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零售的哲学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零售的哲学
作者:铃木敏文
全球最大的便利店连锁公司创始人——铃木敏文,结合40多年零售经验,为你讲述击中消费心理的零售哲学。铃木敏文的很多创新,现在已经成为商界常识,本书把那些不可思议的零售创新娓娓道来。关于零售的一切:选址、订货、销售、物流、管理……他一次又一次地在一片反对声中创造出零售界的新纪录。翻开本书,看铃木敏文如何领导7-11冲破层层阻碍,成为世界第一的零售哲学。
零售的哲学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与大家分享三个书中我最有感触的观点。

拥抱变化的含义

工作的几年中,“拥抱变化”说得太多,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种声音更多时候是业务方向频繁变动的一种解释或自我调侃。读完《零售的哲学》,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一直没真正明白什么是“拥抱变化”。

铃木敏文提出要时刻关注变化,关注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从变化中读懂未来,然后建立假设并执行,最后对结果进行验证。

比如创业初7-Eleven主推24小时开店,让顾客任何时间可以进店购买商品,因为当时顾客的期待是便利店营业时间的长短;在经历物质丰富的泡沫经济期后,顾客对产品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就让店内的商品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并主推了自主品牌的高品质食品;后来因泡沫破裂,在严酷的大环境下,人们更有压力也更加忙碌,因为银行需要排队又有时间限制,于是7-Eleven有了ATM等新的服务;在社会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日益严重时,顾客希望便利店不仅是一个24小时卖商品的地方,而是成为一个更邻近的依靠,于是7-Eleven也将自己从“还在营业太好了”变成了“近距离的便利”,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务。

对市场和社会保持敏感,时刻关注信息并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在有变化趋势时尽早感知到,这时去“拥抱变化”,了解并解读变化的实质,并以此为基础改进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再落地执行去验证。这应该才是“拥抱变化”的意义,我想这几年我一直都没有太明白。

妥协即是终结

工作中往往会遇到非常难做或受到众人反对的事情,一般都是客观条件看似不允许、行业中没有成功先例、不被大部分项目成员看好等理由,这种事情受到的阻力会非常大,在自己没有完全把握时, 很可能选择退缩或妥协。而在7-Eleven发展的历史中,铃木敏文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了多个重要的决定,而正是这些不被看好或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才让7-Eleven到达了如今的高度。

最初7-Eleven是美国南方公司的便利店,在将其引进到日本时,受到公司内部强烈反对:大家认为超市出现后,街上小店铺营业额都大幅缩水,此时建立小型便利店违背商业逻辑,甚至公司外部的学者和业界人士也坚决否定。而铃木敏文通过分析已有小型店营业时间短、商品廉价但缺乏品质与特色、应与大卖场差异化竞争等情况,坚持引进7-Eleven,最终说服了大家。

在第一家7-Eleven开店时,为了提高产品价值,采用小额配送,但任何一家批发商都不愿改变大量供货行业普遍做法,并指责7-Eleven违背常识。同时由于7-Eleven全年无休,过年期间依然需要送货,而生产商此时都在放假,也同样拒绝发货。在这种情况下,铃木敏文并未在尝试一两次后就放弃,而是一家又一家,一次又一次反复上门游说,阐述自己的愿景,终于在创业两年后,山崎面包接受了他的请求,在新年假期内也提供了新鲜的面包。

为了使物流更加合理高效,铃木敏文提出共同配送策略,就是把同一地区同类厂家的产品混在一起配送。但厂家出于对品牌的自尊心,不愿运送其它竞争对手的产品,并斥责7-Eleven不懂他们为品牌付出的心血。铃木敏文被拒绝后,进行了一个实验:共同配送的情况下各家商品会混合陈列在一起,而各自单独配送时后到的产品会将之前的产品都放到后面,在这两种情况下,共同配送带来的商品混合陈列使所有产品销售额得到提升。铃木敏文借此实验进行游说,最终说服了各厂商接受混合送货提议。

书中铃木敏文遇到强烈反对的事情远不止以上三个例子,从中可以看到,想要实现比当前大多数产品更高效、更贴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很可能要突破现有的常识与限制,要突破当前大多数人的认知,其中阻力和压力巨大。但只要认定这个事情确实会有效,那就不要被拒绝或被泼冷水后就轻易放弃,而是要一直坚持,找各种方法从对方利益角度说服对方或通过实验验证想法,最终达成目标。

集中专家的力量

只依靠一个人或一方的力量,可能有些事情很难完成。一个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事都做到最好,需要的时候,要学会借力,与外部最优秀的团队合作,大家一起来完成一项完美的任务。

7-Eleven在生产自有品牌产品时,集中各方专家的智慧,产品研发组以7-Eleven产品总部研发负责人为核心,加入了各原料、器材、制造厂商或供应商负责人,整个团队共同把控产品所有环节。后来成立了NDF组织,到2013年成长为80多家米饭、面包、配菜生产商的大型联合组织,并只为7-Eleven制造产品,零售业前所未有。这种卖方与生产方合作的方法,各生产方可发挥所长制作优质的商品并互相碰撞学习,7-Eleven则可对顾客需求、流程、数据进行把控,共同提高产品的效率与质量,产生协同效应。

零售的哲学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那个红饭团儿也是饭团儿中我的最爱。记得刚来日本时感觉新鲜就各种类饭团儿买了好多,夹鸡块的,夹肉沫儿的,夹菜的,夹鱼的,还有只加盐的白饭团儿。。。一堆吃下来要么就那样,要么有点儿腥,只有吃红饭团儿时第一口就爱上了,那是糯米和红豆的完美结合,蒸的也恰到其分,那种独特的口感加上表面的黑芝麻真的又糯又香超好吃,自此我连续买了一个月红饭团儿。书中看到铃木先生选择了蒸没有因为设备成本选择煮,一点深刻的感受是追求品质的同时让食物呈现他应有的味道,这是留住客户根本。因为同样的食物有百种做法可人们认为好吃的只有一种,当想吃某种食物时脑海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你认为最好吃的那家。不在昨天的祭坛上扼杀明天的机会,假设→执行→验证,时刻保持危机感持续创新,但不能渐行渐远丧失初心偏离本业的理念。铃木先生用此拯救美国seven ,改革母公司伊滕洋华堂,并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营之道。但铃木先生的个人魅力也有着决定性因素,知道铃木先生有极强的数字逻辑,对消费者变化也有极其的敏感度,执行力也是业界有名。本书从头到尾无废话,虽然简短却很实用,非常推荐!n

零售的哲学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在便利蜂出现之前,其实我最喜欢的便利店就是7-11,它是我奋斗年龄段中一个全天候的能量补给站,无论我在哪里我需要什么,感觉它都能提供而且它就在我附近不远,我原来住的地方,家周围有六个7-11,几乎两百米一个,于是哪怕晚上我去遛遛猫,也能顺带去买个关东煮。

但是后来出现便利蜂后,我就放弃了7-11。

因为感觉便利蜂学习了7-11成功的经验,经营模式销售商品大同小异,但是在这个前提下,便利蜂感觉像是进行了进化,比如全部的便利蜂都提供了休息区,而7-11只是一些的店铺会有;便利蜂是自助付款,进门—选择商品—自助付钱—出门,一站式消费,节省了很多排队的时间和不必要的麻烦;最重要的一点,便利蜂的关东煮可以加辣[偷笑]

阅读这本书,有种回温了稻盛和夫《干法》的错觉,难道是因为成功的人生千篇一律?想来大抵是不可能的,但是怀着“无论选择了什么,都要尽自己努力去做到最好,才能不留遗憾”的心态,确实能让工作变得更快乐也更认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