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它讲述了10个青年男女在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避难于别墅里发生的事情。他们在10天时间里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所讲故事包罗万象,有历史事件、民间故事也有传说。透过这些故事,作者歌颂了现实生活,赞美爱情,谴责禁欲主义和封建贵族、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整本书散发人性自由之光。意大利评论界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
十日谈读书赏析 第(1)篇故事良莠不齐,虽说是薄伽丘写的,但我更倾向是薄伽丘整理的合集。
- 《十日谈》确实是非常出名,历史书上曾经多次提及,被称之为《人曲》。匆匆看了一遍,但却始终觉得有些不够精彩。有时间再看下但丁的《神曲》,也可以做下比较。
只不过细想一下这本书的确也符合当时文艺复兴运动的特质,人权的萌芽开始出现,市民开始反对教会的统治。。。这样一来的话,这本书相当于对抗讽刺教会昏暗统治先驱。
- 对于先驱来说偏激、赤裸、血淋淋便使得我们更加容易理解了,尤其与历史相结合来阅读的时候,更加有着身临其境之感。
- 我想这同时也是一个试验试错的过程,那时候也只有猛药才能给人最直观的冲击。
文化差异还是过大了些吧,有些故事我实在无法理解,权当看后一品尔。
十日谈读书赏析 第(2)篇读后感
这部由意大利伟大作家乔万尼•薄伽丘创作的长篇小说曾一度被列为禁书,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初期的产生了深远的思想影响。看这部作品一定要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阅读理解。在这100个故事中有这么几个人文特征:一、教会神职人员都被描写成道貌岸然、荒淫无道的伪君子。二、皇宫贵族是品行高尚、道德至上的捍卫者。三、低层民众道德沦丧、偷鸡摸狗犹如行尸走肉。四、中层商人大都尔虞我诈、昏庸无道。五、妇女分等级,低层妇女淫乱无道,贵族妇女忠贞情操。六、爱情观即为性爱观,不管成婚与否似乎追求爱情永无止尽。七、尊重并挖掘人性的本能,鞭挞了天主教派的虚伪。八、去恶扬善,颂扬“真、善、美”。
看完这部小说,我会想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同样是歌颂爱情揭示人性,叙事手法却完全不一样。我也想起同时期的著名作家雨果,昨天清晨被付之一炬的80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笔下的艾斯米拉达身居丐帮追求爱情,与阿西莫多灰飞烟灭。
这部作品在欧洲战乱纷飞的年代也反映了教派混乱,民不聊生,道德沦丧的现状,深刻发掘,会发现充满了西方哲学的人文思想。
十日谈读书赏析 第(3)篇《十日谈》里的三观会让人爆炸!
小人幸福,海盗幸福,坑蒙拐骗者幸福,
众人幸福,神父不得幸福。众人因爱而生,为爱牺牲。
打着爱的名义,不论纲常,不顾伦理,生前受众人敬仰,死后葬于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