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曾国藩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曾国藩
作者:唐浩明
“不做圣贤,便为禽兽”。曾国藩的一生,成功显赫到了顶点极处,争议复杂也是千古未有。晚清湖南人才济济,曾国藩木讷愚拙并不显眼,反因杀人之狠被时人称为“曾剃头”。然而,凭借知人之明的眼力、审时度势的远见、临事不乱的定力、熬过绝境的坚忍,乃至关键时候的心黑手狠,曾国藩在腥风血雨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成了拯救大清的“中兴第一名臣”。自湖南起兵后,曾国藩的湘军屡战屡败,两次投江自尽,数度立下遗嘱,更曾在困境绝望中弃官回乡,论挫折打击,当时无人能与曾国藩相比。然而,信奉“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曾国藩,认准了一个“挺”字,凭借极度的自省和坚忍,硬是挺到了太平军内讧的战局转折点。
曾国藩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写在前面,想聊聊左宗棠。

本书里令人眼前一亮的人物。不得不说,中学的近代史低估了左宗棠。

在看到本书之前对左宗棠仅限于了解到清末名臣,论战术,甩下曾国藩几条街,书里唯一一处传奇的战斗便是左布下的空城计,虽半天即被识破,但却成功拖延时间等到援兵。

后期连同洋人建立战斗力极强的楚军,收拾天京被破之后的乱局,定陕甘回乱,耄耋之年远征新疆,一生几无败仗。这与只要亲临战场必败的曾国藩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上。

从“两个半圣人”之说开始尝试了解曾国藩,看到书籍前半段时一度经不住吐槽,这也算圣人吗?

湘勇起兵需要多人联合“算计”,官场相斗被迫搬师衡州;靖港大败,三败石达开,被李秀成祁门围攻,身为主帅屡次自杀,身陷重围依赖部下屡次相救;塔齐布、罗泽南等早期部下的战死;一己之私杀金松龄,杀韦俊,这样的人怎么还堪称为圣人。半个也算不上。

然而看完全再回顾之时却发现自己确为偏激,评价有失偏颇。如曾国藩本人所说,日常精力二三用于打仗,而六七需要用于应对官场和朝廷,虽不能说这是曾的强项,但是至少是他为湘军几十年的发展奠定了政治上的基础,也是他慧眼识人,同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等等名臣深交。清末名臣几乎尽处于曾国藩的幕僚。这样的团队建设能力,也足以称之为半个圣人了。

借用左宗棠的一句话: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命运安排了陈敷这样的人物来为曾国藩引路,前期湘勇筹备期以风水玄学忽悠,中期以老庄之学启发曾处理官场关系,后期鸡鸣山论天下大势,可以说对曾国藩一生的重要节点都有参与。然于对于天下大势,两人均受限于当时的时代,无法跳脱出寻找更好的道路。

陈敷意皇不仁取而代之,再上位之人便能确保天下昌平吗?这也是未知数。曾国藩意维持现有和平局面,殊不知仅仅几十年后华夏大地便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或许正如曾自己所言,都是天命,气运使然。

如果说看完本书有什么收获的话,感慨于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处处出现的诗词,奏表,书信等等均流露着当时文化的魅力,看起来畅快淋漓。也可学习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学习曾国藩的换位思考能力,现实社会的人并不会同电视节目中表现的那么无脑和脸谱化,一定都是喜怒哀乐的复杂个体。处理事情时如何兼顾他人的情感,是一门值得非常深究的学问。

如果要说本书的缺点的话,可能唯一的便是太长了,足足看了一周才看完,推荐有时间的朋友阅读。

曾国藩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终于第一次比较全面了解曾国藩,回到历史所在的现场来感受,非常过瘾,符合我一直想看优秀人物的传记的心愿。总结下对曾国藩的看法。

优点:

1、一介书生,临危受命,顽强执着,屡败屡战,能坚持,难能可贵。

2、坚持写日记,及时反省自己。

3、坚持学习,比如每天至少读历史10页。并喜欢总结出套路,比如,如何识人,如何修身。

4、在进入新的领域,能够想办法学习别人好的经验,找到应对方法,比如,治兵之初学习戚继光,后期找平捻军的方法。

5、待人尚诚恳,知人善任。

6、认识到自己的愚笨,笨鸟先飞,克勤克俭。对自己认识清醒,不过份娇纵。

缺点:

1、太注重名节,为自己设限,不够洒脱,活得太累,自私,比如,牺牲女儿和兄弟的幸福来避免自己所认为的骂名。

2、待人太严,水至清则无鱼,较少考虑为身边人谋福利。

3、可以有更大的眼界,一是国际形式,二是国家前途。

4、不注意自己的身体,60岁就不行了。

曾国藩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读小说的品性不太好哈,总想要一气呵成,思来想去最后还是留些文字吧。 n 荣辱成败汇聚的一生:也许可以是一代文豪,差错中大半生与戎马兵戈相交。 若论其爱国或忠于朝廷否?于一个颓废的时代不做改变意义何在?不过是固守个人小节,真大夫当心系苍生重大义,可见小节大义难以全得。在官场混得如鱼得水的工夫可了得,却看自己想要什么,中堂先生在这里有点糊涂了。 另说先生常自省且饱读书经,识人之术过硬,家教之道很值得借鉴。 在史有名功过一生,难免众说纷纭,借古人之道明自己身鉴今日事,为我等读书之用。n 写历史小说的人该是看了多少野史,一些太过具体的情节的真实性读者可以忽略,纵观大局,作者对曾国藩的为人处世描写很有分量。有收获的阅读就是好的阅读,故而此书看得值。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