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空谷幽兰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空谷幽兰
作者:比尔·波特
空谷幽兰,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袤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在困扰着比尔·波特的问题。因此,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了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
空谷幽兰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起。抓住我眼球的几个关键字眼是“一个外国人寻找中国当代隐士”等字眼。起先,“寻找隐士”强烈的唤起了我的兴趣,一口气囫囵吞枣看完。第一个感想是向原作者(比尔.波特)这个美国人致敬。一个西方小老头,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士。对于中国汉学传统文化如此的耳熟能详,娓娓道来的为我们印证中国隐士文化和中国历史变迁的关系。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作者又何尝不是一位富于探险,普世的隐士呢。第二、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东西方两种政治结构的不同,导致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这难免给此书留下一些欲语还休的暧昧。虽然作者无法过分的提及,往往一笔带过。这些如同全家人的一块旧伤,访客口里刻意回避,可是愈发使人尴尬和痛心。第三,囫囵吞枣读完,感触良多。在此之前,一提到隐士,所有人想到的就是世外高人,爱侠者想到飞檐走壁,武艺高强。舞文弄墨者大抵都想到如鬼谷子,孔明一般洞悉天下事,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跟随着作者跋山涉水走完这一程,让我们对隐士这一古老神秘的生存状态有了不一样的了解。对中国古老的道,不论是在宗教信仰层面还是文化根源都有了更为新颖的观察视角。这在我们这个国度来讲,这是异常宝贵的。第四、也许是机缘巧合,我最近也一直在反思。在当下这个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作为一个极其渺小的个体,我们还在沿用粗浅,笨拙的不断扩大态势的个位数加法的谋生方式在与这个世界对接。这必然使我们精疲力尽,而结果却与我们的期许南辕北辙。我能想到的就是聚焦,极简。我希望自己开始些许的改变。这本书映入眼帘,于我无疑是契合的。书中隐士的生存方式,信仰和坚定的信念对我来说有醍醐灌顶般的加持效果。至少打开了一扇窗,值得余生深入了解。最后,我想说,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为我们这个国度从古到今的政治流转既提出了内在(画外音式)的剖析。也给新中国的伟大政治家们予以了肯定。这应该是让朝廷感到欣慰的事情。

空谷幽兰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我相信,有时候独处能带给人更多的智慧和仁慈。隐士也是中国文明里浓重的一笔吧,我无法评价建国初期那场文化大革命到底毁了多少宝贵财富,销毁了多少文明。但现在很多传统的文化维护的也依然不够好,没有足够的重视。作者,一位外国人,都很清楚隐士存在的重要性。遗憾的是虽然有道教协会,表面似乎是一种维护,但是又大力发展旅游业,那些以前隐士们静心修炼的高山再也不清净。。。不知道有没有那么一天,各种文化都有各自自由发展空间,我们中国的古文化古文明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对待。。。
起初是被书名吸引了,自认为与 幽兰 二字有不解之缘。翻开书有点被惊讶到了,作者竟然是一位外国人,能把咱们中国道教今世前生,中国地理研究的那么清楚,着实令人敬佩。很多数据可能很多道教协会的人掌握的并不全面,作者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不辞劳苦,翻阅过无数高山。文中把道教由来与发展等考察得比较非常清楚,文中偶尔会提到一些与主题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增加了些趣味性。
总之,此文对喜欢宗教的人而言可以提供不少参考和线索了。
 

空谷幽兰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在欢乐颂里看到这本书,很高大上的样子,忍不住好奇心 ,过来一观。

作者是一位国外的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的中国迷,准确的说是一位中国隐士迷。为了寻访隐士,走遍中国的名山,这里目前为止,有终南山,华山,太白山等,相信一定还有其他是书里没有提到的。他寻访的那些隐士,有的出于自身的理想追求,有的是半路出家 ,具体原音不一,有的是被人骗了,总之,他们都成了隐士之一。有道士,道姑,禅师,方丈,和尚等。

他们各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清淡贫苦,逍遥自在自不必说。这位隐士迷一一的拜会,交谈,知道了他们一些经历,等过得过程,和最后达到的成就,是些心灵的高度,不是我们这些俗人所能及的。

后来,他回来了,到了西安古城,在熙熙攘攘的街道穿行,偶遇一座古寺,处于本能的好奇,叩开了寺门,谈下来发现,竟是层拜会过的一位禅师的徒弟等人。问他们为何不像其他寺庙开门迎客,收些香火钱,答业解惑之类。他们淡淡的说,太过吵杂,会打扰了他们的清修。

后来,他终于明白中国的一句古语,小隐隐与野,大隐隐与市。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