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有味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有味
作者:汪涵
本书是汪涵的首部文字作品,他通过寻访湖南、北京等地的“现代隐士”,拜访各处传统手工艺民间作坊,探究了折扇、古琴、香干、油布伞、糍粑、木盆、秤杆、弓箭、墨条等物件的制作过程,这些手艺大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消失的边缘。汪涵用安静悠远的文字回忆着往事,玩味着这些美好的老物件和老手艺,他说,我相信,它们一样有时间感,有自己的生命。它们肯定听到过我写作的动静,并和我有所交流。因为它们,我还算是一个有味的人。我一直想让我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一些,对于那些曾经问过我生活意义的朋友,这本书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问答。
有味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有味,曾經讀了兩章,己亥豬年春節重新拾起,兩個午後方寸陽台一壺茶沐著冬日暖陽,三個晚上夜深人靜一盞燈吹著空調暖風,看完了這本書。一個個好玩的小物件串起了生活意趣和人生追求。北京通州幾代人都製作弓箭的聚元號,靜港做稱秤做了六十年的呂爹,老扇工老艾的折扇,這些匠人的日子很慢,慢到一生都只夠做一件事。如今,在科技的驅動下,大大縮短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時間距離,還會以更加精美的顏值面世,他們多了科技的精確卻少了人心溫暖的表達,而傳統技藝的價值從來不是經濟的,甚至慢慢也從日用品變成了收藏品,以後還可能是文物,卻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不可獲缺的一部分,他們慢了時光,磨了心性,傾注了匠人們的用心和耐心,無法複製,每一個都是孤品。現在的我們,都太忙,都在匆匆往前走,不再細嗅春暖花開,不再靜看日升月落,不知不覺中已經忽視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除了味覺,其實還有眼耳鼻舌身心意共同觸發的愛意情愁。有味,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物品之所以有味,主要還是有與物品關聯的那些人。人生每行一步都是一次告別的旅程,告別親朋,告別自己,告別曾經陪伴我們的點點滴滴,有些回憶化成尘被埋葬,若是有心人哪怕一個物品就能勾起思念,就如作者筆下蘇州巷子裡,奶奶撐起的油紙傘,父母用過的雞毛撣子,物在亦如人在,彷彿不經意間就回到了過去的時光。我想,每個人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天然帶著特定地域的根和魂,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氣質和靈魂,日後的所有盛衰都還會有他們的一份功勞。

有味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近来偏好读“主持人”写的书,当然,有选择性取舍。余秋雨先生曾在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说衡量一个人说话有没有水平,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长者风、裁断力、书卷气和慈爱相。抱着对“情商、内在和文化底蕴”的兴趣,翻开了《有味》,对具这12个字的主持人,我想一看究竟。人这一辈子在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中完成,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思考和作为,想的过程要停下来,补一补“气”,需要静而后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大哥”停下来,从童年记忆里开始寻找玩物......n汪涵在玩儿中悟:入于真实境,照以智慧光。自己讲述嘴上叼着烟斗,因抽烟斗是有它的“仪式感”,抽得快、慢都是需要经营的,这些好东西能让他去为所玩儿之物费心、惦记、染心。爱玩儿、好玩儿、玩儿的种类繁多,重要的是他玩儿的走心啊……在需要停下来的阶段用玩儿给自己补气,秉承吴昌硕先生所说:“奔放处要不离法度,神微处要顾到气魄”。张弛有度的工作、生活。他说自己十几岁就知道:活在当下,不管是即将繁华还是逐渐枯萎,此时此刻才是你结结实实的人生......n好玩儿,有趣,智慧,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追求“浓淡”相宜的人,圈粉无数,我也在《有味》里不能自拔……n

有味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烟火神仙,有味!

从油纸伞,鸡毛掸子,弓箭,秤,糍粑,木盆,古琴等诸多小细物写出禅韵,写出技艺,写出情趣…隐隐觉得汪涵的这种“古旧”我心亦戚戚然。

对于汪涵不熟,虽然有人说他主持的《天天向上》比何炅的《快乐大本营》来得有文化有内涵,但我基本没有看过。第一季《偶像来了》他与何炅共同主持,也有人把他们做比较,大概同为湖南的一哥,这种对比避无可避。但个人总有个人的好。印象深刻的是偶像来了最后一集汪涵给每个人准备的礼物,属于她们的偶像相册,纪录这一路点滴,着实十分用心;后来浏览娱乐资讯,在我是歌手孙楠临时退赛的主持应对上,汪涵又收获了一水儿的好评。我也有看过关于撰写他的文章,大抵也和他书中流入的古旧味儿一般。

汪涵是个左撇子,这类人大抵雅致,富有艺术细胞。他的文字也自有一股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味儿!我不看他的节目却喜欢他的文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