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牛棚杂忆(精装珍藏版)读书赏析(3)篇

牛棚杂忆(精装珍藏版)
作者:季羡林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对文革时期经历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作者希望本书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
牛棚杂忆(精装珍藏版)读书赏析 第(1)篇

每每从历史教科书中或者电影,比如《末代皇帝》结尾中,红卫兵的压轴出场,都让我对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有一种浓浓的猎奇感。但是相关可考究的文献材料非常难求,如何找到一份不偏不倚、立场客观的文章更是稀有,而季老的这本《牛棚杂忆》却能在平淡无华的言语中,以第一人称描述,以最高学府北大为首当其冲,向我们还原了一个十年“灭文化,毁信念”的经历。当读到季老一些振聋发聩的文字“声音”时,还是能感觉到季老在尽量压抑自己的感情。季老还是比较务实,将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光明也好,阴暗也罢,均向读者娓娓道来。我原以为劳动改造,就是劳动中改造思想,但从“文化革命”到“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再到被极端泯灭良知的人“升华”为“享受折磨”的快感时,最洁白的象牙塔也沦为作者描述的炼狱般的存在。捕风捉影、欲加之罪、酷刑技艺都被所谓的“斗士”们运用的登峰造极。牛棚里没有尊严、没有希望、没有反抗,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可以被折磨成“植物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教员可以被非人道得摧残凋零;一个胡作非为的红卫“斗士”为了防止自己也沦落为被攻击对象,“忍辱负重”,可以将自己的“劣迹斑斑”化为匕首,攻击无辜的师友。殊不知,总有人会找准时机撕掉遮羞布,最终落得“自刎谢罪”。所以。从这本书中,可以多角度洞察人性,探究人性与原罪、信仰与迷失、坚守与亵渎等,仿佛自己穿越时空维度,零距离感受那十年,感同身受。以史为镜,洗尽铅华,祖国及祖国庇护的国人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牛棚杂忆(精装珍藏版)读书赏析 第(2)篇

从这本书中,看到的是一群野蛮人对知识分子的迫害,蛮横无理,窝里斗。虽然说有一些知识分子是有一点缺点和问题,问题好像被无限放大了,用这种毫无意义并且得不到任何收获的低级来改造。结果只会让知识分子寒心,人和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信任也没有了,尊严任人践踏。没有法律,人人自危,多么可怕。这本书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一个曾经聪明活泼的年轻人,被这场运动整得麻木不仁,目光呆滞。肉体的迫害可能谈不上致命的,造成的心理的阴影,余生也难以填补。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芸芸众生中,人们说的话,可能是昧着良心,做的事,可能是丧尽天良。不要去理会别人是否会因为做过某些事情而羞愧至死。

总之,做人要厚道。

牛棚杂忆(精装珍藏版)读书赏析 第(3)篇

很早之前,就知道季老的这部手笔,因不忍而不阅,但是,自己本又是个好奇心强的主,便忍着心痛一路读下来,早已泪千行。

就像季老说过的,曾经有一段时期的伤痕文学流行,但那又不亚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而真正经历过这段历史洗礼的人,日后再丰腴的馈赠,又怎能抚平曾经的创伤呢。大家就是大家,我真的佩服季老,用一种近似调侃的语言,朴实如叙他事一般,很客观地,很实在地,把这段不堪的经历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胸怀和气度啊!

一段滑天下之大稽的历史,值得反思,值得借鉴,无论其中挖掘出了什么,只留给历史去评说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