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听人说,要想了解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就看看狄更斯。这部《雾都孤儿》算是狄更斯的早期作品,描写了一幅中下层社会,善之花与恶之花竞相开放的众生相。书的前半部分极尽描述了奥利弗的悲惨遭遇,一出生便成了孤儿,在福利院饱受非人的摧残,做学工时又被侮辱欺负,后来被绑进贼窝虐待教唆,还差点丢了性命。再加上狄更斯对社会环境的描写触目惊心,恃强凌弱黑白颠倒,一点都不吝笔墨来揭露社会的残酷和黑暗。看到这只觉得狄更斯对自己书里的人物真是下手太狠了,还叫什么《雾都孤儿》,直接改成英国版的《悲惨世界》算了。也就是在奥利弗受到枪击,性命垂危的时候,这段描述特别打动我:“他往四下里看了看,看见不远处有一栋房子,也许他能够走到那里。他们可怜他的处境,可能对他生出怜悯之心;倘若他们没有怜悯之心,他想,死在靠近人群的地方总比死在孤零零的旷野上强。他使出全身的力气做最后的努力,踏着踉跄的步伐朝着那栋房子走去。”n奥利弗从出生到现在,在遇到的人中,从来就是恶人比善人多,人世间的苦楚和残酷,没人比他更清楚了。按照这样的成长轨迹,就算他变成了反社会人格也不为过。可事实是,奥利弗始终没放弃对人群的向往,心里还存留着对温暖和善良的渴望。看到这里,才渐渐觉得,其实狄更斯待奥利弗也并不薄,他给了奥利弗最重要的东西——一颗永远不吝去爱、也永远渴望被爱的温柔心灵,和一副永不绝望的热忱心肠,这是最幸运的了。是他坚守的善良和纯洁让布朗洛先生和梅利一家坚定地爱护他,甚至感化了南希,让她愿意站出来拯救他的命运。想起《夏目友人帐》里也有同样的情景。有人问夏目:“你小时候经历了那么多的不幸,为什么你没有变坏?”夏目说,因为害怕变坏了之后,就更没有人愿意收养自己了。无论是奥利弗,还是夏目,他们过早地经历了人生的颠沛流离,却依然能清楚地知道,爱与被爱,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被伤害过一万次,在第一万零一次的时候,还是能以赤诚与纯洁直面世界,在我看来,这就是最大的勇,和最珍贵的善。小说里,奥利弗苦尽甘来;动漫里,夏目也获得了幸福。诚然,世事不如书,没有这许多离奇曲折的巧合,更不是每一个善良的好人都能被世界温柔相待。但是,这些感动依然会在心头氤氲沉淀,让了解社会之残酷和黑暗的我们,让对世界不抱有任何虚妄美好的期待的我们,让戏谑感慨“人间不值得”的我们,也在那么一瞬间,被人性的温柔所照亮。
雾都孤儿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我记得一句话,但是已经忘记了这是谁说的。想要成为飞行员,你就必须先去适应飞行;想要成为运动员,你就必须先去学会奔跑;想要成为教师,你就必须先去学会学习;那么,你想要成为你个至好至善的人,就得先去经历至坏至恶的事。r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在途中要么放弃,要么沉沦,要么逝去。不仅仅是因为受不了孤独,受不了冷眼,受不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在这其中,不止存在诱惑,还有逼迫和沦陷,稍微一不注意就会陷入沼泽,深入迷雾。这不仅仅要拥有独立的品格,良好的德行,还需要一盏灯,一块指路牌。诚然,奥利弗融入骨髓的善良和坚强为他开辟了道路,布朗洛先生、罗斯小姐等许多人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r
环境因素的影响的却是不了忽略的,它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有可能让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也有可能让我们误入迷途乃至无法自拔。狄更斯的奥利弗是幸运的,不仅赋予他优秀的品格,更安排了形形色色的人和祸福相依的遭遇。r
没有最好的人,也没有最坏的人。在我看来,即使蒙克斯、赛克斯、费金这类人让奥利弗深陷囹圄,但也让他看透坏人的伎俩和嘴脸。坏人让奥利弗学会明辨是非,好人则让他拥有光明未来。估计狄更斯身临其境,同情奥利弗,在他身旁安排了一位身处黑夜却闪烁星光的南希。在我看来,没有这位善良的姑娘相助,奥利弗的未来可能还身处迷雾吧!r
时值傍晚,余晖未落。不知道还有没有如同奥利弗,或者比之更凄凉的人身处困境。也许这话说的并不正确,因为——每个人的一生,总是充满困境,充满坎坷,虽不及奥利弗。我们贫穷,孤独,偏执,被歧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何必在乎他人的看法,博取别人的赞扬,同情?只要躯体还在,灵魂还在天真地蹦哒着就行了;只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就行了;只要不是败类,哪怕是普通人不也是很好的吗?
康德说:“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天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如果没有触摸墨水,不依然是一张白纸吗?如果没有迈入淤泥,不依然是干净的双脚吗?带着指南针进入深林,依然能够走出迷途;划着小船趟过河水,依然能够到达彼岸。我们生来就是一张白纸,关键在于,我们想要画什么,如何画?
雾都孤儿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雾都孤儿
查尔斯·狄更斯
>>两个历经逆境磨炼的孤儿记住了这样的教训:宽厚待人、互相友爱、真诚感谢保佑和保全他们的上帝——凡此种种,皆已无须赘述了。我已经说过,他们确实很幸福。没有强烈的爱,没有仁爱之心,没有对以慈悲为准则、以对世间众生的爱心为伟大特征的上帝的感激之忱,是永远得不到幸福的。
貌似是初中时候看过的一本书,忍不住再来看一遍,因为很多细节已经记不得了,所以看着还是陌生又熟悉的感觉
看完这本书后不禁感叹于作者的写作能力,书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与形象都描绘得非常生动饱满——善良弱小的奥利佛,温文尔雅的布朗洛先生;慈祥博爱的女管家;美丽谦逊的罗斯小姐;狡猾奸诈的费金;阴狠残暴的赛克斯;还有悲苦软弱的南希……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仿佛能看到每一位主人公的喜乐悲欢,他们的自甘堕落,他们的痛苦挣扎。文学大家的著作到底不一样,其扎实的功底终究是很多作家比不上的,突然期待《巴黎圣母院》和《双城记》带给我的惊喜。
《雾都孤儿》全书描述大多数阴沉黑暗,有社会最底层人们对生活的麻木与得过且过;有资本家的丑恶刻薄与中饱私囊;有被社会腐蚀糜烂的灵魂……当你以为《孤儿列车》当时社会的情况已经让人足够揪心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本书给你带来的世界更加不堪入目。正因为如此,善良的主人公才会这么让人疼惜恋爱,那些虽衣食无忧但纯真可爱的人们才会倍受读者尊敬与喜爱。
无边阴冷黑暗中的一丝温暖光明多么弥足可贵。愿你永远高贵善良,无论何时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