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说,说一个更好的未来。
看看听听,听听停停,总算看完了,就在刚才,花了三十分钟又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形成以下读书笔记,不敢称点评,只能是笔记。
文中不止一次引用柏拉图说的这样一句话:“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我要说,这本书,这些个故事,老白讲得好、讲得客观、讲得有深度,让我能清醒的认识现在的小人性和大国情,更有利于把握未来。
本书由多篇演讲(作者叫聊天)汇集而成,对象有国内大学生、媒体人,国外大学,发改委等。主题很多,凭印象做个笔记归纳:
劝勉年轻人,不挣扎不绝望不叫青春,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受得了挫折,面对起失败。其实青年时代的失败不过是人生历程中的沧海一粟,回头看看,不算什么,失败催生变局,变则通。失败意味着更好的开始。
探讨幸福是什么,幸福不仅和国家有关,和环境、制度有关,更和自己的心态有关。
做点无用的事,不要太功利。无用之处有大用。无用是最昂贵的,闲下来,思考自己。所以未来中国的创造力,一定是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发呆、开始思想、开始与众不同、开始另辟蹊径、开始被鼓励并乐于做无用的事情。
感触和表达之间还有追寻,要注重过程,多思。
多读书,不同阶段读不同的书。读高于自己的书成长更快。作者也说出了自己的读书历程,举出了四个时期的代表读物。(1)人生最初十年的新华字典,让他发现另一个世界的美好。(2)第二个十年《朦胧诗选》,发现语言美,理发了想写的欲望。(3)第三个十年《曾国藩》,读别人的故事,丰富自己的人生。(4)第四个十年《道德经》,让他豁然开朗,内心更加平静。这些不能再同意,特别是道德经,值得反复读,确实能帮你打开世界,带你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它与你的情绪产生共鸣,陪伴你度过一段时光,让你品味出无用为大用的乐趣。它带你面对内心,面对人性,面对生命。它还可以提供智慧、抚慰和解决之道,在你行走艰难时,为无门之处开门,让无光之处有光。”
古典音乐鉴赏,古典音乐其实不古典,它演绎的依然是当下。第一是那种现代生活所不具备的田园般的纯净;第二是人性,最本质的人性。反映的还是拯救和希望。希望我们都能产生共鸣,不是听懂。
作者专门辟出一讲来讲《道德经》。这张没细看,老白是为它平了反,赞成!因为我也强烈推荐老子的五千余文,真是包罗万象。81章每章都让人深思,读完会让人厚重,沉静,通达: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江海居下,为百谷王;生性柔弱,死性坚强等等。
讲一个新闻人,媒体人应具有的素质。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传播有一个重要规律:没有细节就没有公信力。细节是一切文化产品的立命之本。
谈文化,有学历没文化的太多了。我总结一句就是“德”字当头,无德,学历就是草纸。
老白对新媒体的注解很到位:新媒体之“新”,可不是体现在互联网的形式本身,而是互联网背后的机制:进人、奖励、速度、自发工作、没有上下班的概念等。关键是激励机制,对人的活力与能力的调动,并自觉按规律办事。
教育,人性,每个人心中都并存着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制度和人,激活了你的哪一面。
医疗,医患关系。如果医生的科研成果和高收入水平可以得到制度上的认可和保障,您认为他愿意做这件事吗?没人愿意,他是被逼的。可能相当多的一流人才,不愿再进入这个行业当中。将来,难道我们不得不接受二三流的人才,来为我们保障健康吗?历史的演进中,人性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环境。如果环境激活了人性中向善的一面,每个人都形成自我约束,展现出更多的道德感,集合在一起就是正能量。
中肯客观的谈了中国现状,弊端,客观的评价政策。他把国家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四个年份、四个数字,或者说四个跨度去定,即百年中国、六十年中国、十年中国和2012年的中国。说到了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和影响,以及要塑造什么样的形象于国际。
正如他后记中说的一样,本书题目千差万别,不过是在说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现实也许还有很多的无奈与失望,能支撑我们前行的依然是明天。
他谦称:我和同行只是偶尔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大多数时间,都是想办法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坏。
白岩松是一个相对公正客观的人,制于身份又不止于良知,在他不被所谓的“法办”情况下,分享更多的现实和方法,这关乎胸怀和坦荡,我等该鼓掌喝彩。
愿我们都有个好的未来吧!
白说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近十年了,走了网络和移动终端,不太爱看《东方时空》了,但是仍然记得节目刚出来的时候,我自己心里对他的喜欢,即便那只是一个小学生,不能全部理解里面的事情,但是我仍然记得白岩松说:现在观众看我们,总觉得是卖假药的……nn 多少年过去了,《白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诚!白岩松没让自己做一个“卖假药的”!而且说出了很多“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东西…n 很多内容是能够引起共鸣和思考的,看完之后接着评论,也只是想抒发一下看过之后心中的一种感慨,后面可以随时翻看,感受里面的思想!nn 也期待白岩松下一本书,可以肯定随着时间的延续,他会有更多的思想和感触,能分享给我们,给我们一些启迪和思考,无愧一个媒体人,无愧一个中国“公民”先驱!nn 讲好中国故事——知易行难!
白说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翻开这本书我正在读大一,正在实习。正好看到白老师的一句话,刚大一就开始担心四年后的自己,巴不得早点步入社会,积累多的实习经验,正中其言。也许是刚好处于这个年龄段,读了感触很多;当前社会,很少有人再谈梦想,“我有一个梦想”现在都变成了一句“流行语”,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梦想。作为新闻人,白老师的一字一句都有其道理,都能引起共鸣。三十岁之前可以尽情的选择,尽情的失误,但是三十岁之后就要做一个慎重的选择,自此之后便不再疯狂了,所谓“二十不狂没出息,三十尤狂没出息”大慨就是这样吧!白老师也说到国家的变化,在我这个年龄段不是很能懂,但是起码让我知道,并不是中国都是差的,别的国家都是好的,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信心,凭什么让别人对你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