主义的叙述!她对演戏的热爱,对演技的精益求精,不管演什么角色,总会对角色的心里进行琢磨和理解,不会的花时间去学,力求完美!这种少有的敬业精神,恐怕现在的明星难以做到!

两次婚姻的失败,对于一个只想拥有简单幸福的家的奥黛丽赫本有些残忍,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奥黛丽赫本后续复出演艺圈,晚年作为慈善大使去亚非拉看望孩子的慈母形象!再次完美和升华了她的一生!

个人比较欣赏奥黛丽赫本的为人处事,比如说她与纪梵希的友谊,比如说她穿着打扮有自己的风格,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敢爱敢恨,对于戏服,都会认真的研究和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只接自己喜欢感兴趣的戏……奥黛丽赫领引了几代人的时尚虽然去世多年,但仍然是一个经典的传奇!

或许她本人就是一个经典吧!永不过时!

奥黛丽·赫本传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魅力的双唇,在于亲切友善的言。

可爱的双眼,在于看到别人的优点。

苗条的身材,要肯将食物与饥饿的人分享。

美丽的秀发,因为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过它。

优雅的姿态,来源于与知识同行。

人之所以为人,是必须充满精力、自我反省、自我更新、自我成长。

而并非向他人抱怨。

                                   ——萨姆·莱文森

看过奥黛丽的不少作品,她的美不是刻板没有生气,而是富有智慧修养和机敏生动。看完这本传记更是折服于她的人格魅力,外表柔弱,内心刚强善良真诚,是一个没有公主病的公主,对于自己遭遇的苦难和意外没有怨言,却心心念念于受苦难的儿童。

传记难免会有夸大性,而且会将人塑造得完美无缺,但是我更愿意记住这些闪光点而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正如莱文森的诗句一样。另外,敬业也是一种修养,真诚待人待事,借用奥黛丽的一句话:“高雅源自于人内心的价值观,不是刻意营造,而是谦逊品德的自然流露。”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