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白鹿原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同名电视剧由张嘉译、何冰、秦海璐、刘佩琪等人主演。当代文学里程碑之作,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一部记录“民族的秘史”的长卷,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
白鹿原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波诡云谲的民族秘史

两个家族的明争暗斗

三代之间的爱恨情仇

类似于《平凡的世界》

但比它更晦涩、更真实

        如果说《平凡的世界》是建立在时代变革背景下的奋斗史,那么《白鹿原》就是社会更替间的思想演变史。

        白嘉轩始终守护乡约,并以此为一生准则,有气魄,有原则,但他守在家中的子孙却功绩平平,白孝文在鹿子霖的“精明”手段影响下甚至成为了“反派人物”,与之前那个有父亲影子的准族长截然相反,可见人生经历对人的改变有多大。唯独“闯天下”的白灵成为烈士英雄。

      鹿子霖毫不例外地继承了家族攻于心计的传统,两个儿子却在朱先生的指引下为“国”为“党”无私效力,鹿兆鹏甚至成为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物,为家族“翻身”。

        这种说法其实有失偏颇。什么是评价个人功绩的标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标准是时刻都在变化的:封建时期的标准是守护家族传统,做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两党合作期间的标准是积极入党,剿灭军阀;抗日战争期间的标准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两党战争期间的标准是讨伐异党……     

        从“天朝上国”到新中国成立,《白鹿原》几乎跨越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注定每个人的经历是坎坷曲折的,也注定会有性格鲜明的人物脱颖而出。说实话,白鹿原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

        喜欢白嘉轩这个封建家族的代表,恪守乡约,为人正气,尽职尽责,宽容大度。用黑娃的话说:“腰板挺得太直了。”

        喜欢鹿三,虽然是白家长工,却时刻为白家着想。白嘉轩喜欢叫鹿三“三哥”,不是因为客套,而是鹿三值得他这样叫,他白嘉轩也始终把鹿三当做兄弟,鹿三也对得起这一称呼。虽然断绝了与儿子黑娃的关系,但鹿三依然正常生活。而打死小娥是鹿三人生的转折点,精神饱满的鹿三变得迟缓呆滞,让人心疼,也令人感慨。鹿三去世时,白嘉轩的一句话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白鹿原上最好的长工去世了!

        喜欢黑娃,虽然当过土匪,败坏族风,但对这个人丝毫恨不起来。可能因为他是敢作敢当的代表性人物吧!敢于突破封建思想追求爱情;勇敢无畏地在原上刮起“搅风雪”;主动向朱先生学习文化,提升涵养;从不背叛兄弟,哪怕担任保安团团长也不出卖共产党;审时度势,毫不犹豫地进行国民党起义……可我不喜欢他的结局——没在战争中牺牲,却被自己人陷害!

        这样的结局在《白鹿原》中太常见了。怀有一腔热血、勇敢反抗封建家庭、积极与敌抗争的机灵鬼“白灵”,牺牲在领导的错误政策下;同样敢爱敢恨,虽选择国民党却依然显示出领导能力的鹿兆海,在国共内战中牺牲。鹿兆海的牺牲本不觉得可惜,毕竟有战争就要有人死亡,可小说借朱先生来说明战争实质难免让人感到愤慨——本以为是为国捐躯,谁想还是因为窝里横!

        “自信生平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这是黑娃写给朱先生的挽联。谈到朱先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朱先生像神一样生活在白鹿原上,不仅是因为他学识渊博、料事如神,更是因为他高洁的志趣,随时适应社会潮流的思想。原上大大小小的事,似乎没有他解决不了的;数年来原上纷争冲突众多,却没有一个人与朱先生树敌。朱先生生活的书院位于白鹿原的角落,似乎是以第三人的视角看待原上的一切,先生为编纂县志呕心沥血,也许就是给朱先生一个客观的人物定位吧。

        与此相应的是另一位先生——冷先生。冷先生相对而言比较世俗,但在原上也算是客观公正的人物代表。可能因为医术高超,看惯了人间生死,冷先生时刻都可以像他的姓一样,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混乱的时代需要他和朱先生这种类型的人物来维持一份平静和安宁,这是否也是作者的意图所在呢?

        原上的女人也令人印象深刻。仙草是白嘉轩的第七个女人,这似乎是命中注定,不然为什么唯独仙草没有遭到“洞房”厄运呢?正是她的存在,让白家得以延续,让原上的故事得以继续。

小娥在一定程度上是白鹿原众多人物变化的源头。黑娃因为她与父亲断绝关系;白孝文因为她被扫地出门;鹿三因为她瞬间衰老…鹿子霖并没有因为小娥而改变,因为他本来就是好色的人物,反而是小娥的存在让读者进一步认清他的本质。然而,小娥真的十恶不赦吗?她不过是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罢了,谁让她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呢?只能凭姿色获取想要得到的东西罢了。

文章以鹿子霖痴傻死亡为结局。

“白嘉轩俯下身去,双手拄着拐杖,盯着鹿子霖的眼睛说:‘子霖,我对不住你。我一辈子就做下这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我来生再世给你还债补心。’鹿子霖却把一颗鲜灵灵的羊奶奶递到他眼前:“给你吃,你吃吧,咱俩好!”白嘉轩轻轻摇摇头,转过身时忍不住流下泪来。”

白嘉轩对不起鹿子霖的事便是偷偷换地——有白鹿飞过的地。而鹿子霖一生似乎都在针对白家,想给白家下马威。然而,斗了一生,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变得痴傻,什么都不清楚,什么都不知道。神秘的白鹿究竟象征什么?福气?灵动?生命?还是……总之,无论是什么,原上的生活还在继续,只是时代变了,生活在原上的人变了,仅此而已。

白鹿原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几年前看过一次,偶然一次机会,在《学习强国》上看到关于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的纪录片,颇为感动,陈老操着一口地道的陕西话,向采访人员,介绍他的构思、取材、调研,而后在一间小屋里披阅数载,最终成稿。

故事一开头即抛给我们一个奇怪的现象,主人公白嘉轩克妻。娶了死死了娶,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精力,最后我归结为:风水问题。

白嘉轩自从把鹿子霖的“白鹿宝地”换过来之后,一路开挂:妻和子都活了下来,顺位继任族长,累积了大把的财富。

一、家教的重要性

白家特别注重家教,白嘉轩严守祖上的家训,处处以身作则,以此治家治族。文化虽不高,却深谙为人处世之道。他曾说,“我这辈子就没干过偷鸡摸狗的事儿,有什么话明面上说”。

正是恪守并改良前代治家理念,用家法、族规把白鹿原治理得井井有条,颇有唐代时候的义州陈氏十世同居的气象。


同辈的鹿子霖与白嘉轩较真了一辈子,最后大儿不回,二儿战死,红军解放的时候又因为任职国民党而被批斗,暮年之人,渐渐露出了下世的光景。回家后就疯了,死的实在凄惨。鹿子霖看不起祖庙祠堂之类的,“白嘉轩就会鼓捣这些,他老了又让他儿子来操办这事”,其实祖庙祠堂是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凝结点,作为家族的一员,你不服管教就是大逆不道,人人都可以唾骂你;而通过填族谱,安民心的作用又举足轻重,瘟疫蔓延,人心惶惶,每家每户都死了人,生者恐惧都无法惦念死者,通过祠堂的震慑作用,八分安生者,二分才是安死者。

二、白鹿原上的牺牲品

1.黑娃领回来的小娥在白鹿原引起过很大的波浪,首先黑娃因为这个媳妇儿和父亲分裂,白嘉轩也不让他入宗祠祭拜。而后黑娃“农协”失败,逃亡去了,留下小娥。在半哄半骗中,鹿子霖上了小娥的炕,而后小娥的淫心被撩拨起,成为人尽可夫的女人,后来诱惑了白孝文,打了白嘉轩的脸,白家父子决裂。这一切其实是鹿子霖的阴谋。

而通过梳理文章,其实小娥是受不了前夫举人的侮辱,每天晚上都要把枣子塞在她的私处,然后隔天早晨举人再取出来空腹吃下。而且几乎没啥性生活,就是娶了个花瓶回来摆设。

小娥一开始并不是真心喜欢黑娃,只是想找个人排解一下寂寞,后来东窗事发,黑娃流亡,小娥被休,而后两人一起成了家,生活虽苦也算快乐。小娥后来和白孝文在一起,疯狂吸食鸦片,后被黑娃的父亲鹿三,一梭镖插死。之后变成恶鬼,附身鹿三。

2.冷先生的大女儿

这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鹿子霖大儿子鹿兆鹏接受新式教育,不愿意被安排婚姻,故这个大媳妇儿守了好多年的活寡,守出了心病,满足不了生理上的需求,是被活活憋死的

三、最好的先生和最好的长工

1.最好的先生。朱先生是个不第秀才,没中科举,回乡倒是做了个逍遥人。他是白嘉轩的姐夫,把一生都献给了白鹿原,白嘉轩和鹿子霖办学堂的时候,来请朱先生出山,朱先生竟然朝他们跪下:“功德无量啊,建祠堂是兴一族,属于一己之事;办学堂是兴万家,我代表白鹿原给你们俩磕头了”。

大是大非面前也看得很透。清朝灭亡,对于他有知遇之恩的原清朝县令到甘肃招兵买马,杀回潼关,誓要屠城,朱先生一人上路,几句话反而把他说退兵了,救了满城百姓。白嘉轩遇事不决,来找朱先生商量,朱先生往往用一两句籤言就点明了其中利害。白嘉轩受过不少点拨。

仙风道骨,死前七日已安排好后事,死的时候变成一头白鹿飞走,死后有“破四旧”的傻狍子们掘他墓穴,偷鸡不成蚀把米,被朱先生安排的妙语着实骂了一顿。

2.最好的长工。鹿三在白嘉轩家打了一辈子长工,白家对于鹿三早就视为一家人对待了,鹿三为人忠厚肯下苦力,而且不贪心,懂得感恩、报恩。白嘉轩最靠得住的人莫过于他,因此在得知三儿孝义不育的时候,安排着让鹿三的儿子兔娃和自己三媳妇儿圆了房。但是却气死了自己的母亲。此中是非,自予后人评说。

但是今日有人把白嘉轩批判成“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守旧冥顽不灵者”,我就觉得有失偏颇。他是族长,族规家法就是他的尚方宝剑,他也不滥用,也不徇私。自己大儿子孝文犯了淫,直接到祠堂里上族法,抽的孝文鲜血淋漓,分家断绝来往。

当白鹿原开始闹革命的时候,两派相争,他却是明哲保身,谁也不参与,你们打你们的,我也不看热闹,治好我的家种好我的地就够了。这使我想到了褚时健当年在玉溪卷烟厂任厂长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斗他们的,我搞我的生产,那些批斗我的人,会后还来和我道歉,说是不得已。褚厂长您在背后搞生产支持我们的活动,我们在前面也比较好开展政治斗争”,如此心境如此处世之道,因此最后也没有被那些斗争的漩涡卷进去。

白鹿原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电视正火的那段时间看的,想着电视这么精彩,一定要看看原著,看了十来个小时。

二者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大抵是为了符合现代人的“三观”,电视对人物的性格和有些露骨的剧情都做了修改,所以那会儿隐约觉得有些违和。

比如,白灵的出生,原著是没有白狼叼走,黑娃来救这一段的,电视可能是为了强化白灵后面不平凡,加了这段;再一个,就是关于大烟的种植,电视说仙草和白嘉轩在阻止村民,书上最后大家一起种,整个白鹿原上都摇曳这美丽又致命的花朵。

另外也对一些情节做了删减和更改,我最喜欢的一段是,电视开篇就剪辫子,私以为更震撼。

哈哈哈,变成了电视剧和原著对比了,其实我不是原著粉,两者都有可取之处。

书看完了,长叹一口气,终于结束了…佩服陈老先生的文笔,白鹿原上的每一个生命都写活了,鹿子霖的坏、白嘉轩的硬、小鹅姐的挣扎、黑娃的不幸、白灵、兆鹏和兆海的追求…真真是把人写活了,看得我我好像也跟着原上的人活过一回。

感触最深的是小鹅姐这个角色,饱受苦难,在财主家受尽折辱,好容易跟着黑娃过上“正经”日子,可过去的磨难如何能消除,最后跟鹿子霖、孝文厮混。可要说这苦难是她自作自受,也不尽然,被卖进地主家由不得她做主,这断不幸也奠定了她后来的悲剧…

(想好了再补充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