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四十自述(精装)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四十自述(精装)
作者:胡适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领袖、宗师,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论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这部自传不仅完整地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家乡、他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活动最多的北京,在此都有描述,这些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
四十自述(精装)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今日读完。对胡适的成长过程,对中国的文学革命,有了深刻的了解。

胡适从小读私塾,熟背了四书五经,又因他母亲多付了先生银洋,得到先生讲解,对四书五经便也理解得比其他学生深透。其他学生家长没有多付银洋,先生只让那些学生背诵而不给讲解,那些学生中便有光背诵不理解而不想学或难以长进。

胡适从小熟背并理解四书五经,一是本人专心和聪慧,二是母亲的期盼和影响,三是虽已去世但曾当官给家里留下几千大洋的父亲提供的吃利息生活的物质基础。胡适不信鬼神,不是始于自然科学的学习,而是从传统文化神灭论的论辩比喻中悟得。

后来胡适到了上海,又上新式学校,补习了数学、自然科学和英文,一边学习一边办报,还曾当过教师,虽然生活艰苦,但他穿皮鞋穿皮袍穿绸马褂,雇有仆人,还寄钱回家供养母亲。

接着胡适出国留学。他开始选学免费的农学,当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文史方面,他又专攻文史了,终成文始大家,精通古今中外文学。

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基于对中国文学形式历史发展的认识和西方拉丁文发展到德文、法文、英文的历史认识,以及与同伴书信往来中的争辩和讨论的感悟。他革命的程度达到采用白话,废除汉字,采用表音文字。白话就在胡适等大家的推动下到民国时成为法定国语。

该书是胡适不同时期发表的回忆自己成长和参与文学革命过程的文章的集子,结构上不是一个有机整体。

四十自述(精装)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人评胡适为民国第一真君子,儒雅高尚肯助人,知识渊博有襟怀。读其自传,知其学识与襟怀所从来处,知其为人情操皆有因果,天资聪颖,勤学不辍,慈母苦心教导有方,家庭复杂难处催其早熟自立。父亲的早逝,长兄的不堪,债主的催逼,慈母的酸辛,兄长嫂子们的脸色,这些生活的况味与坎坷,锤炼其意志,丰富其心灵。苦难是人生的大学,奋斗是振飞的翅膀,胡适是最杰出的学生。读本书,可见到胡适透辟的思想,丰厚的知识,坚强的自信,崇高的人格,开阔的眼界,大胆的见解,看到新文化运动中勇敢的战士,看到为民族发展为国家未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智者。

四十自述(精装)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四十自述》是胡适先生著的自传,主述倡导推及白话文学之新文化运动历程的艰辛曲折,是一部值得逐文逐字慢慢地细细地品读的著作。

《自述》写了幼年受教于父母之启蒙,写了少年背井离乡赴沪求学之勠力,写了博闻广识予他洞企新旧文化之别,写了信观音信菩萨到基督之圣经再到坚定的无神论之思想转变,写了海外求学首启新文化萌芽之探讨,写了同道之友箴言驳斥到局部认同,写了陈独秀协他摇旗呐喊开辟新文化运动之滚滚洪流,写了科举废除之廿年空窗期间同道中人谋求白话之形式发展,写了古文白话之演变必然,写了先秦诸子百家汉乐府之雅,唐诗韵律之美,宋词句式之自由无拘,元曲清小说白话之诙谐活泼,写了白话文学要创立平等语言文化之重要性,写了……

顺着文思路径又添置了几本被荐的书,温习了几篇快要忘却的小说诗词,收获很多,在工作家务劳作之余,倚窗读书至夜深也不觉困倦。

这本合上,继续前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