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看了刘慈欣新作《黄金原野》,说的是一个立意类似的故事——我们的目标是星辰与大海。
《黄金原野》里的主人公是精英的呼吁与探索,《中国太阳》则是从最底层走出的农民的儿子的呐喊,他们都不满足于现世的欢愉、平淡与苟且,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呼吁全人类抬头仰望星空。只是《黄金原野》里是用一个巨大的惊人骗局,而《中国太阳》则是一个人绝地而起的奋斗史。
一直追随刘慈欣的作品十几年了,在学生时代我在网上一点点搜集他的信息,中间有很多年他都没有新作品,我也忙于自己苟且的生活淡忘了各个故事情节,直到《三体》获奖的消息传出,我又一次重温了他的作品。
刘慈欣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他穷尽想象描述了普通人无法承受的生活的痛苦与不堪,但是这些痛苦与不堪在更宏大的故事背景里又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你挣扎,你彷徨,你被消灭。面对宇宙的浩渺,一切不过尘埃。
但是,刘慈欣的作品里又有一种温情,就像尘埃里开出的一朵花,是黑暗里透出的一条斑驳的光缝,农民的儿子成探索宇宙的哥伦布,沉睡的美人早已死亡但人类已能飞出太空,哪怕是《三体》都留给了人一些缝隙去想象。
看刘慈欣的书,就像在忙碌而又庸常的生活中抽身出来,尽管体味到的仍是种种现实的惨淡,但是这种惨淡也不值得一提了。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星辰与大海。
中国太阳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我居然被一个科幻短篇感动到热泪盈眶……
水娃,一个在大西北贫瘠土地长大的打工者,从农村到县城到省城到首都再到近地太空,从农村烛火到明亮的矿灯到万家灯火的北京城再到可以照亮大西北的中国太阳,水娃的眼界越来越高,正如他所说的“站在这么高处,人想的事情肯定不一样……”
然而最震撼我乃至令我热泪盈眶的是在人类普遍沉浸在投入产出这个舒适区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想要飞向宇宙深处,即使没有回头路也无所畏惧,只是为了看见人类未知的景象。
“下面的世界好复杂的,可从这里远远地看,宇宙又是那么简单,只是空间中撒着一些星星。”人类的内心越复杂,对未知的宇宙深处越恐怖,也许只有水娃这样质朴的人才能保有一颗无限探索求知的心,因为人类社会远比宇宙复杂的多。
往小了讲,我们也该勇于追求真实的自己,想想自己真正想要实现的价值,而不是得过且过,虚度一生~
中国太阳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站在这么高处,人想的事情肯定不一样……”
本书作为刘慈欣为少儿写的科幻读物,用成年人的眼光来看确实算不得精彩,剧中人物也略显单薄。剧情描写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终成航天第一人的故事,只不过努力的方式不是学习而是“擦玻璃”。
大刘在书中不断重复提及的“高处”这个概念,我更愿理解为纯净且本我的思维空间,意味着要适时的关上心门不要把所有信息都放进来,让自己放空拒绝各种杂乱的信息在思维中穿梭不停,才能在心中留下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来记录和整理重要的情感与理性的思考,避免了外界人为制定的信息干扰,自然也更容易清理出自己真实想达到的个人标签和为达成此目标而真正值得你重视和关心的那些事。然后离开舒适区勇敢的在更高的平台主动寻找和把握发展的机遇,当你不再祈求“机会”施舍的时候,也就是真正征服了命运的时刻。
2019/02/19 星期二 晴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