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描述,处处显示着平和、感叹和敬畏。另外写游记可参考一下,到一处古老的遗址,不要只顾着拍照留念,适当的感触一下这古老的气息,多了解一些它的历史,忆古思今,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吧!我以前写的一些东西现在就觉得很肤浅,太过于表面化了。作者对国外的古文明有一定了解,对一些遗迹娓娓道来。勇气可嘉,语言富有哲理性和些许的幽默感,如“车流中有很多出租车,奇怪的是可以大大超载。司机边上的那个座位,挤着两个胖男人,后边一排还有两个人叠坐在别人的膝盖上,“坐怀不乱”。”,再如“伊朗人把中国叫成“秦”,我已拟好了居鲁士大帝的第二道圣谕:“东土秦人,好生了得!”
张骞则谦恭地回答:“彼此彼此。””,感触颇深!探寻古迹,不同地区的不同风俗,即使你感到不可思议或难以相信,不要惊讶,他的确是存在的!
读完了这本书,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惊叹!为中国文化的智慧喝彩!!!
千年一叹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余秋雨先生作为一个学者探访古代各大文明,一路艰险,让我们不能出国门的人很直观的面对各个文明。
曾经看过的书中的描写与现实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印度那一段,恒河上游烧尸,下游沐浴,甚至漱口,且漱口的方式与我们恰恰相反,都是直接吞咽,看的让人胃里翻江倒海。那一章最后所提的中国女子最后也不知怎么样了,但愿她能想通,再次回到尘世!
在读到偶遇杜月笙女婿女儿那一段,我跟着起了鸡皮疙瘩,在地球的一个中国人极少的角落,谁能想到,叱咤风云的杜先生的后人就这样平静的生活着。
最喜欢的还是尼泊尔的那一段,一路艰险,总是让读书的人也提心吊胆,没法放松,到了尼泊尔,先生停下来深思总结,提到没什么文明的尼泊尔反而让人感觉很舒服,那么一切人类文明反而有些多余的感觉!这样的想法确实有点意思。
最后进入国门那段,有点小激动,仿佛自己也出去游历一圈,终于回到母亲怀抱!
非常棒的一本书!值得再次品读!
千年一叹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2000年写的书,现在看来岁月没有在它身上留下丝毫痕迹,只是使它变得更加厚重了,更加充满了魅力!感谢余秋雨先生,带着我的灵魂走过了千山万水,最后使我知道了本真的自我与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