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长恨歌读书赏析(3)篇

长恨歌
作者:王安忆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座城市四十年的常与变。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品。《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名叫王琦瑶的上海女人一生的故事,从“沪上名媛”的闪亮登场到被人残害的狼狈落幕,她像是处于一个热闹舞池,在华丽的舞步的催促下与身边的人短暂的相识又分离,想要奋力抓住最后一个依靠却为此丢了性命,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始终与她命运的变换携伴前行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四十年的时光跨度足以是一座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弄堂里巷看似盛不下这庞然大物,可它的触脚早已潜入王琦瑶生活的角角落落,牢牢地捆绑住了她。
长恨歌读书赏析 第(1)篇

人生如戏,魂牵梦萦。

就像劫后余生,几番阅读,却已入了戏,结尾一句“死于他杀”,让我觉得恍然,原来我已体味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一生。长恨歌,并不荡气回肠,却会令人流恋不绝,这是一个女人四十年的长恨,恨一生爱而不得,一段段“畸形”的恋爱,都是掏心掏肺的付出,却终是独自落寞。

有人说王安忆塑造的女主人公矫情、做作,整个故事只不过是几段荒谬又玛丽苏的爱情故事加大段的景物描写堆砌而已,但我觉得这样评价的人未免有些轻浮,甚至也可以说没看懂吧。王安忆作为一个海派作家,她的文字就是上海的精细,她写的鸽子、弄堂、光与影都是精雕细琢的,她每一个重要情节之前的铺陈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正因了周遭的变化才有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时空结合,当她温润雕琢的笔触流淌过,原来已是几年过去了,读她的情节总会让我有恍惚之感,原来蹉跎一瞬,已是岁月沧桑。

我一开始是不喜欢王琦瑶的,这种漂亮又聪明并且自知的人往往带着一种自作聪明的气质,但是这样的女人又是特别的,她不张扬似张永红;却有一份率性,她不矫情似蒋丽莉,却有诗人的气质;她不单纯直接似薇薇,却时有可爱。大概就是她心思太多吧,所以她并不快乐,她这一生看似平平淡淡,却是承载了痛的;她这一生虽有间歇不断的朋友,却总是品味孤独,时间在墙上的日影月移,朋友的曲终人散,都只有自己体味,到头来平安里39号还不是只住一个王琦瑶。当卡麦拉的一声响,她的一生就开始了,这就是人生如戏,当她人生最后回光返照的时候还是片场,所以她的一生自片场起就错了,可上海老弄堂里的女人没有哪一个不是过着将错就错的人生。

王琦瑶的爱情每一段都不得善终。小门小户出来的女子妄想太多,所以才有了她那第一段爱情,与一个富贵军阀相爱了,这就是我前期讨厌王琦瑶的原因,我觉得她对李主任更多的是依赖,也带了点虚荣的,而李主任对于她,则是爱怜,爱怜她也是爱怜当初那个初入社会摸爬滚打的自己,他们有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意思。因为李主任的身份关系,王琦瑶是不见天日的,所以在这段爱情里她做的最多的就是等待,她的这段爱情除了等待就只剩下巷弄里的流言。

后来,一个人生活的王琦瑶就有点迷人了,因为独立与成熟,这是比美丽可爱更值得、更耐欣赏的。她靠给人推针维持生计,虽然生活在简陋的平安里,但是她还是能保持生活的精细,也因此结交了严师母、康明逊和萨沙,就有了第二段感情,与康明逊相爱并有了孩子。又是同样的原因——身份关系,作为大家庭独子的康明逊是不能娶她的,但她还是义无反顾,怀了孕,甚至选择牺牲萨沙,牺牲自己的身体,她软弱又勇敢,女人总是矛盾的。

最后一段就是与老克腊了,相差二十多岁的黄昏恋,很多人觉得荒谬,但荒谬之余是苦涩的,就像我们学校有个学长发表的一篇小说《吴蓝花》的结局一样,年老的吴蓝花对着别人的新郎说“娶了我吧”,荒诞又心酸。王琦瑶一直是渴望爱的,老克腊激起了她最后一点的青春激情,可是老克腊和康明逊一样,没有足够的勇气,他们谁都没法给王琦瑶一个承诺,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

程先生,可以算王琦瑶爱情里的炮灰了,他给王琦瑶一生的走向开了个头,却始终没法参与到她的生活,王琦瑶是有点利用他的,当初为了激怒蒋丽莉和他在一起约会吃饭,后来也是因为长日的无聊和他一起约会吃饭,他们做着类似情人的事情却不是情人。我觉得王琦瑶一生所遇到的男人没有一个比程先生更爱他,这就是备胎的痛苦。

王琦瑶最后死于社会的渣滓——长脚之手,叫人唏嘘,饶是风情万种,不过惨淡收场。作者暗示了王琦瑶的死最终不过是个无头案,上海这地方,有太多的无头案了,像这样的独身的女人,更没人会在意,她死了,只不过是上海的巷弄里又多了一个流言而已。

长恨歌读书赏析 第(2)篇

看完写点什么呢……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晓敏老师在文学课上提到过关于女性的什么…… 具体忘了

书里是真的有很多细节的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或者是一类东西一类人的描写 这些一向都是我不感兴趣不喜欢也没有耐心看的内容 可明明这些内容才是最精华的 从探究主题来讲 目前我的情况就是看个红火热闹 道行太浅还

对王琦瑶这个名字总有种莫名的情愫 王瑶 王琦瑶…… 诶 确实是像的 故事从她还懵懂青涩的年纪开始 去剧组“探班” 试戏 拍照 成为所谓的“沪上淑媛” 一路膨胀却又小心翼翼的成为上海小姐的三小姐 而后成为情人情人死后留下一笔能保障她未来生活的金条 后来的毛毛娘舅(生下女儿) 俄罗斯混血 拍照先生 老克朗(都忘记名字 懒得再翻一遍[捂脸])所有的男人都是她生命中的过客 她愿意与厮守的不能因为她放弃正常生活 愿意与她厮守的她给不了爱情 最后还是因为金条被长脚杀死 在我来说确实是不能理解她的这种成长方式 可这就是王琦瑶们的时代 这所有故事的发展 也都代表着当时整个上海的风气 节奏快?浮夸?纸醉金迷?从一个小城市到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她需要这样的成长 从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的跨越也需要 应该要说社会是什么样人就是什么样 还是要说人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看起来是相辅相成 好像跟先有鸡还有先有蛋这个问题也有一点相似之处

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时代的开始

好的东西总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相信会越来越好

长恨歌读书赏析 第(3)篇

文字所到之处全是画面,和谐委婉,读来像正值年轻画着淡妆的女子给人的感觉般舒服,然而也正是强烈的画面感才将这悲情反衬淋漓。

        老上海是一座风情万种的城市,它喧嚣而聒噪的更替着,努力走在摩登沿,灯红酒绿。容纳着新生事物及其新面孔,却也不能完全剔除它原本的样子,以及那群打上特定时期烙印,能够反映老上海痕迹的人。

        王安忆选了王琦瑶的一生来讲述属于一个时代的一座城。人城融合,偌大的城市掩不住内心的悲凉,再怎么繁华,再怎么奢侈,似乎逃不开冥冥之命。这城一边能在你风光无限时,所有元素都簇拥而上的向你靠拢,证明你荣光,却一边又不屑的想要尘封即使曾经荣光但现在就是小人物的不堪。

         一生回首却几分悲凉,城市依然还是更替在聒噪中,满心疮痍,却还期待爱情,每一次都是满心投入,后来伤痕累累。但她却从未低头,她高傲的不屑着。如此让人唏嘘的感情状态,却不足以让她枯萎,她还是高傲的活,就这样一辈子。全心期待爱情,这爱并不卑微,似乎一生都在死循环。但我想问,假如人期待感情,这总没什么错吧?期待一生,却也未能善始善终,大概才称得上长恨~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